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同时进行。其基本含义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能对文中所涉及的人、事、情、理等相关内容的主要点作出概括,同时对于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所持的基本观点、态度,能作出准确的回答。由于本考点一般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因此,考查本考点时,实际上并非真的要求考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概括,而只是分析判断由命题者设计的有关这方面的题目的答案正确与否。当然,要能正确回答题目,得有归纳、概括文章的能力才行。
本考点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了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章要点和中心的能力,设置者常常借助以下方法来命制干扰项:或张冠李戴,曲解原意;或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或真真假假,正误参半;或以偏概全,妄加推断;或无中生有,夸大事实总之,是多方设卡,来综合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留心作者所写的人和事,情与理;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是答好这类题目的前提。
其次,是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应该尊重原文,不能随意拔高或贬低,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凡是对原文有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等内容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
再次,要充分利用选项,排除干扰。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设置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题目、出处、尾注、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背景知识等,我们就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最后,认真检查,全面验证。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原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却又否定不了,表明答案准确无疑。
范题精讲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解析:B.敏:聪敏。如《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A项中的之为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C项皆可理解成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D项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例如: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答案: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①在说明自己的内心真实感情;⑥表明是自己对于财物的态度。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解析:B.虽然中途曾经后悔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B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解析:注意损益所以飨的翻译。
答案:(1)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2)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