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的故事简介
蓝天野,1927年出生,河北饶阳县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艺术委员会委员。1945年9月23日,18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6月29日,蓝天野获“七一勋章”。
蓝天野自1944年开始从事话剧事业,从艺70多年来仍活跃在话剧舞台。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曾经是一名地下工作者。
1944年底,组织上把蓝天野的姐姐石梅派回北京做地下工作。姐姐给他带来了《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两个中国之命运》等书籍,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姐姐的指引下,1945年初他参加了革命工作,负责刻印蜡版、印制宣传材料,还做了地下交通员,向解放区送文件和物资。
随着工作的开展,他成为姐姐回北京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1945年9月,18岁的蓝天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在解放区与白区之间传递信息、护送人员、运送各种物资和书籍等。“这是我为党做的一项具体工作,心里很高兴,也没有觉得危险。”蓝天野回忆道,“从1946年开始,也就是我19岁的时候,我对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少校,所以那时我是个穿着国民党军装的共产党。”
当时,蓝天野所在的演剧二队和祖国剧团,逐渐成为地下党领导的据点。直到1948年,上级指示演剧二队和祖国剧团都撤到解放区。到了解放区,为了安全起见,他把原来的名字王润森改成了“蓝天野”,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蓝天野说:“我这一辈子都听党的话,党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人民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回顾蓝天野辉煌的艺术人生,他不仅在舞台上和影视作品中塑造了许多难忘的艺术形象,还多次荣获各种艺术大奖。
作为一名老党员,蓝天野的话朴实又有力量:“我们党从1921年走到新中国成立,再走到今天,这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充满探索的道路。历史证明,只要永远葆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违背这个宗旨,心里总是装着人民,永远被人民信任,我们的党必然会壮大,国家也会强大。”
蓝天野的事迹简介
北京轨迹:94岁高龄仍在人艺导戏。
“因为当时党指示,让我把工作重点放在戏剧战线上,扩大党的影响。从此,我就一直从事话剧事业,直到现在。”回顾自己的艺术人生,蓝老颇为感慨。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作为人艺元老,在这里从事戏剧艺术工作。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北京人艺党委决定重排献礼剧目《家》,并邀请当年已84岁高龄的蓝老回归舞台。蓝天野说:“这么多年没登台了,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心里的确有些忐忑。但我是老党员,只要组织需要,我就要发好光和热。”为此,他不仅加入了《家》剧组,还主动挑战更有难度的角色,抛掉演了一辈子的正面人物,饰演伪善的冯乐山。
《家》之后,重新回到戏剧舞台的蓝天野一发而不可收拾,耄耋之年在舞台上大放光彩,一连出演了《甲子园》《冬之旅》等多部戏剧;还重拾导筒,连续执导了《贵妇还乡》《吴王金戈越王剑》等作品。
直到今年,94岁高龄的他还在为剧院导戏演戏。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他表示自己还将为北京人艺新落成的剧场再执导一部新戏。
蓝天野一直非常关心剧院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蓝天野说:“面对一代一代年轻演员,引导好了,他们就能成才,培养人才是我分内的事。”
蓝天野的人物轶事:勤学大师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去上海时认识了许多画家,并陪他们一起去看望了林风眠、潘天寿等老先生。由于当时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画,也经常接触画,终于在偶然的情况下认识了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老先生。”从此,他以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坚持每周最少3次,每次最少一个上午,向两位国画大师学习绘画,接受两位大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风雨无阻。他踏踏实实地从用笔、用墨等基础开始学习,在夜以继日的刻苦练习中,他的绘画技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终于获得了李苦禅和许麟庐的赞许。
1986年他办个人画展时,请许麟庐题字,许麟庐提笔就写了“勤于笔墨,独辟蹊径”8个大字,这无疑是对蓝天野书画的高度肯定。“许麟庐老先生果然了解我啊!这8个字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是要‘勤’,绘画必须要勤加练习,不能让其他事情分心,而且还要‘独’,要开辟自己的路,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他对恩师的告诫铭记于心,在深得两位国画大师真传的同时,他更是以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为艺术信条,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的山水画作泼墨淋漓,挥洒自如,更简约古朴,蕴涵着淡薄世俗的心境;他的写意花鸟以画鹰见长,均栩栩如生,有着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流露出灵动的神韵和真挚的天趣;他笔下的人物主要以观音、达摩、山鬼、姜太公等古神话人物为主,构图饱满,造型传神。他的画作用笔简练,设色典雅,颇具大气、潇洒、儒雅之风。
蓝天野的人物轶事:谦虚画界
蓝老读中学时,也是局势变化较大的时期。那时的青年人普遍关心时事、社会、国家,蓝老也不例外。而戏剧又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一门艺术,所以当学生剧团拉着他一起演戏时,他响应时代的召唤,步出画室,从此走上了话剧表演之路。
凭着认真、踏实、勤奋、严谨的人生态度,蓝老与众多老一代表演艺术家不遗余力地为我国戏剧艺术的起步艰难摸索着。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生涯里,蓝老主演了70余部话剧,特别是《茶馆》这部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巅峰之作,从1958年首演至今,赢得了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蓝老所饰演的秦仲义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但在头顶无数荣耀的背后,蓝老却抱有莫大遗憾:“在这大半个世纪中,我因为演戏而把绘画扔下了,这是我的终生遗憾。”
可以说,蓝老的绘画基础对他的演艺事业不无裨益。长期的绘画创作,培养了他对于造型、动作、氛围的感觉。他总是坚持自己化妆,为此,化妆师曾对他有“意见”,他却说:“人物是我创造的,我自己才能化出对人物的理解。”蓝老认为,演戏也是一门造型艺术,需要运用美学上的感受,而导演、演员不懂美术,是很大的遗憾。
如今退休的蓝老,总结自己的生活就是8个字:“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他希望在原有的花鸟题材之外,再多画一些人物。当每每谈起画界对他作品的肯定时,他却总是很谦虚地表示:“我现在功力还不够,有很多题材还表达不了。”这种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高尚艺德令在场的记者无不肃然起敬!
蓝天野的人物轶事:钟情绘画
谈起学画经历,蓝老来了精神。不难看出,为我国表演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难以磨灭贡献的蓝老,真正的人生梦想其实是绘画。“阴错阳差啊!我演戏是极偶然的,最早学的其实是画画。”回忆往事,蓝老每每扼腕嗟叹,“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对各种能入画的东西都有兴趣。那时家住白塔寺附近,每逢逛庙会时,总会把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一一画下来;我还常去戏园子,脸谱、戏装、兵器都是我画画的对象;还自己画过小人书、插图、连环画等等。”
1944年,蓝老终于得偿所愿,考入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油画系,希望在那里实现他的艺术理想。那时的他对绘画已经达到入迷的程度,水彩画、铅笔画、版画、漫画,各种形式他都练习过。“那时我顺其自然的就成了班里板报美术、版面的设计者,还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画老师,甚至还在学校的板报上开辟了一个‘每期一师’的漫画专栏。”
1946年,徐悲鸿接管了这个学校并出任校长,也是在这一年,19岁的他却做出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重考。对此,他觉得并不是什么坏事,“重新学习,可以把基础打得更牢固,这不是很好吗?”也许是兴趣使然吧!重学的时间里,他也特别用功。
那时他家住西边,而学校在东边,两地之间的公交车经常一个小时都不来,他索性步行十多里地到学校,待在画室里一画就是一天。谈到这里,蓝老给我们讲了一件有趣的事,“那时我们都是用炭笔画,要修改时就用馒头擦掉。有时到中午了,才发现馒头也用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