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小宝宝入睡成语故事【10篇】

马振华

哄小宝宝入睡成语故事(一)

秦 晋 之 好

澄城有名之历史可上溯至秦秋。起初,晋强秦弱,晋国占有黄河以西大片土地。晋就在澄城地面上筑有瀓城。

瀓并不是多音字,唯有在事关澄城这里的发音改zheng为cheng,与澄同。这个地方为何被叫做瀓呢?“瀓,就是成的意思。两家议定婚事时,各派人在这里交换彩礼以最后完成婚礼的礼仪。”当初秦晋两国百姓多联姻,而联姻时都是到瀓城互相交换彩礼。流传千年的“秦晋之好”成语就是来源于此。

哄小宝宝入睡成语故事(二)

秦赵会盟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公元前279年,秦在屡败的情况下提议秦赵双方在渑池相会,以期在谈判桌上达到战争中未获得的利益。宴会上,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

当时,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王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捞到丝毫便宜。最后双方为表示和谈成功,将兵器埋于地下,令士兵捧土掩埋,故成土堆,被后人称为会盟台流传至今。古秦赵会盟台位于今渑池县城西约1公里的渑水和羊河之间三角台地上。它以丰富的历史内容,赢得了自唐代以来不少诗人、文士的吟诵,并以“盟台夕照”自然景观成为渑池古八景之首。

哄小宝宝入睡成语故事(三)

终军弃繻

汉朝武帝时,一个叫的终军年轻人,十八岁赴长安时.步入函谷关,关吏给终军“繻”,即今之通行证,以帛为之,书字于其上,分做两半,出入合符,方能通行。

关吏回答说:“这叫繻帛,是出入关的凭证,你要好好地保存它,千万不能丢了,回来的时候也好验合。”终军哈哈大笑,说:“我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决不会再靠这个东西作为出关的凭证。”说完,丢下繻帛,扬长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大异,拜为遏者给事中。终军受命巡行郡国,持节东至函谷关。关吏识之,道:“此使者原是此前弃繻后生!”唐人胡宿有诗赞道:“望气竞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

哄小宝宝入睡成语故事(四)

四 知 先 生

杨震(59-124),字伯起,弘农华阴(今华阴市)人,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杨震五十二岁的时候,从荆州赴东莱郡(今山东省掖县)当太守。途中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举荐提拔起来的官员,夜里怀揣十斤金子前去拜见。杨震拒收,王密回答:“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认真地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没人知道呢?”说得王密拿着金子羞愧离去。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知”典故,后人把它改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哄小宝宝入睡成语故事(五)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哄小宝宝入睡成语故事(六)

中流砥柱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中流砥柱石作为黄河上的一大奇观,千百年来,无论是遭遇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经受惊涛骇浪的冲刷,砥柱石都巍然屹立在这里,水涨它也涨,永远淹不没冲不垮。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学士,对它推崇备至,并为它吟诗作画。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对这里的雄伟壮观赞叹不已,尤其仰慕大禹治水,剑劈三门的丰功伟绩,欣然令笔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哄小宝宝入睡成语故事(七)

丸泥封关

丸泥封关,成语,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王元就对隗嚣说:“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用一小团小泥丸就可把函谷关封闭住,后遂以“丸泥封关”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后用为守险拒敌的典实。

哄小宝宝入睡出故事(八)

赵 氏 孤 儿

《史记·赵世家》所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地在陕西韩城市。当时晋国是北方大国,都城在故绛。河西十城皆属晋国范围。赵氏则是晋国六大公卿之一。赵朔的门客程婴就是韩城程庄人。现在仍有程氏后裔居住繁衍于此。

赵国“下宫之难”中,为了保全赵氏一脉,赵朔的朋友、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合谋演了一出双簧戏:一人献身,一人献子,保全了赵氏孤儿。

公孙杵臼死后,程婴将其安葬在自家坟地。后赵武长大复仇,重振赵氏。程婴认为自己的朋友之义已尽,遂自杀下报公孙杵臼。司马迁在《赵世家》中写道:“赵武服衰三年,为之祭邑,秦秋祠之,世世勿绝。”(《史记·赵世家》P1785)后赵武死后,留言后人,一定要将自己埋葬在义父身边,所以至今,韩城程庄原上(堡安原)有三义坟岿然屹立。三个墓碑分别为:“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晋卿赵文子墓”

哄小宝宝入睡出故事(九)

仓 颉 造 字

仓颉[jié]生有“双瞳四目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白水县杨武村(今北源乡杨武村)人,享年110岁,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的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后来“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皇帝为奖仓颉造字,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

仓颉造字成功,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这便是“谷雨”节气的由来。但鬼为什么要哭呢?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哄小宝宝入睡出故事(十)

华 封 三 祝

“唐尧在华州县巡游,守卫华州封疆的人对他说:“咦,这不是圣人吗,祝你多寿、多富、多男子,唐尧道:“我请求你不要这样说。”守卫封疆的人问他说:“长寿、富有、子孙繁多,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你偏偏不希望得到,这是为什么呢?”唐尧回答说:“子孙繁多就会使人增加畏惧,富有就会使人招惹更多的祸事,长寿就会使人蒙受更多的屈辱,这三件事都不是可以用来滋长德行的,因此我拒绝了你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