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暑期小学的校长集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了何局长的报告,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一批杰出创新人才。最近大家都在讨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太容易。这是一个复杂的、带有系统性的社会问题。有文化传统的问题,有社会环境问题,有教育制度问题,也有劳动人事制度问题等等因素的制约。
单从基础教育来讲,当前最大的弊端是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干扰。由于这种干扰使我们的教育围绕考试转,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不培养学生智慧能力,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这个弊端人人都看见,人人都痛恨,但就是改变不了,也不愿意去改变。
我认为,首先老师有责任,要把每堂课都上好,让每个学生都听懂学会,这样就可以少布置课外作业;其次家长有责任,学校减少了作业,家长不要给学生加码,现在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学习,周末也不得休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但是教育并非无能为力。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改革培养模式和方法,对于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冲破什么传统观念?最主要的'是人才观、成才观。什么样的人是人才?广义上讲,只要有社会责任心,有一定工作能力,勤奋努力,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都是人才。但人才是有层次的,杰出的人才只有极少的人才能达到,是人才中的精英。教育要找出培养一般人才和杰出人才的平衡点,就是要坚特公平而有差异的教育原则。所谓教育公平,从最终的结果讲,就是使每个人通过教育都得到充分发展。但人的天赋、生长环境是不同的,只有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也即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公平和差异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如果不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施行一律不变的教育,这对学生来讲是最大的不公平。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却违背了这条规律。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都想把他(她)培养成精英。但是事与愿违,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要改革培养模式和方法。现在的培养模式是知识的填鸭式, 而不是因材施教, 不是启发式。成才之路是不是知识学习得越多越好, 是不是考试分数越高越好?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成才需要有综合的条件,也就是说泥土中要有多种养分,花木才能生长得好。教育最重要的是设计学生成长的环境,指导他(她)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我总觉得,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基础教育最最重要的内容。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恐怕可以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学生较早地对某个学习领域有了兴趣,再加上勤奋努力,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我想他将来就能成才。因此,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责任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是十分重要的。
地方政府的思想要解放,改变教育政绩观,不要给学校压升学指标,要真正为人民负责;把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我们并不反对考试和升学,但升学率是一个常数,这个地区高了,那个地区就低。如果只考虑升学竞争,就会牺牲儿童的幸福。同时改革和考试升学也不是矛盾的,是可以找到一个契合点的。
教育要改革,要创新。改革创新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的中小学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天才,但要使天才有生长的土壤。因此,我希望大家都来做泥土,培养出美丽的鲜花和参天大树。希望全社会都来支持改革,同时进行监督,逐步建立起社会诚信,把教育推向科学、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