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王明刚

重视家风家教心得体会1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成语辞典中也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词条,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

  作为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规,家风,就是: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

  我认为,正家风、立家规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为家为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里的招投标事项,我没干预过一次,也没背地里让亲友同事参与过一次,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优抚安置,调残评残、城乡低保工作中,没为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过招呼、发过话。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品德必须高尚。

  我认为立家规、正家风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如果能够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重要,但要管好,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是句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必须视那个部门、那个单位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立好。诸如大到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为民服务承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优制度,小到上下班纪律、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因为这样的“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

重视家风家教心得体会2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从古至今,《诫子书》、《勉谕儿辈》、《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作为一个寻常百姓家,我的家风就是“踏实做事、真诚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损他人的事。即:做好事,当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响大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共论家风建设路径。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经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

  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重视家风家教心得体会3

  5月24日的《面对面》栏目报道了一条新闻,一个母亲因9岁女儿不愿读书,将其捆绑至床头达130个小时,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终导致孩子惨死。看完报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参加的“家风家教大家谈”座谈会上一个主任的讲话,他讲到,从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孩子的管理强度来看,家长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种,是虽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乱管孩子的人。这三种家长里面,第二种破坏力是最大的。

  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我们现在很多是70后、80后的家长,这些家长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长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文化,但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第三种,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对待孩子,我的孩子也会成长的非常好。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个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规律的,这样一般会培养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现在我们社会上充满了第二类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对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对孩子的教育的确很着急,但方式不当或过当,导致许多社会悲剧。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危险的,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家风、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现实意义。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家风家教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儿女上行下效;父母行为不端,儿女必受其害。家风家教可以说是联接个人、家庭、国家的纽带。家是最小国,国是万千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强调了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社会都不会安定和谐。社会发展至今,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族减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风淡化,家教缺位,家规失威,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乘虚而入,有的侵蚀家庭甚至危害社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去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一档采访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播出后,从没离开但已久违的“家风”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刘奇葆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其实,许多家风家教的内涵正是我们如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遗忘的传统文化,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相吻合,可谓是传统精华,影响深远。抓家风家教教育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达到教育和谐的途径,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学会正确家教,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这才是实实在在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才是*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