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读书心得精选五篇范文

莉落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1

  《谈美书简》是一本以“答读者问”的书信 形式 来探讨美学的。美学家朱光潜一共用了十三封信从美学的各个角度 表达 了他自己 的观点 。但是在信中并没有给美下一个十足的定义,而是通过不断地从艺术 作品 与生活中 举例说明来告诉读者们要怎样去发现 美,怎样去研究 美学。

  词典里对美学的解释 是:以对美的本质 及其意义 的研究为主题 的学科,是哲学 的一个分支。又称之为:艺术哲学。而对“美”的解释词条则更是纷繁 复杂 了。那么,什么是美,美学又是什么,又要如何去发现和研究呢?书中是找不到任何明确的答案 的,作者 只是在给你一些寻找美的方向 ,而路则要你自己去走。生活 中,美无处不在 。我们常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这“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是人的内心 ,即我们如何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尽管我们无法为美下一个定义,但是我们有足够的权利 和勇气 说一个人 或物美 或不美。书中的标题 大多是概念 性的语言 ,但是内容 则都是在美学的本源中寻求的。对于读者来说,我们要做的则是用自己的理解 来整理我们的逻辑思维 ,因为每个人对美的观点不同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位大师 的思想 深处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独特 美学思维 ,并让你如饮醍醐。十三个篇章中虽说内容稍有繁杂 ,但是思路 大都是统一 的。因而我们既可以顺着大师的思路去进一步发现,又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去研究大师的思想,并从中开创出一个新的美学世界 。

  一、概念的杂糅

  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不同的国家 对待美学的态度 各不相同 。如果说希腊人是以歌颂生活为母题,那么德国人 则是以了解 现世为基础 。亚里士多德的个别 观点被后世 学者 称之为“形而上学 ”,尽管带着一些唯心主义 的影响 ,但是依然深深 地影响着后世的美学家们。而到了黑格尔则演变 为“绝对 精神 ”,主客观 精神的高度 统一,并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 美。还有席勒,康德,克罗齐等等都纷纷著书立说 ,各成一派。尽管各家各派的学术 观点看得人眼花缭乱 ,思绪 晕眩。但还是很难形成一个书面上的概念。那么先抛开这些不谈,想想 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让我们说出“美”呢?无论读书赏画还是饮食 娱乐,我们的感官都要告诉我们并命令 我们发出美的赞叹。无形中在我们的头脑 中就已形成了一个概念。但有些感受 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一个抽象 概念,而这种说不清 道不明 的感受大都属于“体验 派”。如果我们用缜密的语言对着我们的朋友 把我们品尝大餐的愉悦 享受 细致 到每一种佐料与每一道工序。那么即使你的语言如何精妙绝伦也抵不上你去请他吃一顿来得痛快 。

  “无法言喻”,这真的是一个万能的绝妙好词。每当我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一件事情 时,“无法言喻”似乎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了吧?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这四字成语 来表达心中的感受。那么何来哲学、美学、心理学 ?更遑论艺术了。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 用文字 或是其他表现 方式 把“无法言喻”拆开并组装成一件全新的礼物 。同时 这也是一种概念的体现 ,这是我们每个人每天要做的事。人们 绞尽脑汁 把美的概念不断地具体 化,通俗化,用千百年的争论让美学的种子 生根发芽,并大大地 为此 而得益。然后再反作用 于那些“无法言喻”的抽象概念。让我们有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 。而这一切的努力 ,并不是要求 我们在了解这些之后要带着概念的“有色眼镜 ”去欣赏 《蒙娜丽莎》,也不是要用黑格尔的美学模子去刻画出一幢《巴黎圣母院》。概念不是公式 ,也不是思想的定位 。而是对事物的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才是朱光潜先生 的本意 ,虽然美无处不在,但是美并不是在地上横七竖八地乱摆。

  二、主义的滥觞

  在历史 的进程 中,每个特定的时期 总会 衍生出各种各样 的“主义”:浪漫 主义,现实 主义,超现实主义......主义又是什么,让我们再来翻翻辞典:主义是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 或理论 ;对客观世界、社会 生活以及学术问题 等所持有的系统 的理论和主张。简言之 就是主导事物的意义。《谈美书简》中大量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作者反复提出要用此主义解决 问题。他在第4封信上的题目 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由于此书写于“文/革 ”之后,因此作者亟需纠正一些似是而非 的主张。说句实话 ,朱光潜先生对他曾经 的美学思想不可避免 地出现 了一些动摇 。且不说那场动乱是如何地折磨 学者,问题在于事后很多人都难以解除那副强加上的精神枷锁 。而实际 上只有勇于探索才能 获得真知。就像____说的那样: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弄清是非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了主流 思想,那些唯心主义大师们的立论却渐渐站不住脚。作者承认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奉为圭臬。用两点论和两分法解析并重置了那些统治了他前大半生思想的美学家们。但是我认为,没有经历 过那个时期的人是不可能 了解那种精神摧残的痛苦 。尽管他后来的思想违背了他的美学原则 ,但是在那样一个时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主义,必定多多少少要受那个时代 的政治 因素 影响。书中说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并没有关 于美学的专著,但不代表 没有一个完整 的美学体系。其实这句话的准确性仍有待商榷。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真有美学体系的话,那也是基于前人的论著并用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加以推敲得出来的。然而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并逐渐占统治思想的过程 中,却出现了不同程度 的分歧 。导致人们对其思想的准确性与严谨 性产生混乱 ,就如同说了一大通至理名言 之后却像什么都没说一样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不应该是这样的,即使是作为“人类 美学思想史上最先进 最深刻 的美学理论”。也要用实践 来探索,用时间 来考验 。而且,唯心主义就一定是错的么?没有任何实用 价值 么?我们不能把用来探索政治的思想强加在文艺 身上。不是不能加,而是不能强加。主义与主义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不能一概而论 。

  此外,艺术与生活大都是相通的,当政者的硬性规定 撕破了艺术的美感 也就撕破了生活的美好 。就像样板戏一样,不仅内容样板,连演员 的动作 都像是被“钉了板”似的。主义不是命令更不是规定,无需设置禁区。美是自由 的,美学是在自由的基础之上建立的。而真正自由的美体现在不同的民族 与时代所共通的美感。这一点马克思和毛主席 都是高度赞扬的。我总觉得我们不应当把政治和美学置于一条线上,只要我们不违背美学的要求,不被某某主义所困扰 ,不要为了追求 某种主义而过分地束缚 了美。真正的美是不受局限的,无需用任何词条句式镶嵌。

  三、人本的思想

  美是由谁发现提出并研究的呢?答案是:人。人是有思想的高级 生物 ,感性 与理性 彼此交织成长 。所以说我们的思考 不是孤立的,社会生活总是喧嚣 的。人们在研究美学的同时还与哲学,人类学,心理 学,艺术学等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作者在第5章的谈到的生产 劳动 与第7章的生理 学观点上都提到了人本思想。这也是作者最想要表达的美学观点,没有之一。

  人们对美学的探讨日渐丰富 。进而出现了“审美 ”一词,对美的观念 也出现了雅俗之分。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 》一文中提到:“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 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 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芳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这段话并不是说要把人的审美分等级 ,排斥俗的美,而是表达出一种感性与理性的探讨,有人会认为高雅 艺术普通人 难以理解,而民俗艺术又不被“精英 ”们所接受。但实际上这只是艺术美在表现程度与受众范围 上的不同。在美学史上,很多人都倾向 于对理性的探讨。诚然,理性的确可以把美学研究提升 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最终要去感受她、理解她的还是感性,并能让我们的思绪高速运转。用席勒的话说就是——充当一种“潜能 的终极 表征”;它们起到的作用就像是‘源自理想 世界的护送人’。我们都说美感有移情作用,触景生情 ,借物喻人,并在“移情”中出现了“内摹仿”,这也是审美的态度之一。总之,人类发现美,研究美,创造美,最终还是要服务 于人。文艺复兴 是为了人,启蒙运动 是为人 ,中国的“新文化 运动 ”也是为了人。所以,美学并不是艰涩难懂的,她就在人们的身边。

  《谈美书简》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学,也没有用 高深莫测 的学术文字向我们一一解释美的定义,更没有像教科书般按章逐节地讲授。而是用平和 的语调,通俗的语体,聊天似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学习 美学的康庄大道 。这条道路 上有阳光 ,也有阴霾 ,天气 时好时坏 。路口 纷繁,花朵 与荆棘 长在不同的路畔,正如无法定义的美一样,花朵虽艳,却不知开在何处;前途 虽亮,你要自己去探寻远方。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2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生命的黄昏还用如此细腻且深入浅出的文笔,将深奥的美学知识娓娓道来。对朱光潜老先生不由地由衷敬佩。

  书中,老先生“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整理”,也算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在《谈人》里,老先生指出“原始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所从事的艺术活动,如人体装饰、歌唱、音乐、舞蹈等,都直接源于原始民族休养生息的日常生活和经验,”美学,原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其实,冥思细想,美无处不在。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就有不少美的传承,比如唯美典雅的国画、笔酣墨饱的书法、国之精髓的京剧、名扬四海的瓷器工艺……

  现代文化下人们更是发展了更多美学的分支。我们生活的现代城市格局,在追求现代感的同时融入大量自然元素,让自然在城市最大限度的得以保留加以体现,生态绿化的兴起,不正是体现人们在往更高层次的美的追求,在生活中时刻因外物美得到心理美,得到一种对于美感的满足从而欣喜,这也成为一种美。

  文学美,就是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中间许多个性鲜明饱满的人物更是成为了美的代表。《巴黎圣母院》中年轻貌美的吉卜赛女郎在危急时刻为卡西莫多挺身而出,给他救命之水。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之后屡救吉卜赛女郎,为她报仇雪恨。你能说卡西莫多不美么?《老人与海》中穷困交加的圣地亚哥终日与海为伴,与比船还大的枪鱼奋战两昼夜,并击退啦鲨鱼无数次的攻击,虽然最后只拖回了一截白骨,但是我们能说他不是美的代表吗?还有《弱种子也要发芽》里的老农,得知“我”的孩子听力受损,看到他把弱种子抛弃很难过后,“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让它们“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此刻的老农在震撼人心的感动中能说不美吗?

  什么是美?如何学好美学?我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美学,就真的不懂美了么?难道一定要学好美学,才算懂美?朱光潜先生书中举例的杜甫诗句“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所反映的“移情作用”就明确告诉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达到物我合一,用心感受美的存在,就是最本质的美了。文学美,建筑美,都可归于此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的话已经为我们指引了通向美的真理的正确方向。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3

  刚刚扣上谈美一书,便提笔来写感,颇有几分应付之意。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我,一个从未考虑过什么“美”是什么,并几乎不与艺术沾边的高中生来说,读这本书真的有些吃榴莲之感,首先是无从下手摸不到头脑,其次便是内容的苦涩。因此,我实属是怕不立即记下点什么,怕是白读了这篇佳作。于一门生疏的知识,我随时颇为认真读过,但仅仅一遍,还只是汲取了九牛一毛,本该读上二遍,三遍···可假期已近尾声,只能推到下一假期了。

  于此,浅谈一下我的拙见。

  这次使我真正了解了美的范围,我想这也是我受益最深之处。当然,美的范围无人可以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他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语言、声音、画面、劳动生产、建筑···皆属美的范畴。人与自然,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美得缔造者。可这之前,我只狭隘的认为艺术品之美,人之美,以及自然景物之美(此处的艺术品也只是狭隘的定义),用心领会2,我们时时刻刻都与艺术接触,都在与美接触,依据动听的话语,一道虹,一片发人深省的文章···没有人可以给美下一个完美的定义,正如文中所说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眼中的美。美是颇具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的。而美与美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没有脱离美感的客观美的单独存在,正如朱老所举,沙漠中再宏伟的建筑,没有得到主观美感的肯定,谁又能说他是美的呢?而美感是人的人性化的一种倾向,不同人的倾向不同,因此没人会了解且统一所有人的倾向,也就无法给美一个确切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没事一种倾向,就大大的扩展了美的含义,这就可以用我们所说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来解释。我们一般人眼中与思想中的美,都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也就是外在美。可其实不然,我们心中冥冥中有一种自然地倾向(这貌似就要用生理学和心理学来解释了),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他即使外貌丑陋,可却拥有一颗感恩高尚的心,这时我们便产生了一种自然地倾向,倾向于欣赏加西莫多,也就是他的内在美。而同时,美感变产生了。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4

  朱老说过,美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更小的说便是唯物主义。也就是说一切的艺术品与美都是从现实中出发而高于现实,引领人类进步的。唯物主义论倾向于一切源自于劳动生产,劳动使人进步,产生理想,从而有经济要求,有美的需求,我想这句话是适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次建筑——美的精神生活。而劳动生产和现实条件又决定着经济情况,而唯心主义恰恰颠覆了劳动生产与理想的位置。

  对于美感是一种倾向,还有更精确的解释。人是一个整体,他是有听觉、视觉、嗅觉、意志、思想等感官组成的。从前西方人分割开来看,以黑格尔等为首的美学大家们只注重听、嗅、视三感,认为美是客观的,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可正如上文所说,没有美感何来美?而美感便是人的意志与思想的一种倾向。可总结为:人是一个整体;美与美感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文中有一处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解释,我颇为喜欢 。人是审美过程的主体,自然为客体,当然,主体也属于客体,人也是审美对象之一嘛。主体与客体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两面,客体产生美,主体应而产生美感,二者为一整体。同时,人类的劳动生产便是不断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然,让它符合自身的美的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中自然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而自然中有人类,人类中又有自然。马克思说过:“自然中所含的人性本质只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任何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他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为他而存在——这是人类世界的人生活要素。只有这样,自然才作为人的自己的人性存在的基础而存在。只有这样,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变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对与他就成了人。因此,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的完善化的统一体——自然的真正复活——人得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多么好的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啊!这不正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向往的么?我想那应该是最高境界的美了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谈美书简读书心得5

  “五一”期间逛新华书店,应女儿的要求,买了一本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篇目《谈美书简》。这是一本薄薄的只有105页的小书。女儿学习忙无暇阅读,我便拿来品读,了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