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个人感想(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对于农业而言,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产出目标,要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在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2022年要继续保持和突破。如何保证产量的稳定和提升,就要确保基本农田的面积以及种植技术的提高和调整。耕地保护要求非常明确,对于18亿亩的耕地要求必须保证,这些耕地不仅要是农田,更要是良田!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也要保证品质,也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要扩种大豆和油料,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市场管理的加强与宏观调控也必不可少,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真正做到产销平衡。
对于农村而言,要扎实坚定推进乡村振兴,改进完善乡村治理,不能发生规模性返贫。要将脱贫攻坚的成果继续巩固拓展,持续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与此同时,要整体提高农村居住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
对于农民而言,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大力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都是依托于农民且最终导向农民。加强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积极调动农民加强田间管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人文素养,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
当下疫情的情况又出现了反复,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只有筑牢基础,保障好最基本的物质供给,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三农”的稳定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三农工作个人感想(二)
今年,我市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三农”基础,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我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持续打造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生态休闲、京沈高铁沿线“平泉香菇”等5条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带,深入开展“扶龙行动”和农业园区崛起行动,实施产业链延伸重点项目16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7.5%以上。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我市坚持全域推进、示范打造、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将改造农村户厕3.1万座,完成46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新改建农村公路1225公里,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公交化运行率达到99%。深入开展产业强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平安乡村“四村”联创,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建设大贵口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建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130个。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我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今年年底,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率达到92%,年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5%以上,力争家庭农场突破9500家,新增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40家。稳步推进平泉宅基地改革国家试点和滦平省级试点,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有效实现形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产业、就业、科技帮扶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同时,加强项目资产管理,规范开展确权登记,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三农工作个人感想(三)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的乡村需要更多*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三农工作个人感想(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三农工作个人感想(五)
省委_届_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