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五篇

黄飞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1

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是我们全世界的营养品,她能让我们不断长大,不断前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好书,在我眼里《居里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居里夫人》的`作者是艾芙·居里,她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这本书是围绕居里夫人的一生来写的。

居里夫人全名叫玛丽亚·斯克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罗华沙。她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雷和钋两种天然元素,人们亲切地称她“雷之母”,一生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在研究雷的过程中,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零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雷。但在中年时期,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幸丧生。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许多科学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作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所以她的典范激励许多的人。

在居里夫人辉煌的一生中,令我最感动的是1906年4月19日,皮埃尔·居里不幸被运货马车辗压致死,那个时候,居里夫人非常伤心,但他谢绝了法国政府的国家抚恤金。之后她依然奋不顾身地投入她所热爱的科学事业当中,我相信那个时候是居里夫人最痛苦的时候。

居里夫人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居里夫人告诉我们要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之心,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在困境中坚韧不拔,告诉我们不要面对困难就退缩;她视名声如浮云,金钱如粪土,这又告诉我们不要看重金钱和名誉。她的教育方式也很完美,她的大女儿琳达·居里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她眼里,科学就是一切,为了科学他可以付出生命(居里夫人就是因为研究雷时患上了恶性贫血),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科学狂”。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我们离不开科学,若没有了科学,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繁琐很多,也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到没有必要的地方去。由此可见,科学有多么重要。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年代。那时更多的科学走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来。炎热的夏季,那陈旧费力扇子你还在用吗?NO!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便捷的空调;丰收的秋季,农民伯伯们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因为,田地里已经是机械化丰收了;寒冷的冬季,你还在为取暖发愁吗?一个小小的“暖保”就解决了你的问题。

现如今,已是经济、科技更加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了。就在生活的琐事中也会发现科学。夏天,大家爱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但是,汗渍却又令人头疼。可是如果你在领口、衣袖上适当的撒一些盐,四五分钟后再用洗衣粉、香皂等清洗,衣服就会变得清洁如新。这是因为,盐中含有一种酶类物质,与汗渍中的碱性物质相遇,就会产生话学反应,酶可以将汗渍从碱中分解出来,碱被分解出来,其余的污渍当然容易清除啦!这不仅是生活中的科学,更是生活中的艺术。

如今社会,家电已是生活中的必备品,而冰箱更是日常用品。家里的蔬菜水果、剩饭剩菜只要放进冰箱就能够保鲜。但是冰箱里残留的怪味却常常不能散去。这怎么办呢?没事,只要你放进去一些鲜橘子皮,过几天,冰箱里不但没有那怪味儿,而且还飘着一股淡淡的橘香呢。这是橘子皮当中菌在起作用,这种菌就像叶子中的叶绿素一样。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这种菌吸收冰箱中的怪味来制造养料,同时放出废气——橘香。这可比冰箱除味剂实惠多了吧,而且简洁方便。

这些都是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处处都有科学,处处都是新生活。我们何不好好利用科学,并且主动发觉科学,运用到生活当中来,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新体验。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3

其中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魏丽萍同志将代表北京应急人出席“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讲述三十年来她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故事。

2022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由中央宣传部和应急管理部共同举办,蔡瑞、丁良浩、侯正超、肖文儒、张之崟、王念法、张在贵、魏丽萍等8名个人和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工作团队3个集体,获得2021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

发布仪式现场,通过播放短片、现场访谈、颁发证书、致敬礼赞、文艺表演等形式,从不同侧面生动讲述了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地震救灾、煤矿监察等不同战线的先进典型事迹,诠释了“应急人”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安危、一切为了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赴汤蹈火、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大力唱响了*奋斗者之歌。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4

平凡造就伟大。这是一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群体——应急管理工作者,每一次灾难来袭,都有他们挺身而出的身影。他们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展现了极端负责敬业、善于开拓创新、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风采。

敬业:对每个生命负责

下井3000多次,井下行程可绕地球一圈——数百乃至上千米的漆黑井下,是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东监察分局监察专员张在贵的“战场”。工作19年来,他消除隐患1万多条,避免重大涉险事故3起,挽救了150多名矿工的生命。

张在贵是同事眼中的“铁面包公”。一次,在对某煤矿进行安全监察时,张在贵发现该矿爆炸材料发放量较大,部分炸药雷管使用地点不明,库管员又含糊其词。不顾矿方百般阻挠,张在贵步行10余公里下井,查处了3个违规采煤点。

这时,矿主塞过来一个厚厚的红包,张在贵严词拒绝:“什么时候都不能拿矿工生命开玩笑。”

利诱不好使,有人威胁:“你要敢罚,今天别想出门!”

“怕威胁,我早不干安监了!”张在贵毫不畏惧,最终让企业接受处罚,消除了安全隐患。

长期坚守煤监一线,张在贵左眼视网膜脱落,右眼视网膜出现多条裂缝。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初心。正是张在贵和众多煤矿安监员们的付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建立20年来,全国煤矿死亡事故由每年近3000起降至200多起,由每年近6000人降至300多人。

“没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绩。”37岁的张之崟来自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处,他用火眼金睛守护着城市的安全底线。

去年,张之崟对一家化工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时,发现企业的氯乙烯湿式气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他坚持要求检测:“发现钟罩最薄的地方只有4.3毫米,就差3毫米,氯乙烯气体很可能击穿钟罩发生泄漏。”

长期坚守在危险化学品监管执法一线,张之崟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周深入基层3—4天,检查企业超过1300家次,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

会不会觉得辛苦和疲惫?张之崟很淡然:“我曾经认识一位老先生,80岁高龄仍然爬上几十米高的芳烃装置和几万立方米的油气储罐,义务指导、服务其他企业。和他相比,我有什么理由碌碌无为、松懈倦怠?”

创新:与每一秒钟赛跑

70多座宫殿、9000多间房屋,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天安门支队故宫特勤中队承担着故宫防火安全的重任。

有传承——延续从明清时期就有的传统,队员们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

有创新——故宫特勤中队研发“肘式水枪”,自制“重叠式水带推车”,推动安装智能感烟点式探测器5674个、吸气式火灾探测器113台,提升了“一分钟”应急效能,实现了消防监控全覆盖。

传统与创新举措,为故宫扣上了安全防护的金钟罩。这支近50人、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队伍也有自己的期许:“明年故宫就满600岁了,也是中队建队50周年,我们会用自己的忠诚和坚守,让这颗绚丽的人类瑰宝永远在世界东方闪耀!”

应对地震灾害,每一秒都意味着更多的生机。在福建省地震局,就有一群和地震波赛跑的“应急人”。

“过去没有那么快的预警系统,几分钟才能速报出地震的信息。”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中心总设计师韦永祥介绍。2007年,福建省地震局正式立项,研发地震预警系统,目标是地震发生时,将确定地震震中震级等信息的时间缩短至10秒左右。

去年,地震预警系统正式向社会发布。目前,地震预警工作团队已经完善了省级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并通过部署地震预警专用接收终端、手机APP、信息节点的103个PC客户端等,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紧急处置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

奉献:在与世隔绝处坚守

在祖国北疆前沿,有这样一座“林海孤岛”——冬季长达半年之久,最低气温零下58摄氏度,最近的村落100多公里,几乎与世隔绝。

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便驻扎在这里,保护着我国95万公顷唯一集中连片的未开发原始林区,人均防火面积约为2.4万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12年前来的时候,这里还不通车、不通电、不通邮。”老队员布约小兵的家在四川凉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前脚跨出大凉山,后脚又扎进了兴安岭,没想到“比大凉山还大凉山”。

今年6月,大兴安岭林区金河林场发生雷击火灾,山上的火线绵延不绝。“把天都烧红了,打了不到10分钟的明火,防火眼镜都被烤变形了。”奇乾中队指导员王永刚回忆。队员们与“火魔”鏖战三天三夜,圆满完成扑救任务。

火场上,会吸血的草爬子同样让人毛骨悚然,被它咬到,轻则头晕,重则死亡。大学生队员胡首第一次被咬时特别害怕,手臂上的草爬子使劲往肉里钻,那种撕心裂肺的疼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可第二次被咬时,他一声没吭,自己就咬牙处理了。“没被草爬子咬过的人,不算在奇乾干过。”中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热血,流淌在每个奇乾男儿的身体里。如大兴安岭的樟子松一样,他们扎根于此、昂扬向上,隐于茫茫林海中,守住这片绿色长城。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5

探究是一切的基础,是生命的本质—我们应该善于探究身边的科学,科学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变化莫测:科学就像一个五彩的万花筒,千奇百怪:科学就是一位多艺的表演者,向我们展示着科学的火花……

小时候,我看见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自己也想像小鸟一样飞,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姑姑家有一对鸟的翅膀,我想鸟儿是因为有翅膀才会飞,我用翅膀不就可以飞起来。可是,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便想知道鸟儿为什么会飞。

通过询问,观察、上网……我知道了鸟儿为什么会飞。

首先,鸟类的身体外面覆盖着轻而温暖的.羽毛,羽毛不仅具有保温作用,而且使鸟类外型呈流线形,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飞翔,飞行时,两只翅膀不断上下扇动,鼓动气流,就会发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

其次,鸟类的骨骼坚薄而轻,骨头是空心的,里面充有空气,解剖鸟的身体骨骼还可以看出,鸟的头骨是一个完整的骨片,身体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愈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钩状突起,互相钩接,形成强固的胸廓,鸟类骨骼的这些独特的结构,减轻了重量,加强了支持飞翔的能力。

另外,我认为在鸟类身体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机能的构造,都趋向于减轻体重,增强飞翔能力,使鸟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飞。

探究身边的科学,更好的造福于人类,造福子孙后代,它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