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评课稿7篇

李盛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7篇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1

  纵观全课,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环境、氛围。

  学生从不同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都表现的十分明显。学生在发现的结果中加深了对数的理解,同时较好的复习了乘法口诀。

  二、 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某些转变。

  练习课的复习性质好象不需要探究,只是反复训练的过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根据乘法口诀对一个两位数外部与内部环境进行某些研究,同时还有一个思维顺序问题。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策略,在本节课也有较好的体现。

  三、课堂教学的结构追求简明、清晰;过程体现丰富和互动。

  口诀复习~应用解决问题~讨论和交流,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把练习寓于一定的探究性活动中,是这节课在结构和过程上最主要的特点和优点。

  这节课从展开到结束,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学的模式,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在目前这种较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形式下,一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实际。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和师生的特点进行有益的探究才是现实的选择,归根到底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节课体现了这个特点。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2

  今天有幸听了应老师的《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课,本节课虽然是复习课,但是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把三角形单元的各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这节课应老师仅仅利用一个简单的图,设计了几个活动,让学生一边整理知识点,一边应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三角形的不同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本单元知识的梳理,不是由老师来完成的,而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整理。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整理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整理方法,并相互评价,再挑选出各种整理方法中比较好的结果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评价,这样不仅是给其他学生一种示范,更是让这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强化自主整理的兴趣。

  回忆以往的复习课,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学习好的孩子都有一副无所事事的表情,因为我们往往很容易把复习课上成简单的回忆课,练习也经常是一些原来题型的重复,而这些对学习好的孩子已没有挑战性和吸引力了。而这次的复习课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学生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建构知识网络,而且自主整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收获到了很多,既看到了自己课堂中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吸取了不少的经验,也深深体会到了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3

  以下是其它老师对徐老师这节《整理与复习》讲课的评课语:

  黄老师评语:

  首先徐老师的教态很自然,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觉得这一点做得很好,本节课徐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上 注意从生活中取材,从观察超市、整理书本等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数学 与生活的链接。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总觉得不是特别明确,思路不够清晰。个人看法,请批评指正。

  金老师评语:

  徐老师上的《分类与整理》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等)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接着徐老师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 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但是,在给气球分类的环节,徐老 师只讲解根据形状分类,是不是应该加上根据颜色给气球分类呢?

  尹老师评语:

  徐老师执教的是一下的《分类与整理》,在教学中,徐老师以生活例子贯穿始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 边。值得我们探讨的是:探讨一:在教学上,徐老师说分类是为了看起来整齐,我认为分类的作用不只是看起来整齐,最主要的是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吧。探讨二: 徐老师让学生进行分类,但没有把学生的分类作为一个有效资源利用起来,而是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认为应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并让学生一边说一边投 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自豪感。探讨三:最后的秋游,老师在学生练习纸上画了一根线,但学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老师之前没有讲的缘故,这里需要老师 引导。以上存属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请多指教!

  陈老师评语:

  徐老师执教的《分类与整理》从孩子的身边事物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从学生的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 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堂上徐老师语言亲切自然,教态大方,和学生们很亲近,没有距离感,如果将语速稍稍放慢 些,后面的孩子会不会听得更清楚,更明白老师的意思呢?

  金老师评语:

  徐老师这节课是从学生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整理书包来导入的,这样子学生更加感兴趣,从而引出分类。在出示生活当中的的各种分类的情况。这里 我在想能不能让学生在整理书包的情景中去把杂乱的书本分分类呢。还有在讲授分类的时候好像只讲到了按形状分,还有按颜色分类学生提到了就一笔带过了。在分 类的过程中徐老师还是很注重学生的动手过程的。

  王老师评语:

  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上注意从生活中取材,从观察超市、整理学具到课堂练习,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容 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学生能 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季老师评语:

  今天听了徐老师的《分类与整理》一课,上课一开始,徐老师就让学生观察很乱的书和整理好的书包进行比较,引出新的知识——分类与整理,在学习分 类的过程中也始终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徐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感觉是走进了生活的课堂中去,这点挺好的。个人认为这节 课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这很重要,而徐老师在分气球时,只注重讲解形状的分类,而对颜色没有怎么讲,是不是少了一点方法的多 样性。

  黄老师评语:

  今天听了徐老师的课,有几点想法:首先值得肯定的徐老师的教态和台风,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其次是徐老师善于观察,利用身边的例子,结合数 学知识,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纵观整节课,老师循循善诱,学生跃跃欲试,学习氛围十足。在此同时,我也有几点想法:课堂上老师语言较多,有时候一句话重 复了很多遍,是学生没有在认真听还是老师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炼呢?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徐老师又是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孩子们的'脑子里已经有这个东西 了,那老师该怎么做才能使那些是是而非的知识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正确且深刻的印象呢,我相信下次上课徐老师能给我们演绎得更好!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4

  1认真地聆听了顾老师的《整理与复xx》,现在就顾老师的课说说我的看法。

  一、课前沟通,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课前,顾老师首先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接着引导学生根据P107页上的表格提示进行了交流。我认为,顾老师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跟上课老师之间比较陌生,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也不是很清楚,这样一来,既消除了孩子跟老师之间的陌生感,缩短了心理距离,上课的老师也大体上了解了一下学情,以便在接下来的课上有的放失。

  二、创设情境,衔接零散知识板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xx,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顾老师创设了小华一家逛商场的情境,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24时记时法以及克和千克三个零散的知识板块衔接起来,避免了传统数学复xx课讲、练、评的单调乏味,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复xx课的效率。

  三、微笑课堂,展示教者人格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对话,其前提是营建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整节课上,我们顾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温柔、期待的微笑,让我如沐春风,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相比之下,我自己的课堂氛围就没有她明主、平等,这将是我今后要努力的一个方面。微笑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四、建议

  1.在某些具体知识点的梳理上,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放一放手。我个人认为;复xx课,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没有必要像老鸟喂食一样,把每个知识点都嚼碎了喂给学生。其实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抛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稍加点拨即可。比如在复xx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我在教学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谁来举例说明如何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2)谁再来举例说明如何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完了之后,我准备了三组题进行反馈练xx,第一组是将24时计时法改成普通计时法,第二组是把普通计法改成24时计时法,第三组“我是小包公”,判断改错。

  2.在练xx题的设计上是不是可以出现一个“坡”度,这样孩子可以获得一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

  3.在复xx万以内的数时,顾老师出了这样一组题:用0、9、3、6四个数组成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读零最大的是(),读零最小的是()。当时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即使顾老师当时指名说了思考过程,但我发现本题中的后两个答案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当时想,如果顾老师能把思考这道题的方法剖析给孩子们听,即:读零最大,首先考虑把零放在中间,即十位或百位,因为要最大,所以零只能放在十位上,零的位置定了以后,这个数要最大,所以千位要最大,放9,然后是百位最大放6,最后是个位上放3,这样这个数最大就是9603。

  不读零最小是(),因为零要不读出来,所以只能放在末尾,也就是个位上,因为这个数要最小,所以千位上只能放3,百位上最小放6,十位上最小放9,这样不读零最小就是3690。我想顾老师这样讲一下,对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就会更明白答案的来龙去脉了。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5

  听了五年级张老师的一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整理与复习的》,我也很荣幸了参与听课。张老师首先让孩子交流昨天已经构建的知识网络图,让孩子充分交流后让孩子上台展示,而后就是教师带领大家一起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教师从计算,应用2大方面进行整理,计算主要是从意义,算理,算法去学习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线段图这个工具,去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几分是多少的问题,到此教师并没有停留到知识的表面,而是让孩子继续发现,利用计算去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师只是了了的几句过渡语,更多的知识都是孩子在讲解,在交流,在表达。可以看出,教师真正的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孩子的回答中,可以体会到老师以前在培养孩子组织课堂,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功夫。任何一节好课,老师在之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孩子单单的有序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在每一节课都要有所重点的去训练,去示范,去要求。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每一点都是老师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有时候好老师并不是自己好就好了,好老师要培养出好的学生才是好老师。去区实验小学听课虽然很辛苦,但他们的每一节课都带给我很多思考,这种感觉真好。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6

  今天听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平时公开课都是新授课类型,很少上整理复习课。怎样上好复习课、练习课呢?由此引发了我对复习课、练习课的思考。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2、练习题的层次安排要清楚,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安排基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练习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3、另外,在今天两堂课的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应让学生集思广益(动物园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教师给予肯定的方法是:8+24=32,32÷4=8,而8÷4=2,24÷4=6,2+6=8这种方法班上没有出现,老师可以引导: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本周三参加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听后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下面就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谈一些自己听课后的感受。

  1、两位老师课前准备都比较充分,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练习的设置始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

  2、组织练习时,两位老师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了学生有趣的练习形式,通过练习提升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能力。

  3、最后一点我认为两位老师在讲评两步计算时要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横线并在横线下面写好得数,再接着算就不容易出错,练习十四的第3题的第3小问“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我觉得学生提好问题后要让学生进一步列式解答更完整。

  “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了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促使课堂优势互补,智慧共享,促进了我们教师专业成长。

  今天下午,笔者有幸参加了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听取了两位老师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二位老师沉稳大方,精心的课前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两位老师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学习。

  1、在进行课堂练习时,两位老师都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年龄小,比较喜欢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行自由摆纸片,排顺序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2、两位老师在设计上比较合理,层层深入:先简单回顾本单元知识,然后进行一组数学计算,进而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当中运用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3、课堂中,邹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平时听课习惯的养成,学生举手发言,开火车口答,上台表达观点,都井然有序,对于个别学生的抢答,下位等“小动作”,老师都及时给予指正。使整个课堂始终保持高效率。

  4、课堂中,两位老师都比较注重“亲和性”,课堂语言有趣,肢体语言丰富,体态语言自然,大方,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最后我讲一点个人的意见,我觉得两位老师在学生准备小组活动,都应该先将活动的要求说清楚,不能等学生开始拆信封,取出学具的时候才来说,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已经转到学具上,老师的要求就根本无人听从了。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还请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7

  今天听了王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王老师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此加深理解并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课,它应包括知识分类、整理、能力上的提高等方面,首先应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然后进行相关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使知识温故知新、查漏补缺,达到融会贯通,以此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组成有机整体。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分类、整理能力薄弱的特点,教师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教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并可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分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值得商讨的地方:

  1.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的,是很有趣的一节复习课,但由于激励学生的语句较少,致使这节课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2.在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区别与算理上,应该让学生说出一道类似的题型,就可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却每道题都给学生进行了分析,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达到复习课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