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评课稿(4篇)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直奔主题,引入新课,体现简洁美
这节课杨老师以“接待客人”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设计了“烙饼接待客人”的生活情景直接揭题,引入新课。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能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简单、明了,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注重追问,突出细节,体现细节美
杨老师在本节课中特别注重细节方面的追问,能认真倾听学生的话语,在学生模糊的时候追问,在学生听不明白的时候追问,在重难点的突破时追问,在课的生成时不失时机的问,注重生成,注重引导,从追问中可以看出杨老师的引导艺术和追求数学中的细节美。
三、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学难点,渗透了优化的思想。
课一开始,杨老师很好利用了烙一张饼和二张饼的方法,并提问学生: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的时间为什么一样?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在烙饼的过程中,一只锅同时烙两只省时的概念。接着重点与学生探讨了三张饼烙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学生同桌讨论,汇报,演示,进而学生展开讨论,形成烙饼的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比较区别两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烙3张饼的方法在这里是重点也是难点,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再接着运用表格求4张、5张、……这些饼数的时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展开讨论普通烙法和快速烙法哪一种较方便?“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选取最优方案,最后总结出饼数×一张饼所用的时间=所求饼数的时间,整个烙饼过程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合理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并非是遇到问题就一定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杨老师的这节课上运用的就是很适当,当烙饼遇到问题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其他的一般问题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或同桌交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了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作用。
各位老师:
大家好,这次我有幸听了我们组六位老师的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何伟老师上的《烙饼问题》一课作一个简单的点评,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何老师把乍一看枯燥无味的烙饼问题一课讲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他为什么能讲得这么精彩呢?我认为只要是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谜语引入,提起兴趣
这节课何老师以“合理安排时间”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巧妙地设计了“珍惜时间”的谜语揭开话题,引入新课。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又能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提问有针对性
何老师通过出示了一幅烙饼图,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学信息。问学生怎么烙,怎样烙花的时间最少,烙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学难点,渗透了优化的思想
课一开始,何老师很好利用了烙一张饼和二张饼的方法,并提问学生: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的时间为什么一样?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在烙饼的过程中,一只锅同时烙两只省时的概念。接着重点与学生探讨了三张饼烙的方法,在这一过程[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教师站.com]中组织学生同桌讨论,汇报,演示,进而学生展开讨论,形成烙饼的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比较区别两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
烙3张饼的方法在这里是重点也是难点,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再接着运用表格求4张、5张、……这些饼数的时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展开讨论普通烙法和快速烙法哪一种较方便。“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选取最优方案,最后总结出饼数×一张饼所用的时间=所求饼数的时间,整个烙饼过程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合理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并非是遇到问题就一定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何老师的这节课上运用的就是很适当,当烙饼遇到问题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其他的一般问题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或同桌交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了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作用。
五、教学中穿插育人
课后一习题中,三个人去餐厅炒菜吃饭问题。何老师再这里讲了应该尊老爱幼,先给老奶奶和小朋友炒菜的情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经意的教给了孩子们做人的道理。
在这里也有几点小小的建议供参考:
1、在学生上去演示三张饼的烙法时,可以在烙饼的圆形纸片上编上号,并且在烙完的饼的正面、反面做上记号,这样可以让学生讲述起来更清楚一些。
2、课堂上的语言还可以更精炼。
听了李老师教学的《烙饼问题》这节课,我颇有感触。
我认为李老师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
一: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揭示课题。
用日常生活的煮鸡蛋情景引入,煮一个鸡蛋5分钟,煮六个鸡蛋需要几分钟?学生有的说5*6=30(分钟),有的说是5分钟,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今天教学的重点,最优方案的选择。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讲授烙饼问题时,李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模拟烙饼过程,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型,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的选择最优方案。
三:充分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探究三张烙饼的最优方案时,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填写表格,最后组长汇报结果。一系列的活动,教师都放手放学生去进行,教师只是做必要的引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四:教师善于引导点拨学生。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表格,鼓励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有的学生一眼就发现“饼数增加1,分钟数增加3”这一规律,而没有学生得出如教学参考书上所讲的方法。教师及时引导点拨,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地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地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这样做最节省时间”。
建议:
1.在小组汇报烙3张饼的问题时,由于要说清楚3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教师不妨在黑板上稍加板书,便于学生下一步的理解。
2.在组长汇报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让学生说完后,教师再做说明和引导,不应急于打断学生的思路。
3.四人小组活动时,我发现每组基本都是只有两个人参与,其余两个人并未参与其中,教师不妨采取两人一组进行活动,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明确烙3张饼后教师让同桌说说刚才的最优方案,我认为有点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4.教学时,我认为教师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最优方案的引导和点拨:“要烙几张饼—一共要烙几面—每次最多烙两面,至少烙几次—最后计算需要的分钟数”,这样一步一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最后对于规律的理解。
5.最后的规律呈现时,我认为“饼数*3=分钟数”这样的规律其实更简单,更直观、更符合他们的理解特点,把饼数分成单数和双数学生会无形之中感觉困惑感。
今天聆听了高**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这是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准确把握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
《新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探究烙单数张饼的最佳方法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烙2张以上的饼所需的最短时间的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根据重难点,高老师设计烙“单、双”张数饼分层教学,“重单”突破难点,“带双”灵活运用。每部分教学中又有侧重点。
“单”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口。在探究怎样烙3张饼时,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饼”,进行直观的实际操作,通过边想边摆边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体验烙饼的不同方法,在学生汇报、展示完烙3张饼的方法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从而寻找到烙3张饼的最优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次引领全体学生动手实践,用最佳方法烙3张饼,通过此次操作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深刻的表象,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的认知,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时,老师又追加了探索“烙5张饼”,猜、说、辩“烙7张饼”的环节,再借用表格分别呈现出烙多张饼所用的最短时间,通过独立思考,同桌研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烙饼张数与所用时间的关系以及充分利用烙饼工具的优化思想。
“双”重辨析“烙6张饼”两种分组方案(6=3+3和6=2+2+2)所用时间都是18分钟,哪种方案好呢?在质疑、思辨中,向学生渗透实际解决问题,不能只关注时间一样的结果,还要考虑操作方便。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高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的需要,灵活、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在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应用意识得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除了上述这些,老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板书的设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优点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无论是突出重点还是突破难点,高老师都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理解优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可是,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情绪,思维火花碰撞的同时,还是要关注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抓住课堂的生成,少一份被课件的束缚,少一点语言的重复,你的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