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国旗下讲话稿(精选五篇)

张东东

  中华文化的国旗下讲话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国旗下的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同学们应该对刚刚过去的清明节记忆犹新,也对即将到来的三月三歌圩节充满期待吧?可,是否有同学知道,这两个节日与中国孝道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呢?清明节返乡祭祖表达了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与尊敬;三月三歌圩节中的师公舞蕴含着浓浓的孝道文化,无一不在说明着中国传统与孝道文化的密不可分。

  孝道文化,即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孝道文化经过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观。

  孝敬是太阳,给人温暖;孝敬是大山,给人依靠;孝敬是水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有晋人王祥卧冰求鲤,近有将军陈毅探望病母,古今中外孝的事例可谓数不胜数。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顺不仅是衡量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秩序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今天,有多少人又把这种传统的孝继承下来呢?是否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么就可以对基本的孝的美德嗤之以鼻,置之一边呢?难道孝的故事永远只能停留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中吗?这答案显然不是。孝道是我们每个人要秉持一生,永远的传承并发扬下去的。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这个字最终会贯穿我们的一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那么在中国的孝道文化里,有哪些优秀的值得我们传承的地方呢?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小孝孝身。

  我们作为孩子,作为逐渐长大的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的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恭敬他们的合理需求。为什么不在父母工作劳累之后回家时给他们捶捶背,做上一顿饭,洗洗碗呢?孝敬也并不只限于父母,为什么我们不在老师辛苦讲解以后休息时给他们送上一杯温水呢?这样温暖的不仅仅是长辈,更是这个世界的所有人。

  第二,中孝孝心。

  我们应该能独立自主的照顾好自己,让父母对自己放心。这需要我们平日里安定徐为,不毛躁。试问哪一位长辈不打心底地去关爱子女呢?只要我们照顾好自己,让长辈放心,我们的健康对于父母长辈亦是一种回报,是一种孝顺。

  第三,大孝孝志。

  长辈们总是希望我们能学有所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只要不是过分的想法,我们都应该有选择的接受,仔细考虑父母的意见,理解父母的想法,把自己的梦想和对社会的责任结合在一起,尽力而为努力去实现。是所谓“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哪怕不能成为多么杰出的人物,也要做好自己,这样长辈也能心满意足啦。

  既然孝道无论在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社会都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是否要将传统的孝道文化一成不变地传承下来呢?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化的流传,必然是基于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增添它所历经的时代赋予它的新的含义。同时,传承的过程中斩断残枝,剥除陈旧的落后的思想,方可行之。

  鲁迅先生早对一度被人们尊奉为孝道标准的《二十四孝》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舍子救母,视命如草,不惜剥夺孩子的生命也要履行孝道,何其残忍!这浓墨重彩显示了扎根在人们心上的封建文化的愚昧和无知,在鲁迅的年代就有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些,我们今天就更不能墨守陈规,我们就应该更先前看,将孝赋予时代的新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违背纲常而又不轻视生命和人权。只有跟随时代发展,不断继承和创新,才能将孝更好的发扬下去。

  我们希望看到的那一天,没有空巢老人的叹息,没有不肖子女的传闻,孝的履行不再需要法律来约束……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接的链条,一旦断链,永无连接。在清明过去,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重视孝道,发扬孝道,创新孝道,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三中学子,做一个继承美德开拓创新的现代人!

  谢谢大家!

  中华文化的国旗下讲话稿2

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

  千年的风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走了千年的记忆,但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统,却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

  从数千年前江心渔船上越女的歌声,到水之湄《诗三百》的婉转悠扬;从唯美的楚存整的汉赋,到唐朝多姿的诗歌,再到江南女子执红牙响板轻歌曼舞摇曳出的宋词

  从南山下草长莺飞的桃花源,到西湖蒙蒙烟雨中的一把油纸伞;从柳三辩的一句且把浮名,换做浅吟低唱,到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飞雪洪泥映时光,历史满沧桑;一曲悲歌诉衷肠,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个朝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当你沉迷于紫薇的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你是否知道乐府里那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你口口声声喊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汉书》中的修身好古,实事求是当你哈韩哈日,当你迷恋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你是否知道《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是否知道昆曲的历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声音

  传统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们的精神积淀,是千百年来的传承。

  而在今日,在这个充满利益,热闹繁华的时代,歌声里的故乡却在渐渐远去。我们像迷路的孩子,回头张望,却找不到回家的路。那个,氤氲着水墨香的故乡,那个,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今日,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不再欣赏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我们只从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东风破》里才蓦然感受到古典的美。你知道多少种语言在流逝吗,你知道多少种民间习俗在消失吗,你知道多少种器乐技艺已经失传吗,你知道多少处文化遗产与古建筑正在在被破坏吗

  作为九零后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先哲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仍振聋发聩;橘子洲头,少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韩美林说是汉子就要撬动地球,能晃三下晃三下,能晃五下晃五下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过去,会怎么样?它该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为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不珍惜,不继承,它们将如何保全自我?未来,不论多么发达的高科技,都难以替代历史的一抔黄土;无论我们在这颗星球上能走多远,总要有一点东西,铭记于心。

  先人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礼记》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清代学者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我们尚且不谈奉献社会,不谈为国捐躯,但我们要知道什么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基。我们要左手紧握且教世界换了人间的壮志豪情,右手秉持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道义,去为传统文化开创一片天。

  你看:渭城的朝雨沾湿了王维的衣裳,巴山夜雨涨满了李商隐的秋池;倚窗而立的女子,调一杯蓝色的愁绪,敲落了一地的灯花;青衣布衫的才子,正书写着古老的故事

  让我们回到繁华的盛唐,与李太白一起酒入豪肠,与王昌龄一起醉卧沙场;让我们回到如画的江南,醉心于三国的尔虞我诈,感伤于西厢的且悲且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变的荣光,她的下一缕墨香需要我貌同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去传承她的滋养,成就她最灿烂的辉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中华文化的国旗下讲话稿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冬至了。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这一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07年11月25日申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然而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在他国文化以强盗式的方式侵入中国时,国人尚有因爱国热情开展抵制日货的行为。现如今,国力雄厚,文化开放包容,韩国的一些政客趁机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而国人却忘记端午之痛,在声讨几声还我端午之后依然疯狂追捧韩国二流肥皂剧和潮流服饰。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我铭家立足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魂。历史上很多文明如巴比伦文明,恒河文明,埃及法老文明,都被历史所掩盖,而中华文明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是因其有着很深的底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想想这句名言吧:忘箭去就等于背叛。如果我们真的对中华传统文化弃而不管,我们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却让自己家乡文化却遭到冷漠呢?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在这个全球进步的时代里,在场的各位同学不一定要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正确而清楚的认识,共同为中华传统文化这棵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谢谢大家!

  中华文化的国旗下讲话稿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文化上下深积了五千年,五千年的商代青铜器,到公元前七百多年的秦兵马俑到后来明清时期纸张的出现、玉玺的神圣象征,无数艺术品也同时印证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和几千年来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沉积过后所铸就的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魂魄。

  中华文化的魂魄,是唐宋元明清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无尽的感慨唏嘘。是孔孟所留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等深刻教育之言论。是四书五经中的“四维”“八德”指“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样的中华传统道德理念。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这样的科学研究时所具备的智慧,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出色品质。“詹天佑、童第周、钱学森,蔡元培”这一个个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起身用智慧和大脑来拯救民族的英雄,他们都展示着中华文化的不散之魂。

  世纪之交,中华文化在以光速地交融,碰撞。传统文化正在接受新时代的全面考验,某些价值观正在迅速瓦解。所以,我们总是要定位自己的文化体系。或许,中国古代某些繁文缛节或者那些传统早已脱离了现在的生活方式,就应当“弃之如敝屣”了。或许,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人平等,美国独立后的《权利法案》拿破仑颁布的《法典》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有很多高于*的,那我们也应该主动吸收和学习。面对这样的文化融合,是很有必要的,会使中华文化焕发更加绚丽的光芒。

  在改进中华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出色文化的同时,最重要的,我们不能丢了魂。无论社会怎样高程度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累积,更替。可中华文化的魂魄不会随发展而消散逝去。它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魂魄不会变老,不会过时。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正是所有人急需传承的传统文化。这个时代,是需要文化复兴的。

  中华文化的魂魄,是传统思想和古文,是孔孟不败的儒家思想是传统的伦理秩序,是传统淳朴民风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作为炎黄子孙,这是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对民族的一种忠诚。

  此时,中国正走向一个全新的邻域,文化复兴也必然不可或缺。让我们全体炎黄子孙,重新铸就中华传统文化的魂魄。留住中华出色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出色文化,让中国文化现代化、完整化,割弃糟粕,融入世界出色文化基因,去做中华出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让中华文化获得新生,让中华文化之魂永不消散,流传千古。

  谢谢大家!

  中华文化的国旗下讲话稿5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载,都不曾断绝,其强大的生命力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言而喻。

  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知识,还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更是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国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化,它不仅拥有极强的生命力,还有大批的出色文化,它们都是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我们理当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国民族多种多样,其文化也各不相同,但都是中华民族,都是中华文化,各族民族各有千秋,共同汇聚成为了不朽的中华文化。

  先秦时期文化各有差异,诸子百家信念不同理念不同,它们并存春秋战国数百载。儒家的大仁、大义、大孝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孔孟之道经久不衰,乃为当代部分人所提倡秦王扫六合,文化的发展遭到压制,焚书坑儒更使儒家遭到灭顶之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的发展又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阶段。儒家因此也因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直到辛亥革命之后。

  贞观之治,唐朝处于空前的经济繁荣时期,文化自然也是繁荣无比。我们自小熟读唐诗三百首,由此可见唐诗在唐朝文化中所占的比重,亦能体现出唐文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极其影响力,美国的唐人街也是个不错的例子。

  唐朝之后,各朝文化层出不穷,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各朝文化的焦点都是中华文化的硕果。中国古典文化正可谓一代更比一代强,但当代中国文化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洞。

  随着网络文化的盛行,我们当代青年已经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某些方面,例如相声、快板等方面几乎已经失传,更有甚者忘记了汉字书写只会拼音。随着生活的智能化提笔忘字。遥想数十年前,民国时期,鲁迅等人提倡白话文掀起了文化改革的高潮。国家危难时期,他们用笔杆子做武器与反动派斗争。可今日,中华的儿女中竟出现了从有过的汉字危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我们唯有大力提倡中华文化的学习,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觉悟,才可能防止文化的断裂。

  文化的断裂,需要全社会来思考。现如今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托福、雅思成为狂热的追求,在人们的思想中英语比汉语重要。汉语的地位大大的降低,要知道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的根。我身为中国人、中国的新一代祖国的花朵必须学好中华文化,继承中国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