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四篇

马振华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4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1

  二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听了孙老师和白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两节课都层次清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数、剪、拼、摆等系列操作活动,着重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孙老师一开始以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花坛的大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考解决的方法。白老师是先回忆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及其面积,并在一开始就渗透了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高和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重视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孙老师先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通过拉动长方形使之变成平行四边形,发现周长没变面积变小了,从而否定了面积等于邻边相乘。两位老师都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教师只是引导,而不是包办,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学生也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白老师在学生用割补法之前在上出示了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要求明确,便于学生操作。

  三、练习设计各有千秋,形式多样,层层递进,并突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必须是相对应的才可以。孙老师的练习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说明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白老师设计的自我检测很好,简单梳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对于这个转化的思路更加条理。

  建议:

  孙老师的练习中学生的独立练习少,应该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样印象会更深刻。白老师在独立练习时,如果叫两名学生板演,在讲解时会更直观,便于学生观察记忆,也便于发现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2

  本节课是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四年级)学习了面积单位和长、正方体的面积的认知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节课既是培养学生空间图形中平面几何观念的奠基课之一,更是给学生渗透“等积转化”重要思想的开启课。

  本节课的教学紧扣教材,紧紧贴合教材的呈现顺序,重难点突出,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再次论证”的科学探究过程,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从教材中呈现的生活情境图中提出问题:1、你能找到那些平面图形?2、你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并给两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公式。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记忆,找到学生的认知原点或起点,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效生长点。然后再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形、底和相对应的高、邻边等。引发猜想,提出大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在保留自己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探究,用数格子法、割补转化法(等积转化法)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得出统一的结论或推翻自己原先不合理的猜想,然后再总结提炼计算公式,并及时应用(套公式计算)。最后,再通过拉一拉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拉的前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再一次验证了割补转化法(等积转化法)的合理性与存在的意义。本堂课的半数设计简洁、合理、美观、重难点突出。

  从本节课中可以看出,贾老师很注重对孩子阅读教材的能力的培养。只是本节课自始至终老师都让学生看书:1、看书上的情境图找平面图形;2、看书上的格子图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探究出公式后读书例1;4、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等过程都是看书,在师的一句一句细致的引导下如长方形的长占几格?宽占几格?面积占几格?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几格?高是几格,面积占几格……一节课就那么35分钟,如何保证大班额下每个同学都能紧跟老师的指导,跟随老师的思路,在翻书与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交替中,回过神来细细品读教材和理解教材的用意呢?本节课有很多好的课件可以借用,为什么老师只有在复习长、正方体面积计算给出两组数据时才应用了课件?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没有体现出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3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张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从中我获得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以“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教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有机利用了转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层次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开始。张老师在课的开始时出示一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复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这一过程的设计,充分展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暴露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原型,为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明确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做好了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通过剪、移、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这节课中,“底与高的对应”“剪拼及由此产生的变与不变”“转化的思想方法”“多样化的意义”等,都很有内容可思考。数学中很重要的几种思想学生得到了很好培养,为今后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4

  听了XX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只有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发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智慧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分析的能力。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导入部分通过交流问题生成单,让学生提炼出最想提最有价值的问题,找准了学生的问题点,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营造了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小组活动时,XX老师多次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转化思想。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这一环节使课堂充满了实效性,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课末检测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设计了A类和B类,有基础性练习,也有拓展思维练习,使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