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苗晓英老师以《小鸟和我》为课前诵读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受和小动物之间相处的乐趣。诵读小诗,积累语言。接着阅读教材中的《枫树上的喜鹊》,有滋有地朗读,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语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来表达。
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今天中午通过对新来老师的听课,学习到很多,感受也颇深,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就这位老师所讲的《枫树上的喜鹊》谈一谈我的感受:
《枫树上的喜鹊》是人教版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故事情节简单,语调活泼,富有诗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阅读接受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如下:
一、课文主线明确。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因为喜欢,所以主人公“我”才会想象出一连串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我”通过喜欢两个字眼,由喜欢枫树,喜欢站在枫树下,再到小喜鹊,层层递进,道出了主人公“我”对大自然的喜爱。
二、整体课文结构较到位。喜鹊妈妈主要教小喜鹊两件事:学汉语拼音,看日出。通过从主人公视觉,听觉述说,充分展开想象。
三、注重对课文语言的品读,赋予喜鹊灵性和情感,营造出一个纯真、美好的童话世界。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对修辞手法讲解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接下来再来说说这节课有待加强之处:
1、由于面对台下一大帮子人听课,授课人可能有点点紧张,内容讲解时衔接有一丝丝不自然,讲课时低头看书没有面对学生。
2、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应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并进行想象训练。回顾这节课,课堂虽然简短,但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语言功底、阅读理解功底较深。通过今天的听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还得多读书,丰富自己。多向更多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更要总结实践经验,学会反思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让每个孩子爱上语文课,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二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全文线索清晰,情节简单。谢老师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核心任务是识字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反复的手法。整个教学流程中有一下几点亮点
一、字词教学巧妙、扎实、有趣
在识字教学中,“渡口”、“渡口边”等词语脱离我们这边的.学生生活实际认知,是难点。而谢老师巧妙地运用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理解了这些词之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容易多了。还有巧妙的是“伞”的字形教学,谢老师也非常巧妙地用伞的构造来帮助学生巧记字形。
一、教学主线明确
教学中按照主线来开展,从主线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整节课,谢教师紧扣这一线索,抓住“喜欢”和“喜欢极了”让孩子反复读,对比读,问问题时采用请教孩子们的语气“是吗?”“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
二、发现写法,联读有效
联读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辅助课堂的学习,这堂课联读的内容短小适合二年级,另外也是继续巩固递进的写作方法。
总之,谢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扎实有效,识字方法巧妙,朗读训练到位,课堂遵循一课一得,值得我们学习。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谢老师上的这堂课环环相扣,非常精彩,亮点不少。
1、随文识字教学巧妙。整堂课没有集中识字环节,但整堂课都有识字渗透。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后,提出问题:枫树在哪里?学生回答后出示: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然后出示图片,依次认识什么是“渡口”,什么是“渡口边”,什么是“渡船”,什么是“渡口对岸。随着老师边讲解边出示词语,接着学生认读生字词“渡口、渡口边、渡船、渡口对岸”。在学习“枫树长什么样子”时,因为句子较长,,谢老师便巧妙地化长为短,采用一步步扩句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并反复练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2、“喜欢”二字,是作者、教者、学者的主要情感基调,也是本节课的中心词和关键词。整节课,谢教师紧扣这一线索,抓住“喜欢”和“喜欢极了”让孩子反复读,对比读,问问题时采用请教孩子们的语气“是吗?”“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激发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热情,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顿时高涨。最后谢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写作特点拓展文本,出示作者的另一篇文章,让学生合作学习,发现两篇文章的异曲同工之处。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了“人的发展”的阅读整合。
总之,谢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扎实有效,识字方法多样,朗读训练到位,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理解了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