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本节课刘老师思路清晰,语言简练,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并且做到重、难点突出。
1、“毫米产生的意义”在本课中是以已有知识为前提引出的问题,当原有学习经验在实际学习中受困时,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认知,即毫米的出现。
2、在“毫米的认识”时,先认识1毫米,再到1厘米=10毫米,这个过程始终围绕学生的.动手在直尺上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这样直观的体会比死记硬背更记得牢。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学生的动手操作:a.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10毫米。B.利用1元硬币、身份证等物品让学生切身体会1毫米有多长,产生一种直观感受,为日后填写单位做准备。
3、在“实际测量”环节中,首先先复习了物体的长是如何测量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准几毫米就读几毫米。注意的地方:a.一端对准“0刻度”。B.直尺的边缘要与被测的物体的边缘对齐。这个必须在测量前要复习到。在这设计了8毫米,有两种方法:一、找到5毫米的地方往后数三格就是8毫米。二、1厘米=10毫米,10毫米—2毫米=8毫米,这里5毫米的认识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