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评课稿

李盛

《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评课稿

  黄老师执教的《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师基本功扎实,调控课堂能力非常强,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本节课里,创设了三个非常新颖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非常有新意。一是“动物联欢会”,通过“怎样知道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这个问题,让学生体验统计数据的必要性,并通过讨论得出小组分工合作,用“正”字记录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并制作成统计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第二个情境是“小明的奶奶向校长投诉小明写作业用了90分钟”,通过“校长应该怎么做?”而引出调查记录的数据;通过“奶奶眼睛看花了,怎么办?”引出需要整理数据而制作统计表;通过“看到统计表,校长会对奶奶怎样讲?”引导学生从统计表中去获取有用的信息。第三个情境是“四(3)班体育节所得奖券”统计表,通过“如果明年参加体育节,你能给什么建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的`数据。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情境问题引路,调动学生的思维,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据整理与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数据整理统计的方法、以及分析统计表获取信息。

  但也提出两点思考仅供参考。

  一是内容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妥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但三年级以前学生已经达到了这个教学目标,并且不仅仅学习了数据的整理与统计,而且已经学习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本学期是在数据整理与统计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制作1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二是学生的思维到底该开放到什么程度?“看到统计表,校长会对奶奶怎样讲?”这个设问的意图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获取信息。但是学生的思维却走到了“小明上课不认真听讲写作业玩”、“小明写作业不专心”、“小明是因为帮老师做事情去了”、“小明是因为接电话去了”、“小明可能是做家务去了”……。学生的思维已经远离教学目标,这时教师该怎样引导?还有部分评委认为,课堂的容量和密度还可提高;中后段教学过程离题,本节课应属教法、学法课;在引导学生回答时,教师没能及时引导到数学问题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