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优质课《最后一分钟》的评课稿
听杨红霞老师执教的合作学习教学课例《最后一分钟》,其真挚充沛的情感,其清晰简练的课堂语言,其挥洒自如的教学调控技巧无不给观课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杨老师在以她的课堂教学诠释合作学习的成效来看,更为我们深入研究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极为典型的案例。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掌握知识的需要。本文刻画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瞬间。但是,本文的背景却是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和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创举纵横交错而成的广阔时空。教学《最后一分钟》一课,就是要将这个广阔的时空背景浓缩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之中,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接触到相对更多的历史知识,体现教学的效率。
2.培养情感的需要。爱祖国,爱民族,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情结,但是,一个人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决不是建立在空洞的说教之上的。它不仅建立在对相关背景与知识的融会贯通之上,更需要主体之间相互提示,相互感染,和相互催化,而合作学习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有效学习的需要。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呢?我们的理解是,能够让优生在课堂上有效发挥主导、引领同伴学习的作用;能够使学习中下生在课堂里集中注意力,专注地、有始有终地参与学习。那么,合作学习无疑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形式。
二、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表现形式。
(一)小组小合作
杨老师在上课伊始便以PPT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本节课合作学习的“两项任务”和“两个建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为接下去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了十分必要而充分的铺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组合作的内容,杨老师不仅在“两项任务”中提示了学习内容,而且提供了学习手段:“读一读”、“边读边想”、在“词句中感受”、“交流”、“补充”和“记录”,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在“两个建议”中,明确告诉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也要借助课外资料拓展自己的认知,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本身的深厚意蕴和沉郁而奔放的感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环节我们不能够忽视:显示在黑板右下角的“五星榜”。虽然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评价方式,但在本次合作学习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是激励的作用,从课堂上学生的放映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非常在意那一个个用粉笔涂画的五角星;其次是记录的作用,它帮助教师记录了课堂上已经展示和没有表现过的小组学习情况,为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服务。再次就是评定小组学习成绩的作用。
(二)班级大合作
在本节课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杨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有一次明显的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她是一个指路人和督导员;而在后半节课,杨老师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主持人、引领者。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无疑使课堂的合作形式发生了量上的改变:那些代表小组意见起立发言的同学仿佛是这个“大合作组”的组员,而杨老师则是这个“大合作组”的组长了。
在这个“大合作组”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一次次地点燃,他们渴望争先,渴望表达的情绪被一次次地推动。教师在教学即将圆满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激情的结束语:
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歌声。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让我们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激动自豪读出来,把我们对香港的热情欢迎读出来,把我们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读出来……
孩子们积蓄了一节课的情绪顿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师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由杨红霞老师执教的这一堂合作学习示范课《最后一分钟》是成功的,课堂上,课文那些认知性知识被有效习得,那些理解性知识得到了相互启发,更重要的是对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感染,相得益彰!
如果要提一点供杨老师商榷的意见,我以为,《最后一分钟》的文本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的,阅读诗歌与阅读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余以为,更需要重视诗歌表现的那些意象和诗歌营造的独特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独特的意蕴美,以及诗歌长句与短句,平声和仄声所构筑的音韵美。这些,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听来总觉得没有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