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
王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本节课的内容部署是在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在一年级中学生已接触过10以内连加连减的办法,所以在整节课中,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办法。并规定学生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从中培养孩子们的书写规范。我想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袁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地方是做得非常不错的:
一、能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去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新知的同时,引用了教科书的收西瓜的情境,带学生进入了生活中的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体现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然地投入了学习中,并在此同时,教师善于抓住每个时刻,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地方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善于用一些儿童用语,更形象地描述计算的'过程。
有一个环节我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教师在分析连加竖式的办法的时候,学生出示了两种不一样的竖式算法,第一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把答案与第三个数相加。第二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紧接在下面加上第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完成。教师在分析两种办法好坏的时候,能形象地把这两种办法比喻为学生走路的情景:第一种是走完路了,歇一会,再跟第三个数相加,继续走。第二种是与第二个数相加了,不歇继续加上第三个数,继续走。所以第二种比较方便,省时间。看,这两种办法经过教师用精彩的儿童用语作修饰后,更形象具体,生动的描述出他们之间的区别。更有利于学生对此办法的记忆以区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狠抓计算,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课前的口算练习,课中的不断巡查中,可以看出袁老师在平时在课堂中,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这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知道计算能力需要的是坚持,不断地练习巩固,计算的能力才可以提高,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时时刻刻落到实处。
根据课堂的整个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袁老师能把握教学重点对学生开展引导,组织教学。课后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如何调控好课堂?
这也是新教师频繁出现的一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教师如何在学生有限的集中精力下,更好更合适地抓住这时间,对学生贯穿更多,更重要的知识,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思考的问题。我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想想学生会出现什么的状况。还有在课上,教师语言的节奏,每个环节的节奏应该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看到教师积极,大方,兴奋的一面,以渲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全情投入到你的知识海洋中。
二、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学生已经有了用竖式计算的基础,所以在这节课中,其实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旁指导,我想整节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更高,学习更加有热情。可让学生自已或小组为企业,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办法,再全班开展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办法。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让学生大胆放手学习。作为组织者的我们,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补充,让学生自已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三、课堂上如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特别计算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的注意学生学习的效果,对一般的法则,计算的办法,计算的准确性怎样,我们老师都应该随时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指正。所以单一的个别问题,个别演示根据取不了什么效果。所以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措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展及时检控。我们可以在练习办法上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自已批改,可以同桌互评,可以指名板演,可以小组合作等等,对每次的练习,教师要跟踪调查。在练习题的设计中也要多面性,有针对性地出现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
每次听了新老师的课,每次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因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蕴藏着他们背后的每一份付出,我相信,我们的每一次数学教研活动,将会成为他们在数学教学这条路上向前迈进一大步的最快速的最好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