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通用六篇)

黄飞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篇1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意义,会用词语(。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让学生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正确记忆这3个符号,并能正确使用。

  由于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不久,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训练孩子们听老师指令行事,能坐、会听,会说,按要求发言就显得尤为重要。陈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个人素养很高,在课的把握上非常到位,目标设计十分清晰,教学思路明确,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很具有亲和力。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优点:

  1、课堂一开始,陈老师让学生齐读“课前准备歌”,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并通过欢快的的儿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形式非常的好。接着就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大闹天宫”引出猴子分水果而入题,老师提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搜集信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分桃子、分香蕉、分梨有趣的故事情境,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了比较数的大小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用动作表示>、<的形状;根据数字找符号;抽象数字说出算式。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得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3、学生对口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顺口溜方便学生对这些符号的记忆。利用这些儿歌帮孩子有效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征,让孩子在情境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化解了记忆中的难点。

  对于一位新老师,我作为一个带过一年级的老教师,还要提出以下的建议:

  1、老师在明确每一个要求时语言必须明确。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让学生听明白再去行动。

  2、多使用表扬性的评价语言,课堂语言可以再用丰富,可以再自信放开点些。在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是用到了很好、不错、很聪明这样的字眼,我觉得可以再丰富些,比如可以评价学生你的小眼睛真亮,能发现这个秘密、你的小脑袋瓜转得真快,想法真是新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多使用一些小贴画鼓励表扬学生。

  3、无关的信息不要过早的去涉及,比如本节课中过早的让学生打开数学书。

  4、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老师可以适时放慢语速、减低声音,问看哪个同学表现的好,并且给予奖励,这样学生才能有表现的欲望。

  5、对于新信息让学生先去尝试表达,学生表述不准确时老师再去示范。比如老师让学生说主题图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这个地方老师直接解释什么是数学信息,并先示范,我觉得倒不如先让孩子去说,学生说不准确的时候老师再去纠正。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篇2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堂课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而且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请学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东西;用动作表示>,<的形状;根据数字找符号;在教室里找可比的东西进行比较,再抽象出数字说出算式。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入学时间短,所以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各方面的互动;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情境演绎的经历者,情境意义的建构者,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情境展开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4、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教学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如何放开学生思维的束缚,给学生一个想象的广阔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有更深入的发展?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篇3

  其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 ,会读这些符号。能理解其含义,并会说出比较的过程。

  2.初识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由于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不久,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我们训练孩子的重点就是听老师指令行事,能坐、会听,会说,按要求发言。

  课堂一开始,是复习铺垫,为学习新知打基础,紧接着就是以孩子喜欢的游戏“小侯吃桃子”引出“够不够吃”而入题,接着利用摆圆片也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去验证3和2、3和4的大小关系。从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等号,知道三种符号的作用,并利用儿歌帮孩子有效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征,其目的是让孩子在情境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去感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这需要给大家说明的有两点:一就是信息窗的处理,本来是让孩子看图说信息,提问题,可是试讲的时候感觉头重帽大,也就是新课10分钟还没有进入重点处,于是我们决定在这简单处理,直接取用有用信息,老师引导孩子进入红点标志问题,目的让孩子的集中力在重点处发挥。

  其二说就是摆圆片,一开始也是让每位孩子动手摆,目的是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从而在操作中体会比大小时用的一一对应的方法,可是孩子刚学过5个数,就利用5个数中较大的3和2、3和4去比,当然也要用到十个圆片,再加上桌子小,孩子不会恰当利用,还有如果在桌子上摆好,就要坚持到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也就是等号学习完才可以收起来,那么长的时间孩子就免不了对着花花的圆片动心动手,为了有效的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新知,我们就决定就让两个孩子上黑板摆,下面的孩子帮着看着数着,从而保持了课堂的有效进行。 本节课进行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课堂孩子表现的味道有点淡,还有认为应该从出彩的地方没有出来,一些细节问题处理的不够到位,不够成熟、不够机智,还是缺乏经验吧,在此就希望各位老师给予帮助,请大家尽情指导点评,谢谢!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篇4

  本周听了五年级六位老师的数学课,感触颇深。各位老师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同课异构”示范课型。有的教学设计巧妙,有的讲解清晰,有的练习设计精巧。他们都能认真备课,制作出丰富有趣、形象生动的课件,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课前的导入,到新课的探究,直至练习,每个环节都很紧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概念掌握牢固,判断准确,迅速。可以说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我代表一年级对本周举行的同课异构课型《真分数与假分数》数学观摩课做评课发言。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1、张老师的这节课,在深刻体会教材意图,准确把握知识前后联系的前提下,突出了创新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操作活动、分类形式,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真分数、假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真分数、假分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充分体现了“探索性学习”的优越性,本节课即有结论的推导又有结论的应用。整节课张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他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我的觉得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张老师在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概念归纳-概念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拼出不同的分数,写出不同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分数的特点,进而总结归纳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知,在新概念的导入过程中,张老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

  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张老师借助教材提供的直观素材,写出分数后,引导学生将这些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依据:

  (1)分子比分母小

  (2)分子比分母大

  (3)分子等于分母。

  并揭示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在揭示两个概念后,张老师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数轴上的点,进一步帮助学生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观察真分数与假分数都与单位“1”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张老师虽然普通话不是太流利,但并不影响他的教学水平,整节课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教材熟悉,有很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环节紧凑,题型设计全面典型,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的示范课。

  2、张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练习题型设计典型,全面,容量也很大。但是由于张老师初上讲台,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出示数轴,让学生把真分数和假分数标在数轴上。由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把数轴跟线段混淆了,因此在独立完成此题时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只是象在线段上标分数一样,找到一个点就标上了,而没有考虑数轴上的数字是逐渐增大的,比如,1/3应该标在1/6后面,可有些学生在0-1之间分的6份中,把1/3标在了1/6的前面。

  如果在此题的处理上,先让学生弄清楚数轴和线段的区别,并且教师讲解其中两个分数如何在数轴上找点,这样,学生就会少走弯路,而且对数轴也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张老师语速太快,讲解太多,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快节奏性的,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概念的讲解上不够彻底,重点不够突出。

  3、熊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齐全,语言清晰,讲解清楚,重难点突出,时间把握很好,教学效果很明显。给我的整体感觉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准备足、容量大、课堂实。整节课练习题题型多样、典型,有强度,有深度,由易到难,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纵观整个教学,教学层次分明,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明确,实效性强,在师生互动中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整节课注重教与学的交融,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教学节奏简单明快,每个环节都很到位,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理解、掌握本课的重难点。本节课也注重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教学真假分数的概念时,恰当地利用生活中的母子关系,形象的比喻,一下淡化了概念的深度和难度,化难为易,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学”为“课题生活”。熊老师在练习让学生给分数分类并说出依据时,让全班朗读判断并说出依据,我认为这个环节设计得好。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无疑是强调多读。语文课需要朗读,数学课也需要朗读。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走向了“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还是应该有适时的朗读比较好。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通过计算分数值判断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的关系这一环节虽然很直观,但是太费时间,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口头试商估算结果,这样也许会简化这一环节的难度,分数值不是准确值应该用约等号。在计算11/10的分数值时,计算结果是101,出现错误,这可能是因为制作课件时的疏忽。

  4、焦老师这节课 ,本节课在教法上突出了合作学习。本节课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写分数、做分数、分类、合作探究等实际活动,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在操作探索中,认识、理解了新知,使学生能具体的感受真分数、假分数。整节课焦老师自始自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刚上课就提问:学过的分数中你喜欢哪些分数?用学生的学具时教者说:把你的借一下,都体现了尊重学生师生平等这一原则。满脸的微笑、商量的语气、期待的眼神、正面的鼓励,展现了亲切的态度,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运用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现实化,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动手操作过程用时较多,留给后面教学环节的时间较少,致使时间前松后紧,淡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在前面能挤一点时间留给后面的教学,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5、畅老师这节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净利落。她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对学生辅导很有耐心,感觉她身上有一种大学教授的风采。整节课放手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总结归纳,教者适时点拨。这节课在环节设置上别具一格,与前面几位老师的风格截然不同。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前松后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是在课堂组织上再多下点功夫会更好。

  6、刘老师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启发教学好,把启发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课件制作精美、形象、直观,环节设置齐全。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交流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但刘老师在用词上有些欠准确,如根据分数的外形特点分类等一些用词,对于学生很抽象,要是说成根据分子分母的大小关系分类就比较具体,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课堂上讲解有点多,显得语言不够简洁。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篇5

  章老师的《找规律》这一课,这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整堂课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一、首先,创设情境。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巧妙利用低段学生的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母亲节礼物这一个内容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本节课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覃老师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规律。教师先是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

  三、练习达标。此外,规律内容的教学也由简单到复杂,巩固练习环节中的练一练,设计了5组图形的排列,让学生从简入繁地找出它们的规律,及时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化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可见老师十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所以在施教的过程中,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情比较灵活的驾驭课堂教学的流程,既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又能不失时机的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随机生成的情况,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较好的实现。

  这一节课当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的调动思维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沉浸在数学的美当中,感悟着各种有规律的排列。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篇6

  听了两位数学教师的比大小数学科。本节课学生上得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来自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节课,老师选择了这样一组让学生知道后油然而生自豪感与爱国情怀的数据,让学生在比较中不但获得数学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惊讶与赞叹中获得一种知识的力量。这样的设计增加了这节数学课的内涵和趣味,这源于教者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学生年龄小,学习动机更以兴趣为主,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者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课伊始就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思考、去想象,因为不管是小组学习还是集体学习,最主要的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深入的学习,因此,我们不要急于告诉他们在思索的东西,也不要急于去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应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探究三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因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得到的知识,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

  同时还把千以内数的大小的三种题型,这样知识出现的自然、合理,使抽象的数的大小比较生活化、实际化了,知识的层层递进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主动探索新知的热情高涨,思维开阔,利用手中的学具想出了不少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末的应用与拓展环节采用了传统教学中“讲练结合”的方法也是可取的,在这堂课上,以学生的游戏比赛为主,老师从头到尾是游戏的组织者、引导者,幽默的话语、恰到好处地提问,“寓教于乐,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他本堂课最大的特点。在这样的游戏教学中,课堂富于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兴趣盎然,其乐融融。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

  存在问题:两位教师都没有让学生看一下课本,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不利,应该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