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评课稿(通用7篇)

李盛

打电话评课稿(通用7篇)

打电话评课稿1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中的一个新增内容。本节课,王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数学语言表述精准,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尝试、自主探索,注重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我受益匪浅。

  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王老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对解题方法的探究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整堂课围绕探索尽快通知到每个人的打电话方案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活动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设计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王老师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很会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变枯燥的数学为快乐的数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习知识。课始王老师根据学生最直接的思维得出一个一个的通知要15分钟;接下来王老师问“怎样通知会节省时间”,这一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发现,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并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感受到“同时通知会省时间”;最后通过刚才不同的设计所用的时间不同,紧接着追问“怎样通知会更省时间”,把学生的思维又带到了更深的层次,经过思维的不断碰撞得出“所有知道信息的人同时通知最省时间”。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应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王老师的这节课是从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主动获得的。

  四、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强化感知,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本节课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在纸上画打电话简略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协调配合,认真实践和探索,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让学生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活动的、讨论的、合作的和表达的机会;尽量的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自己的一些思考表达出来,注重学生课堂思想活动。

打电话评课稿2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中的一个新增内容。本节课, 叶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数学语言表述精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尝试、自主探索,注重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是对这节课的简单点评。

  一、三维目标得到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最大的价值取向。以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隐性目标。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机整合。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对解题方法的探究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整堂课围绕探索尽快通知到每个人的打电话方案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活动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现数学本质,思维训练到位。

  《打电话》这是一节数学实践课,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从具体情境问题出发,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通过画图等方式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发现打电话中隐含的数学规律。《打电话》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优化;通过画图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让学生初步体验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叶老师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很会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变枯燥的数学为快乐的数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习知识。课始叶老师根据学生最直接的思维得出一个一个的通知要15分钟;接下来叶老师问“怎样通知会节省时间”,这一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发现,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并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感受到“同时通知会省时间”;最后通过刚才不同的设计所用的时间不同,紧接着追问“怎样通知会更省时间”,把学生的思维又带到了更深的层次,经过思维的不断碰撞得出“所有知道信息的人同时通知最省时间”。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应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叶老师的这节课是从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主动获得的。

  四、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强化感知,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本节课叶老师精心选择身边的素材当教具、学具,让学生通过在题板上摆棋子、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再用老师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看到的更直观、更形象、更能亲身感受。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式学习,收获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让学生通过协调配合,认真实践和探索,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让学生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活动的、讨论的、合作的和表达的机会;尽量的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自己的一些思考表达出来,注重学生课堂思想活动。

  五、教师的教学素养很高,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数学语言表述精准。

  教师的教学素养很高,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数学语言表述精准,教学风格灵活机智,评价学生及时到位。

打电话评课稿3

  今天听了一节新人教版五年级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打电话》。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打电话感受生活中片片有数学,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内容有难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带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和策略。活动在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观察中进行,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拓宽,并可以学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从而更加乐于学数学。

  一、合理使用教材是一本堂课成功的关键。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一个合唱队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要通知所有人参加,采用打电话的方式。问题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事情,学生有亲切感,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先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方案,接着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三、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全班交流时,学生出现了:逐个通知、分组通知和最优方案---所有人都不空闲的方案。通过对这三种方案的展示点评与纵向比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最终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

  学生有的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过程和想法,与有些同学用符号记录进行比较,渗透了数学的符号思想,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

  当然,课堂本身就是一个遗憾的美,再完美的课堂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本课有以下处,值得我们斟酌:

  1、在观察表格、总结规律时,应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的发现并派学生代表自己把表格补充完整。

  2、没有检测导结的内容。

  3、教师语言再精炼一些会更好。

打电话评课稿4

  今天我们在五小张老师的一节课《打电话》,这一单元是各种文学体裁的集中展示,《打电话》作为相声文稿入选其内。学生对相声并不陌生,但接触、学习相声稿还是第一次。相声稿正如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意义一样,语言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幽默、夸张、诙谐、讽刺,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启示留心头:打电话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果啰嗦,不仅损害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别人办事,还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一意义是这篇相声稿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因此是教学的重点。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则是学习的难点。

  1、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体现语文本质,思维训练到位。

  本节课张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让两个同学模拟表演打电话一起去看街道里的广场舞导入课题,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又让学生阅读,思考,通过讨论、表演让学生抓住了相声的语言特点,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

  2、学习积极主动,活动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本节课张老师用自己精彩的设计,恰当的引导,针对性的鼓励表扬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教学积极主动,思维敏捷,小组合作踏实有效,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更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表演”,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3、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资源组织恰当、科学、有实效,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突破。张老师在教学中能熟练地操作多媒体教育资源,对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务,突破重难点起到了显著作用。特别是最后让学生观看动漫版的相声《打电话》,让学生在笑声中又一次体会相声这种语言艺术的特点。

  4、教师的专业素养

  运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简练、生动、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虽然因为紧张有两处发音错误,但整体来看张老师的普通话还是不错的。教态亲切、自然、大方,非言语行为呈现合理。张老师本节课除了板书和操作多媒体外,教学中总是走入学生中间,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学习。富有教学机智,做到因势利导,课堂调控能力强。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丰厚专业功底扎实,无知识性错误。书写规范、较工整、美观。虽然中间板书漏写了一个字,但张老师及时纠正弥补了错失。教学课例界面组织合理,画面清晰、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言规范、引注严谨。也显示了教师的基本功。

  通过教师的引领,从内容和写作特色等板块对相声稿这种语言体裁和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有了综合性的了解,而且化了解为理解,落脚到相声的表演。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就已经与相声这门陌生的艺术牵手了,张老师的这节课整体上还是很成功的。

打电话评课稿5

  周老师今天所执教的《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打电话》这堂课,周老师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从具体情境问题出发,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通过画图等方式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发现打电话中隐含的数学规律。《打电话》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优化;通过画图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让学生初步体验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周老师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很会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变枯燥的数学为快乐的'数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习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应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周老师的这节课是从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周老师的教学素养很高,教学语言简洁朴实,数学语言表述精准,教学风格灵活机智,评价学生及时到位。这些优点一直也是我要努力的。

打电话评课稿6

  值得学习的方面:

  一、合理的设计,重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从“寒假里,老师怎样打电话,可尽快将通知传达给7个队员”开始思考,再由浅入深,“如果学校合唱队共有15人,怎么打可以尽快地通知到”。学生经历了两次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之后,教师便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反思分析,寻找规律。从个别到一般,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逻辑的特点。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发表出自己的见解,部分学生还能用画图的方法呈现自己的想法,说明学生的思维已被打开,教学的效果较好。

  起初,我注意到学生在对解决方案的表述相当模糊,但在解决问题后,却表现出了清晰的思路,在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我想这也是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吧!

  二、抓住细节,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引导。

  对于打电话,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难点应不在理解上,而在如何表述及规律的概括上。这节课之所以能突破这个难点,离不开教师精巧的提问和引导:

  1、第一题呈现时,教师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生答:有几部电话?等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思考和表述剪除了多余的枝桠,显得清晰明了。

  2、当学生出示了自己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案后,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这时出示了用符号来表示的比较精要的图示,这时的过渡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师言:比较一下,老师的表示方法与同学们有什么区别?这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成果,又能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分析,从中还渗透了优化的思想。

  3、在总结时,教师问:你有什么收获,要注意什么呢?生:做好记录,不重复等。这样就给问题做了个全面的考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值得交流的问题:

  1、在选题上,数学味过浓,离生活实际稍远些。是否可选用其他同规律的题材更好呢?

  2、在概括规律时,先出示表格,再引导学生分析,是否更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呢?

  3、在课堂上,有同学叫出:看都看不懂!确实,这节课的问题对于后进生而言有难度,他们收获不大。我们是否应关注个别学生的需要呢?做到“面面俱到”真的好难!

打电话评课稿7

  《打电话》是一下的一篇口语交际,徐老师选的这个题材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学生们经常会跟爸爸妈妈通电话,但是他们没有学会应该如何在打电话时把要说的事情表达清楚,也不知道打电话时的一些注意点,徐老师这节课的设计通过层层深入,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渗透了方法的习得,为培养学生打电话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下面我来具体说说这节课的一些感受。

  一、情境导入

  在引入电话这个课题时,徐老师以4幅情境图进行导入:

  下雨天,鞋子全打湿了,想让家里人送双干的到学校来;

  生病了,想向老师请个假;

  放假啦!想约个同学一起玩;

  得奖啦!想马上告诉奶奶这个喜讯!

  类似这样的时刻,该怎么办?——打电话。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接着以两位主人公托克和大熊来创设打电话的情境,将学生带入了轻松的氛围之中。

  二、用好范例

  根据语文工具性特点,工具的掌握不是“教”会的,而是照着样子(示范)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掌握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课上让孩子们听范例电话,说出好在哪?课本的范例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示范,用好这一范例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样的形式

  课堂上徐老师除了听范例电话和小博士建议,还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同实物一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同时还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师可以有条件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为他们所熟悉、所喜爱的游戏为内容的表演、简单的对话等,这么多样的形式,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如在情境向老师请假中,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电话,老师接通后与学生对话,生:“喂,小鸟老师好,我是托克?”师:“你好,托克”生:“老师,我生病了,我想请假一天?”师:“好的,再见。”生:“再见。”通完话后,学生对通话内容进行评议,使他们明白打电话一要注意礼貌,二要注意语言应简洁、易懂。这种以课堂联系生活,从生活还原到课堂的互动形式,不仅能使知识活学活用,也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