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相卫文言文翻译

张东东

孔子相卫文言文翻译

  孔子认为为官之道就得公平、公允,依法办事。这点做好了你便能在百姓中树德,不会做的人只能树怨。以下是孔子相卫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孔子相卫

  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日: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日: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③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④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译文:

  孔子要在卫国当相国,他的弟子子皋做了管理监狱的官员,他砍掉了犯人的脚,让这人去守门。有个在卫君面前中伤孔子的人,说:“孔子想作乱。”卫君想捉拿孔子。孔子逃走了,弟子们都跟着逃跑。子皋跟随着跑出大门,那个被他砍脚的守门人引着他逃到大门边的地下室中,差役们没有追捉到子皋。

  半夜时分,子皋问断腿人说:“我不能损害君主的法令从而亲自砍掉你的脚,这时正是你报仇的时候,而你为什么缘故肯帮助我逃跑?我凭什么从你这里得到这样的报答?”断腿人说:“我被砍断脚,本是我的罪行应受到这样的处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然而当您在公堂上审理我的时候,尽量在法令规定的范围内争取从轻处理,并指导我按照从轻处理的法令来申诉,您这番心意我是知道的。等到案子已经定罪,您皱着眉头很不高兴,悲伤的心情表现在脸色上,我看见也知道了您的心意。您并不是偏袒我才这样做的。而是您天生的本性中的仁爱之心使您这样做的。这就是我之所以喜爱您而报答您的原因。”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 ③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④僦(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1)及狱决罪定( ) (2)非私臣而然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

  译文:

  (2)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译文:

  3.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3分)

  答:

  4.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分)

  答:

  参考答案:

  1、(2分) (1)狱:案件 (2)私:偏袒,偏爱

  2、(3分) (1)有一个向卫君讲孔子坏话的人。(1分,语序不当者不得分)

  (2)这就是我欣慰并感激您的原因。(所以:的原因,德:感激。每字1分)

  3、(3分) (1)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处罚。

  (2)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令,想找出轻判的理由。

  (3)依法处罚了犯人之后,子皋又显出不安和同情的神色。

  4、(2分) (1)不偏袒,不严苛,依法惩处。

  (2)对被惩处者予以应有的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尊称韩非子或韩子越,是战国末期韩国国君韩王歇之子,荀子的学生,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客居秦国的法家代表人物,备受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理),主张变法改革。《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后来韩非的著作如《孤愤》、《五蠹》等传到秦国,秦始皇读后十分欣赏韩非的才识,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为此秦始皇使用兵力威逼韩国,韩王命韩非出使秦国。于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加之韩非才华出众,因此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陷害,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但韩非的政治主张却为秦始皇所实践。韩非思想主要保留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该书在韩非生前即已流传。司马迁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又说,秦王(即秦始皇)读《孤愤》、《五蠹》等篇,极为赞赏。西汉刘向校书,定《韩子》为五十五篇。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以及一整套驾驭臣下的权术,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他还继承了荀子的人性恶说,主张治国以刑、赏为本。《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五蠹》把历史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认为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都要发生变化,复古的主张是行不通的;《显学》则记述了先秦儒、墨显学分化斗争的情况,认为“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主张禁止一切互相矛盾的学说,定法家的学说于一尊。关于《韩非子》的注释,有清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近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梁启雄《韩子浅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