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释义要准确表达
高考文言文释义要“追根溯源”准确表达?
很多学生总以为,文言文仅仅是为了应付中考和高考而学,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根本不具有现实意义。其实,这是因为没有弄清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实际上,从中学开始的成语、诗词以及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正是出于“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母语水平”而设计的。
汉语重在一词多义
语文特级教师杨振中说,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在于掌握大量的词语的准确含义。文言文的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有的甚至达到二十多个义项,这就是一词多义。准确地选择某个义项来解释词语并理解句子,是理解句意和文意的第一道难关。例如“日薄西山” 中的“薄”,应该解释为“迫近”,意为太阳迫近西面的山头,那么“薄”为什么可以解释为“迫近”呢?这就要追根溯源了。原来“薄”的本义为“草木茂密不得入”,因为草木互相挨得很紧,于是它有了“靠近”、“迫近”之义,由此再引申出“不厚”、“少”等义项。
仅有词汇还不够
据了解,最近上海的“汲原堂”汉字研究机构的几位古汉字研究者,通过多方搜集材料,编著了《中学文言文300词图释》,对初中和高中文言文所涉及的每一个实词做了溯源。负责人张立军提醒同学们,学中文与学外语迥然不同。比如, 英语 语言能力的提升,是随着掌握单词量的提升而呈“阶梯式上升”的,而中文的'语言能力却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交融、交错,呈 “螺旋式上升”的。而且,英语的能力往往表现在新词汇的不断增加,但汉语的能力则常常表现为对同一个汉字新词义的追加。
学会准确表达方式
许多同学都有一个困惑,那就是为什么自己的语文成绩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呈下降趋势。张立军认为,这除了语文学科难度的自然提升,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所接触和需要运用考查的汉语词汇的难度在大幅度提升,使同学们越来越无法“驾驭”书面文字,无法 “理解”汉语中那些含有更“高级”意会的表达方式,包括成语、熟语、精当的文辞、灵活的句式、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语气等等。在“高级”汉语中,汉字是“活的”,是“穿梭时空”的,不能“博古”便无法“通今”。因而,没有好的方法来了解古代书面用语,从古汉语中汲取更多汉语的“营养”和“精华”,就成了限制人们汉语能力提升的最大瓶颈。
高中应当掌握的160个实词
哀、爱、安、按、案、拔、白、败、拜、报、暴、悲、北、备、被、倍、背、奔、本、逼、彼、辟、蔽、毕、便、遍、表、并、伯、薄、泊、博、步、裁、苍、操、草、策、曾、差、尝、长、超、朝、陈、称、诚、驰、冲、出、除、处、传、垂、辞、次、刺、促、错、达、殆、怠、旦、独、笃、度、断、夺、发、法、反、放、非、分、奉、服、伏、复、盖、苟、鼓、固、寡、国、过、何、恨、厚、胡、患、或、疾、即、既、将、解、结、矜、竟、就、绝、堪、克、困、怜、弥、靡、莫、能、内、迫、期、奇、迁、劝、却、如、若、色、稍、审、甚、识、适、是、书、疏、数、孰、属、率、私、遂、涕、图、徒、王、望、微、闻、恶、悉、相、谢、幸、延、阳、要、宜、狱、再、造、贼、振、志、治、置、诸、族、左
初中应当掌握的140个实词
昂、傲、包、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会、惠、及、极、济、计、加、假、间、简、见、节、竭、尽、进、居、举、具、俱、聚、决、类、临、虑、论、漫、灭、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塞、善、少、舍、涉、生、胜、师、施、实、食、使、释、恃、属、说、顺、素、汤、通、痛、退、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逾、缘、远、云、责、章、知、止、致、质、众、专、周、走、足、卒、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