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草药
作者:沈括
原文: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
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译文:
古法采草药(时间)多数在二月、八月,这很不恰当。只是二月草已发芽,八月茎叶还没有枯死,采药的人容易辨认(草药)罢了,对药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时间。大致说,用根的(草药),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须选择没有茎叶时采摘,这时液汁都集中在根内。要验证这一点,只要拿萝卜、地黄这类来看,没有茎叶时候采摘的,就充实而沉重;有茎叶时候采摘的,就空虚而轻浮。那些没有隔年老根的,就要等到茎叶长成而还未开花的时候采摘,(这时)根生长已充足而又未衰老。
像现在的紫草,没有花的时候采摘,根的颜色就明亮滋润;花开过后采摘,根的颜色就暗黑难看。这就是(采药时间适当与否的)验证。用叶的(草药要)选择叶子刚长足的时候(采摘);用芽的(草药),自然应当遵从传统的说法;用花的(草药),(要)选取花刚开时(采);用果实的(草药),(要在)果实成熟时采。(这些)都不可以用固定的时间月分去限制。因为地温(的升降,在不同情况下)有早有晚,天气也会不时变异无常。例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在)深山中却四月(才)开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普遍的道理。这是地势高低(造成)的不同。(又)如筀竹笋,有二月长出来的,有三、四月长出来的,有五月才长出来的,(五月才长出来的)叫作晚筀;水稻有七月熟的,有八、九月熟的,有十月熟的,(十月熟的)叫作晚稻。
同一类作物(种植)在同一小块地里的',它本身(也还)有早晚(之分)。这(是)植物本身的性能不同(造成的)。岭峤一带的小草,越冬也不枯萎;并、汾地区的乔木,临近秋天(就先)落叶了;诸越的桃李冬天结果,朔漠的桃李夏天(才)开花。这(是)各地气候不同(造成的)。(同)一亩地里的庄稼,用粪浇灌的(就)先发芽;(同)一丘地里的谷物,后种的就晚结实。这(是)人工栽培不一样(造成的)。哪能一律用固定的时月来限制(采摘草药的时间)呢。
延伸阅读——《采草药》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难解的文言虚实词,疏通文句,能够读懂课文,翻译文句,《采草药》教案。
2、了解本文说明事理的思路,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认识作者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并学习之。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实”、“归”、“理”等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指导学生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进一步体会、学习作者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层次脉络,特别是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教时安排:
本课文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采草药》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第二课时,讲读《雁荡山》。第三课时总析课文,比较阅读,练习。
教法选择:
目标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讲析《采草药》,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准备为四化建设更好地服务。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新课:设问,引导同学了解《梦溪笔谈》及科学家沈括,为课文展开创设情境。
二 前提检测:检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及前期预习情况,布置同学作前题测评题,作完后加以核对订正。
三 逐步导读达标。
(一)讲析课文第一段:
1读:请同学朗读课文,注意学生朗读中的停顿。并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利用文下注释,掌握“殊”、“芽”、“归”、“实”、“效”等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疑:针对本段内容设疑、质疑:
(1)本段如何说明“古法未当”?
(2)“皆不可限以时月”与“古法未当”的关系如何?
3论:引导学生对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疑惑。
(1)讨论所设之疑。 (答案略)
(2)学生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并讨论解决。
4结:小结课文第一段,并导入课文第二段,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采草药》教案》。设问:本段由否定“古法”到提出“不可拘于时月”已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为何文章还未完?是否后文属于赘笔?
(2) 讲读第二段:
1读:请同学读第二段,并请同学发现问题,准备质疑。引导学生理清层次,疏通文句,重点掌握“花”、“芽”、“实”等活用实词及“盖”、“理”、“凌”、“望”、“荣”等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意。
2疑:引导学生针对本段内容设疑、质疑:
(1)已有结论,为什么还要继续说明?
(2)前后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就“读”、“疑”中的问题进行质疑。
3论:引导学生讨论前面所提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启发。
(1)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理,“当”与“不当”之原因自明。
(2)前面从用药的部位不同谈“不可限以时月”,是从内因的角度讲,后从外部条件谈“不可限以时月”是外因。
4结: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第二段,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1)实事求是一种科学的精神,值得提倡。
(2)小结几个文言虚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四 总析课文脉络。根据板书分析课文脉络,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五达标测评:指导学生作达标测评题并加以订正(附达标测评题)。学生做完以后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发现共同问题请测评题作得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略)
(附达标测评与板书设计)
前提测评:
一、注音:宿( )根; 黯( )恶;愆( )伏。并( )汾乔木
二、课文关于采草药的时间否定了什么观点,证明了什么观点?
三、解释:
(1)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2)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答案略)
达标测评:
1、 指出下列文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1) 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光芽。
(2) 诸越则桃李冬实。
(3) 深山则四月花。
2、 解释加点词:
(1) 则津泽皆归其根。
(2)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3)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3、 作者如何论证“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课文从哪些方面论证采草药“不可限以时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