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英语的口语技能教学方法模板

刘莉莉

入门英语口语实战教学方法1

很多的老师问过很多类似的问题:在课程上到底是满堂灌知识好,还是时不时的要说点闲话?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课程上知识量达到多少才能让学生达到最好的接受状态?甚至在社会上也会时不时的有人批评新东方老师在课程上讲笑话是不对的。甚者以此来攻击新东方为自己脸上贴金。

有很多的老师反映过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果老师把一节150分钟的课上的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是没有人愿意上这样的课的,即使老师的初衷是多么的为学生们着想。想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想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想让学生快速成长等等美好的初衷在无聊的没有任何趣味的课堂里会迅速的成为泡影。

所以我个人认为仅就口语教学来说一个毫无趣味可言的课程就意味着失败。

口语教学作为一种不同于一般考试类课程的一种教学显然需要下大功夫来研究如何使课程更有趣、更开心、更高效。而无论学习那种语言要学好口语就需要在下面几个语言的要素上下功夫:语音;词汇;句子;听力;思维;文化。而教师就是应该想办法如何把语言的这些诸要素用生动、有趣、活泼、好玩的形式讲授出来。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任何知识本身都不是丑陋的,只是我们的很多教师以不让人喜欢或者没法让人喜欢的形式呈现出来之后知识就变的面目可憎、毫无生趣了。

对于语音的教授应该理论和实战相结合。只讲理论不讲实战只会把很简单的东西变的复杂且无聊。很多老师讲语音喜欢罗列很多语音学的专业知识,喜欢拽很多语音学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从而让自己听起来很权威。在我看来给学生介绍一下语音学的.一些历史和发展过程是必要的,但占的比例太多无疑对学生来说并无太大的意义。尤其对于一些企业培训的项目更是如此。工作的学员更多的是想要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对实战、实用无太多作用的理论知识。在我看来语音讲解理论和实战的讲解比例应该是2:8。因为语音只能是练出来的,学是学不出来的。就像你要想会开车,首先学一些怎样开车的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如果只学理论知识,不去实践,不去开,你无论学多少理论你永远也不可能真的会开。所以对于语音的讲解我总结为:鼓励学员成为一个 self-ice-breaker,勇敢开口,大胆练习,要有一个音标练1000遍的决心和毅力。因为好的漂亮的发音是教不出来的,只能练出来。而老师就是最好的陪练和矫正者。就像教练和场上球员的关系一样,如果老师忘记了自己教练的角色,每堂课都把大部分的时间做了自己的展示和show off,那么即使你的英语再漂亮,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入门英语的口语实战教学方法2

关于词汇和句子的教授我认为应该在课程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形式让学生练习,而不是老师个人的脱口秀。如果是口语小班,那么每个人练习的机会肯定要多,但大班一样有很好的练习方式。比如一对一同桌练习;一对多练习(老师和学生);组与组练习等等等。同样的学习内容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就能更吸引学生。比如有的学生是视觉型的,那你在课堂上就要多做一些图片啊什么的来达到传授词汇和句子的目的,有的学生是听觉型的,那你就可以播放一些磁带啊、电影片段啊等等来传授同样的内容,而还有些学生可能是活动型的,那你就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动的课程环节从而达到最好的传授效果。而在真实的课堂上,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往往会让你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单一的、乏味的、缺乏乐趣的课程是对老师的一种折磨,更是对学生的摧残。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学生,只要没有把知识讲美丽,把知识美丽化的老师。

对于听力的教授我经验不多所以在此不多谈。但有一点个人的体会:以说促听,以听固说。

也就是说要告诉学生提高听力光听不说是不行的,光说不听也不行。

对于思维和文化的教授我认为是最美,也是最能打动学生的地方。我们国内的英语教学长期的停留在对于语言诸要素表面知识的死记硬背中,却不引导藏在语言诸要素后面的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思维差异。从而在很早就扼杀了学生对于语言的好奇和探索欲。所以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将逡异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通过语言点来形象生动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发现一个全新世界的同时深深的爱上英文。

我们的古人说:记学之问,不足以为师,师者使人继其志也。只能教知识的老师不能算好老师。正如柏拉图说的那样:教育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思考。只有那些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师者。

通过以Learning will be effective when it is fun为指导思想来设计自己的课程无疑会让学生更喜欢。知识的传输与幽默一点也不矛盾。那些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笑、让学生开心是不对的想法简直就是*的另一种摧残制度,当然让学生笑、开心的材料一定是健康的,即使他们有一些与英语关系不大,只要是健康的、向上的,那么为什么不呢?因此让我们更加清楚,学习英语口语必须要通过有趣开心的环境才能提高的。

入门英语的口语实战教学方法3

1用英文简单界定事物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尽管现在英语课本的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 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 而美国的小学生会问:What is the book? Where is the book? 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 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2训练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

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这就需要多做替换练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

比如,I love you。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 把you换成her,my 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 ,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

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3学会美国人描述东西的.方式

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

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

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4学会使用重要的英语习语

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

5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

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6要有猜测能力

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歧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有时猜测对学好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入门英语的口语实战教学方法4

1、练就"假嗓子"功夫:

说明:说英语时,声音浑厚,富有磁性,听起来像外国人

操作:每天跑步10分钟,一边跑步一边有节奏地喊1234,坚持10天见效果哦。

2、 增强舌头的柔韧度:

说明:改掉一个一个单词说英语的习惯,流利说出顺畅英语。

操作:把pike it up,check it out读成一个单词,一口气说出最多次数。

3、自信朗读每个英文单词:

内容:看见单词,能即刻默写出它的音标;看到音标,能猜出单词

操作:每天挑选30个长单词,先誊写音标,然后默写单词音标。

4、清晰地说标准英语:

说明:双元音饱满,长音足够长,读准咬舌音、唇齿音,吐字清晰

操作:每天读一段必须带有音标的文章,速度越慢越好,发音务必准确。

5、模仿训练:

内容:模仿经典英文,美化英语语调,模仿外国人说英语

操作:模仿美国总统经典演讲;模仿英美电影经典台词(功夫熊猫)。

6、学习趣味英语:

内容:通过英文谚语、英文简称等典型词语了解英语趣味文化

操作:英文简称:family;TCL;BMW;英文谚语: give me a five。

7、装老外说英文和中文:

内容:用假嗓子学美国人说英文和中文;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操作:ladies and gentlemen,this is VOA special English。

8、用英语体现感情:

内容:富有情感地说英语,记住,交流传递的不是语言而是情感

操作:hey,man,shut up,get out here; I love you,honey!

9、时时处处说英语:

内容: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说出来的英语才是真英语

操作:和partner练习;去英语角练习;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找外国人交流。

入门英语的口语实战教学方法5

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我们已经过关了。我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来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建议要把学习的目标收缩,把追求大而广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追求一种定量性的技巧。有6种技巧,是美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关键性东西,也是看电影、学英语中重要的`六步。如果我们能掌握这6种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人的思维,从而学好口语。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isthe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我爱你)。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歧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中国人学习口语讲究背诵,背句型、背语调,结果就是很多人讲口语的时候讲着讲着眼就开始向上翻,实际上是在记忆中寻找曾经背过的东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测的话,我想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再说说英语语音的问题。我们中国人不需要钻牛角尖,一定追求发音像一个本地人,只要我们的发音不至于让对方产生误解就可以了。我们在平时,不需要迷信什么科学方法,只需要记住一点:模仿。但一定要模仿标准的英语或美语。在模仿的基础上,每天保持1个小时的自我口语练习,这个练习必须假想一个双向交流的场合,即仿佛有人与你交流一样。

最后,讲讲英语的用气问题。我们在发音时,尽量气运丹田,而避免用肺发音,这可以使英语发音洪亮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