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仇家
何百源
陶塑新秀千炜的首个作品展,经过紧张的筹备在薏城最宏伟的展馆开幕了,各地人士、文艺界前辈、媒体记者乃至要员济济一堂。千炜的父亲是一位陶艺大师,自然也来了。展览共延续7天。按主办方安排,到第7天,将举行现场拍卖。各地的收藏家和陶艺爱好者就是冲这而来的。
作品展开幕的第二天,当地报纸要闻版图文并茂地刊登了展览会的盛况。读者惊异地发现,与时下此类报道一味唱赞歌不同,文章的最后一段竟然在贬损千炜作品的价值。原文如下: 开幕式上,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请大师对千炜的作品稍作点评。大师说:“千炜的基本功欠扎实,许多作品不但缺乏创新意识,而且暴露了作者的急功近利,这是陶瓷艺术的大忌!意图借助于先人的影响而一举成名,只会毁损一个人的艺术生命!”
这篇报道无疑像一颗炸弹, 一下子将收藏界和陶艺爱好者的信心炸得粉碎,许多原先已对某件作品提出收藏意向的买家纷纷解约。 “所谓同行如敌国,这肯定是爸爸的.仇家干的!”千炜被气得肺都要炸了,拿着报纸气咻咻地回到家,冲着父亲说。父亲急忙戴上老花镜,从儿子手中接过报纸。儿子嫌父亲看得慢,用手指头戳着那段话,说:“别的不用看,看这里!”
只几行字,老父亲却看了很久,似一头老牛反刍,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很早以前同你说过,即使人家的意见毫无道理,聪明的人也会从中领悟到有益的东西。”“现在不是让你传道,要紧的是想想谁是你的仇家,为什么要这样拆我的台!”
“仇家,仇家……”父亲像陷入深深的思索,“几十年了,我想不起有谁是我的仇家。”儿子急成那样,父亲却一点“斗志”都没有,过了半支烟工夫,父亲又不急不火地说,“仇家,好像是有一个。不过你年少气盛,现在我不能告诉你。”
“我要告媒体、告记者贬损我的声誉,连带提出民事索赔!”
“恐怕法院不会受理。”父亲慢条斯理地说,“批评与反批评,这是学术自由。况且人家的话也不见得就是恶意诋毁。”作为老一辈陶艺家的父亲,拿起用了几十年的竹水烟筒,呼噜呼噜狠吸了一口后,又说:“记不清是哪位先哲说过,一个人要小胜需要有对立面,要大胜需要有敌人。如果你认为那个人是仇家,那么最明智的做法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他!”
7天之后,陶艺展草草收场,作品一件都没卖出去。千炜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在父亲的劝导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刺。他谢绝一切媒体的采访,在人们的视线中淡出。
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
千炜的一组陶塑作品在国际造型艺术双年展上,一举夺得了特等奖,并拍出了天价。
这时的父亲,已经老态龙钟、须发皆白,整天靠在床头想心事。千炜回到家,将喜讯告诉了父亲和,然后对父亲说:“爸,现在你可以将仇家的名字告诉我了吗?”父亲吃力地说:“我是想起过,但后来又忘了。不过,我都这样衰老了,我的仇家肯定也会像我一样衰老。和这样衰老的人斗,已经没有意义了。”
千炜说:“爸,您误会我了。我不是要寻仇,我是要感谢他呀!”
1.小说以寻找仇家为中心展开,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这样体现了矛盾冲突,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情节也会更加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