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客不能成逐客
在春节等旅游旺季,为缓解景区拥挤带来的安全、管理等问题,一些热门景区推出“最大承载”人数限制,这并无不妥。然而,有的“限客”方式僵硬、透明度差、随意性大、缺少人情味
前不久,我和朋友一起到北京郊区某著名景区游玩。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景区售票窗口,已有不少人在排队。周末游客多,排队倒也正常。没想到,就快轮到我们买票时,队伍前面的游客突然抱怨着散去了。一问才知道,景区因为办活动,临时限制参观人数,当天门票已售完。
我和朋友十分不爽,之前根本不知道景区内搞活动“限客”,不然就约去其他地方。虽然无奈,但最终只能悻悻离开。
近年来,国内各景点游客激增,尤其是节假日,各大热门景区普遍“超载”。为缓解景区拥挤带来的安全、管理等问题,一些热门景区纷纷在旅游旺季推出“最大承载”人数限制,就是所谓的“限客”。眼下又到了春节旅游季,一些传统庙会、游乐园等特色景区也盘算着如此管理。
单看效果,“限客”确实立竿见影,不仅可以提高景区游览秩序,而且有利于保护文物或自然风景不被掠夺性开发。然而,一些景区“限客”的方式方法值得商榷。有的景区喜欢“突然袭击”,等游客到了景区,才临时决定限客时间和人数;有的景区退票机制不健全,“霸王条款”多,退票时要么扣款,要么不让退票。试想一下,一些游客跋山涉水到了景区,却被突然告知不能进去玩,甚至不给退票,能没有怨气吗?
游客到景区玩,不仅仅是看风景,也是体验旅游服务。如果不合理使用“限客”,让游客体验打了折扣,就很难赢得回头客,从长远看,这样的“限客”无异于“逐客”。
为提升旅游质量,景区“限客”并非不能接受,但相关措施不妨更人性化。“限客”前,可以多给游客一些心理准备。比如,结合往年情况,提早公布接待计划、公示接待人数、发布售票进展。如此,在旅游旺季时,既能防止游客爆棚,也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损害景区口碑。
事实上,充分利用高科技互联网手段,完全能够让景区“限客”更加智能化、透明化。一方面,及时更新景点主页信息,开发手机APP,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景区限客信息,让游客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减少盲目决策,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不会扑个空。另一方面,完善门票销售系统,推出电子门票,方便游客在线买票、退票。这既能减少景区售票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避免给游客造成损失。
限客不是万能的,限客背后,集中反映了旅游市场供需的矛盾。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当前景区在旅游旺季爆满、不得不“限客”的难题,也必须在旅游供给侧下功夫。比如,推出错峰参观的游览方案,增加景区的`承载能力;在旅游淡季给予费用折扣,有利于分流旺季的游客;开发适合夜间参观的项目,也能分流白天的游客……这些组合拳打好了,就能增加旅游市场的有效供给,营造一个游客更满意的旅游环境,让更多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又到春节旅游旺季,如何开门纳客,热门景区做好准备了吗?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9日 18 版)
阅读思考:
1.限客是什么概念,逐客又是什么概念?
2.为什么要限客?
3.这样的现象有什么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