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高飞
蓦然听到雁阵的鸣叫声,循声望去,一队大雁高飞,不久便消失在茫茫天际了。
这是我回到老家的第一个傍晚,西天的彤云渐渐黯淡,黄昏渐浓,不意竟于此时看见雁阵。雁过后的天空一片沉寂,也一下子变得无限空阔,我不由想起,好像已经数十年没再听到过大雁的叫声了。
印象中,大雁只是我童年的鸟儿。
我的家在黄河故道上。故道,实际上荒滩居多,数百年前,黄河改道而去,留下了宽达七八里厚达四五米的黄沙,其后渐有人家定居,种果树和庄稼,但中泓始终有一道残水,如摇晃的大镜,我们习惯性的叫它河底,那里遍生芦苇、蒲草、荆棘,是鸟、鱼和儿童的乐园,也是迁徙中的大雁最理想的客栈。
我的家离河底有二里路,我们放羊的时候时常走到那里,把羊放在水边啃草,然后去游泳或摸鱼虾。水宽的地方,芦苇丛深达里许,没有好的水性和胆量不敢深入。到了秋末,水寒,人不能再游入,芦花白了头,风一吹,像无边无际动荡的白雪,时有大雁栖息其中。但栖息中的大雁很难被看到,偶尔能听到它们咕咕的叫声,那里变得幽深而神秘。
与麻雀、画眉、喜鹊等许多本地鸟儿不同,大雁很难被接近,也许是每年万里的南北迁徙赋予了它们高度的警惕性。据说雁群在休息或进食的时候,总有一只雁独立巡视放哨,一旦见有人靠近,或发觉有其他威胁时,便会长鸣一声,这群雁便齐刷刷地飞向天空,列队而去。但我没有见过休息中的雁群,连放哨的雁也没有看见过,只是听到芦苇丛中有雁鸣时,只要使劲往里面扔一块硬土坷垃,就可欣赏到雁群冲天飞起的壮观景象。
大雁之美,在于它的飞行,也即雁阵之美。雁阵高飞,一般是在早晨或者傍晚,也有在夜间飞行的,难以被看到。傍晚的雁阵,总是给人以苍茫之感,特别是在有风沙的时候,一串雁唳,让人的心底无限肃穆,而在早晨,在灰蓝色的背景下,映衬着晨光,它们像一粒粒发光的珍珠,使天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飞行中的大雁,看上去很小,飞得也不显快,那只是它们飞得太高的缘故。
雁阵之美,还在于它能给人以遐想和无限诗意,依稀记得小时候,在秋天的田野里看着列队前进的.大雁会天真地背诵着:“秋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长大后接触到了更多的有关大雁的诗文,如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以及“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等等。这样的诗句,即便只是纸上的诵读,也已有苍凉之美遍袭心胸。
雁阵之美,还在于它能给现实生活提供哲思。有研究表明,雁阵的飞行能比单飞的雁提高22%的速度,因为飞行中的雁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头雁没有真空,无法讨巧,但却是不停轮换的。为群体共同的目标精诚合作和甘于牺牲,这确实值得作为思想群体的人类深思。
那时候,村子里也有猎雁的人,他们是事先就在苇丛中埋伏好,待雁群毫无防备时突然将其轰起,当它们刚离水面时开枪。那是一种自制的土枪,打的是铁砂,有的人一次能打下数只或十数只。
但雁阵越来越少了,这与人们的捕猎有关,也与环境的恶化有关。前些年,村南的荒滩上建了几座小化工厂,芦苇消失,水也恶臭不堪。再一个原因是我调到了城市工作。在钢筋与混凝土统治下的都市里,谁去理会就在我们的头顶上,有那么一群大雁在悄悄地飞过;即便偶尔抬头,雾蒙蒙的天空早已遮挡得什么都看不到了。
所以,这次回家能够看到雁阵真的是一种福分。长风万里,雁阵高飞,天地悠悠任它们翱翔。但天空不是它们的家,今夜,它们会降落在那里?
我唯愿世间有更多水草丰美的地方供它们生息。
⒈文中说:“印象中,大雁只是我童年的鸟儿。”这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答:
⒉作者感受到“这次回家能看到雁阵真的是一种福分”,作者这种感受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
⒊本文突出地写了雁阵之美,在作者看来,“美”在哪些方面。(6分)
答:
⒋文中说:“这样的诗句,即便只是纸上的诵读,也已有苍凉之美遍袭心胸。”请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6分)
答:
《雁阵高飞》参考答案:
⒈这句话是下文的引语,接着写大雁最理想客栈的河底,它们咕咕的叫声,以及可以欣赏到雁群冲天飞起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为抒写雁阵之美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层次的能力,从这句话的后三段和写“雁阵之美”的三段内容中即可寻得答案的要点。
⒉一是因捕猎雁阵越来越少,二是因农村环境恶化雁阵越来越少,三是因都市污染的天空看不到雁阵飞过。所以说,“这次回家能看到雁阵真的是一种福分”。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由这句话前面的“所以”一词就可以索到前文的三点原因。
⒊①傍晚的雁阵给人以苍茫之感,早晨的雁阵使人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②雁阵能给人以遐想和无限诗意;③能给现实生活提供哲思。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从“大雁之美”、“雁阵之美”和“雁阵之美”的三段内容中就可找到“雁阵之美”的三个方面。
⒋由童年亲眼所见雁群的壮观景象到雁阵能给人以遐想和诗意的感悟,由现实的忧虑到诗意的写真,促使作者对哪怕纸上的雁阵之美也有一腔的向往和追念。可惜,这种感觉只能在诗人留给后人的诗中才能所有。
「解析」
此题考查感悟和体验文本的探究能力,需要独立思考,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