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 阅读答案

孙小飞

  《黄河之水天上来》 阅读答案 篇1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爷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

  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在亚洲的原野,

  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

  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

  《黄河之水天上来》阅读题

  1、这首诗前半部分主要突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诗的后半部分赞美了什么?

  3、诗中把黄河比作一条飞龙,你觉得贴切吗?请说出理由。

  4、下面诗句中的加点词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摇动”和“冲散”加点)

  《黄河之水天上来》阅读答案

  1、前半部分主要突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与赞美、歌颂黄河的情感。

  2、诗的后半部分赞美了黄河历史悠久,团结民族兄弟。

  3、贴切。因为从高空俯看,黄河就呈“几”形,隐隐暗示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黄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像龙一样意气勃发。

  4、好。因为它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黄河之水天上来》 阅读答案 篇2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品赏析

  【注释】:

  陈王:即

  曹植,曹操

  的第三子。

  【简析】:

  《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