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古树是静静。露天劳动剧场也是静静。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热力和空中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幕布分开,音乐奏起来,演员们踩着音乐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丝缕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彩霞。这个迷蒙海上顿时出现海市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牺牲精神,也有自私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步子走出场来时候,这个平静海面陡然膨胀起来,它上面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电似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掌声。她开始唱。她圆润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从她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水袖”中,从她婀娜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刚才涌起那一股狂暴掌声。
⑤观众像着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⑥他们看得入神,他们思想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发展,女主角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是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舞台。
⑦我们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半个世纪舞台生活以后,现在以66岁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观众和这样热情艺术家。
1.注音:膨胀___潮在涨___
2.释词
婀娜: 铿锵:
3.分别说说下列两个比喻句作用是什么?
①这个平静海面陡然膨胀起来。
作用:
②观众像着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作用:
4.从第④段中找出6个量词
5.精读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歌声是无形,怎么能“像珠子似”“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②“回音”既然“听不见”,又怎么能“淹没”“狂暴歌声”?
6.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7.课文为什么写观众表现具体详尽,写剧情却十分概括?
8.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参考答案:
八.1.略。
2.姿态柔美 形容有节奏而响亮声音。
3.①表现人们对久享盛誉艺术家出场情不自禁爆发热情。②写出观众情绪变化,动静变化,还起着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4.阵、粒、个、片、股、位。
5.①歌声字正腔圆,与珠子似,故能将无形歌声比喻为有形珠子。②梅兰芳歌声令观众如醉如痴,好像在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回音。这回音虽然听不见,但很有冲击力,能淹没那股狂暴掌声,使周围鸦雀无声,让人们沉醉。
6.是为烘托心情,渲染气氛,表明梅兰芳舞台艺术赢得观众深深喜爱。
7.写观众既能体现人们对艺术热情,又能表明梅戏艺术水平,而剧情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所以才如此处理。
8.“我们国家”洋溢着民族自豪感。我们国家是属于人民,我们艺术家也是人民艺术家,所以,观众热爱艺术家,艺术家也热爱观众。
家乡戏艺术魅力。
3“我”为什么爱看家乡戏?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那里有我乡情、乡事、乡音。
4.比较本文与《社戏》在写作内容与表现主题上异同。(5分)
答:相同点:两篇文章都有一个“戏”字,内容都与看戏有关。
不同点:
①内容上:《社戏》真正写看戏文字不多,“社戏”只是贯穿全文一条线索;
本文重点写“看”,全文围绕“看戏”这一中心来展开,大量笔墨用于写看戏场面。
②主题上:《社戏》是通过回忆看戏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怀念;
本文是由热爱家乡戏,表达对家乡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