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书袋里阅读理解答案
马继兴的外祖父名为左济拯,因为名字里携带着治病救人的意愿,又对中医药情有独钟,在山东济南悬壶济世,对于治愈内科杂病和妇科、儿科疾病有一手。
年幼时,马继兴经常来外祖父家里玩耍,偶尔帮助老先生抄录、整理临证医案,顺带浏览中医古书。
马继兴这辈子就是为中医古籍而来。
在马继兴的家里,纸盒子享有“崇高”的地位。这些纸盒子以前要么是装鞋的,要么是装小西瓜的,到了他家,地位一下子提升了,盛满了厚厚的底稿,装满了高深的知识,码放得整整齐齐。
翻阅这些底稿,你会惊讶这位主人所付出的心血。马继兴不太懂得使用电脑,他的研究文章都是先手写,再让助手输入电脑。打印出来,他往往还要修订,先用笔改一遍。后来发现还是有需要补充的内容,于是写在小纸片上,涂上胶水,把原文覆盖。问题是新的思路又冒出来,只好再粘上一张纸片……
他的底稿,“缝一遍,补一遍,缝缝补补又一遍”。
问他至今发表过的文字有多少,他摇摇脑袋:“不知道,统计这个有什么意义?”
一些著述的页码数量已经“泄露天机”:《敦煌古医籍考释》,508页;《中医文献学》,560页;《马王堆古医书考释》,1156页;《神农本草经辑注》,1198页……
对于学术成果,马继兴喜欢“捂着”,不肯轻易示人。这倒不是吝啬,而是期待更完善一些,力求每一部书面世,都能听到回响。
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着手马王堆出土医书的研究,先是发表单篇的论文,后来撰写了一部书稿,只限于内部交流。再修订,再补正,一晃过去了二十载春秋,直到1992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才呈现到世人的面前。
《针灸学通史》则“潜藏”了60多年。学生时代的马继兴就着手研究针灸的历史,1945年夏完成了初稿,直到2011年,《针灸学通史》出版,已是第五次修订。
“我写文章,不是为了发表。”他淡淡地说。
马继兴的研究著作、专业论文,大多是他自己“单枪匹马”完成的。他厌烦那种“大兵团作战”,声势浩大,在研究成果上却“草草收兵”。他习惯了深耕细作,慢慢地来,不追风赶潮,拒绝挂个虚名,四处“贩卖”声誉……
对于名利,他说:“动脑动体不动心,不计得失乐津津。适量动脑反受益,动心贪欲必招损。定时适量来动体,学习工作要认真。但求矢志勤奋进,屏绝俗欲得天真。”
他主张“不动心”,说的是要对物质欲望保持节制,甚至统统摒弃。
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他还骑着自行车上班,“他的坐骑是一辆26型旧款车,多处车漆早已斑驳,车筐因使用年久而磨损,用塑料绳捆绑继续发挥作用”。他的学生万芳对这辆自行车记忆犹新。大家劝他不要骑车了,他不愿意。劝他换一辆,他也不肯,理由是比之前的28型自行车好多了。
马继兴静静地坐着,进入他的'领地,外人不容叨扰。唯有初春的暖阳,放肆地爬在他的身上。
相关链接:
上世纪70年代,马继兴和文物学家一起完成了《马王堆汉墓帛书》(医学部分)的写作出版,后来又经过大约20年时间独自完成了近百万字的《马王堆古医书考释》。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在该书出版序言中写道:“马大夫知识渊博宏富,态度谦冲谨慎,于中医各方面,特别是医史文献,精通娴熟,对克服整理注释工作中的许多困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逐渐了解到他多年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的经历,知道他怎样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的方法钻研探索,积稿充柜满箱。我能够读过的他的著作,仅仅是其一小部分,已足令我兴望洋之叹了。”1990年出版的《中医文献学》是马老撰著的我国第一部中医药文献专著,全部直接采用第一手资料编纂而成。书中,他对古代各类中医药传承系统、版本源流总括出200余幅图表,共参考引用了近千种古今文献。有评论道:“不只是规模宏远,得未曾有,并能出浅入深,富于创见。”他历时十余年,调查了11个国家和两个地区137家图书馆收藏的27250部中医古籍,复制回归了总计266种宋、元、明、清版本的善本医籍与抄本,复制页数达174152页,校点出版或影印了69种……
尽管已年近九旬,但为了加快古籍回归和研究的步伐,他努力让自己去接触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他常常站在自己半个多世纪来精心收集的一柜柜中医古籍资料前,久久规划着:神农,铜人,出土的拓片,回归的古书,沉睡的书稿……他写下这样的诗来勉励自己:人生行程方峥嵘,精神抖擞心情爽,终日欢愉自轻松,果断自信火焰旺,为国尽劳永效忠,所幸曩昔未虚度,再为人民立新功。
他说,再给我200年,我要做的工作还没有完。
(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写马继兴的外祖父是为了交代他结缘中医古籍的背景,突出其治学渊源,并自然引出下文关于马继兴的故事。
B.我国第一部中医药文献专著是马继兴先生撰著的《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全部直接采用第一手资料编纂而成,历时约20年。
C.马继兴的研究著作、专业论文,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他不喜欢“大兵团作战”,看起来声势浩大,在研究成果上却“草草收兵”。
D.对于学术成果,马继兴喜欢“捂着”,不肯轻易示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担心资料外泄,不利于独立钻研,同时也怕有人挂个虚名,四处“贩卖”声誉。
E.“精神抖擞心情爽,终日欢愉自轻松”是马继兴心态乐观、积极向上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年届耄耋却还骑着自行车上班,并且努力接触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加快研究进度。
(2)马继兴先生是怎样践行“动脑动体不动心,不计得失乐津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说“马大夫知识渊博宏富,态度谦冲谨慎”,请结合材料,举例说明。(6分)
(4)马继兴先生在治学、为人等方面的事迹,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1)选A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
(B张冠李戴,马继兴撰著的我国第一部中医药文献专著应是《中医文献学》。C“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说法绝对,《马王堆汉墓帛书》就是马继兴和文物学家一起完成的著作。D强加因果,马继兴喜欢“捂着”研究成果,主要是因为他担心资料不全、感悟不深、见识肤浅,而希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①他将自己的底稿“码放得整整齐齐”,他的底稿“缝一遍,补一遍,缝缝补补又一遍”;②八九十岁高龄还骑着自行车上班,这都是他坚持动脑动体的具体表现;③他拒绝虚名,淡泊名利,不更换26型旧车,表现了他对物质欲望保持节制的“不动心”的名利观。(每点2分,共6分。)
(3)①马继兴知识渊博宏富。他于中医各方面,特别是医史文献,精通娴熟,独自完成了《中医文献学》《马王堆古医书考释》《敦煌古医籍考释》及《神农草本经辑注》等,规模宏远,富于创见。(3分)
②马继兴态度谦冲谨慎。他做研究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反复论证,不断修订;问他至今发表过多少文字,他说“统计这个有什么意义”,同时,他主张节制物欲,淡泊名利,不追风赶潮,反对炫示于人。(3分)
(能结合所给材料的内容加以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4)①马继兴的治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他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勤于思考。这与当下有的学人仅凭只言片语或者主观臆断就乱写文章的浮躁学风形成巨大反差。
②马继兴严谨的治学精神令人敬佩。他对自己的文章是改了又改,随时加以增删,使之完善;他对自己的著作,并不急于出版,而是深耕细作,不人云亦云。这是对学术、对读者高度负责的表现。
③马继兴淡泊处世、谦逊低调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当下有的学者作风不踏实,为人不谦和,值得反思。
④马继兴心系国家和人民,永葆青春热血,虽是垂暮之年,仍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