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州茗香茶探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有“茶的故乡”之称。有关茶的种植及其茶的功效和饮用,我们的祖先早就有“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记载。唐朝陆羽所著《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
②古代巴蜀地区是茶的主要发源地,种茶、制茶和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西周时代,茶就作为巴人的的贡品输入关中的周王室。至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司马错征服巴蜀之后,茶的栽培、制作和饮用等技术才流传到其他地区。
③西晋张载对巴蜀茶更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赞誉。东晋佚人著《峒群采茶录》有“巴东【1】真茗香,煎饮,令人不眠”的记载。资料显示,直到南北朝,茶的饮用还只盛行于巴蜀,荆楚和江南一带。魏人张揖《广雅》中记载有巴蜀人饮茶:“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陶瓷中,以汤浇,覆之。”这正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建始【2】等地先民所创制的“罐罐茶”。
④在唐玄宗开元年间,饮茶在佛徒中悄然兴行传播,影响及于民间。唐肃宗时,因粮食不足,曾下令禁酒,导致酒少而酒价倍增,民间遂以茶代酒。由此,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期,施州忠路【3】郁江河畔便以出产贡茶闻名。另陆羽《茶经》载,“巴川峡山纫谷皮之”,“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以米膏出之,欲者各饮。”此时,茶叶贸易非常兴旺。由于饮茶风俗的普及,茶叶需求量激增,长江中下游地区也纷纷种茶,“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由此,巴蜀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而慢慢地被打破,全国产茶的中心由巴蜀地区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⑤宋朝民间有俗语:“早晨起来七件事,油盐酱鼓姜椒茶。”茶在宋朝已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唐宋时代,文人集团中也出现了茶宴,茶话会等以茶汇集的品茶或斗茶等社交活动,给活动带来高雅的.享受和文化品位。在唐宋时期,巴蜀之茶产量非常大,无疑是当时茶叶生产的中心之一。巴蜀先民的饮茶习俗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原各地,对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的形成起了深远的作用。
⑥在1241年间,明成祖朱棣受贡施州利川茶后亲敕“此茶生来出乌洞,弟兄结拜在虚空,今夜茗茶同饮后,品居满园辅朝忠”。自古施州的茶,久负盛名。清乾隆年间,乾隆派亲信到宣恩伍家台监制茶叶,并赠“皇恩宠赐”金字匾一块。《中国名茶》史册中,“恩施玉露”是湖北省载入该书的唯一传统历史蒸青绿茶。在其后的发展中,大量涌现了“白鹤井”、“容美茶”、“官鼎茶”、“宜红茶”、“瀑泉茶”、“八角茶”、“白沙茶”、“油茶汤”等多种历史富硒名茶。施州群山起伏,峰峦叠翠,为植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历史悠久,种植广播。茗香珍品,茶质甚佳。甘香清醇,回味无穷。
注解
【1】 东晋时,巴东是指今奉节以东的地区。
【2】 北魏时,建始属蜀地夔州管辖。
【3】 唐朝时,忠路属楚地施州管辖。
15.请在下面横线补充完整施州茗香茶源流路线图。(3分)
西周时期,茶输入关中地区—→公元前316年, ①▲ —→两晋、南北朝时期, ②▲ —→唐宋时期 ③▲ —→明清时期,施州茗香茶大量涌现。
16.本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3分)
18.第⑤段画线句子“在唐宋时期,巴蜀之茶产量非常大,无疑是当时茶叶生产的中心之一”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案:
15.(3分)①茶的栽培、制作、饮用技术流传至关中以外(1分);②饮茶仅盛行于巴蜀,荆楚和江南一带(1分);③茶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巴蜀地区是茶叶生产的中心之一(1分)。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16.(3分)举例子(1分),用明成祖受贡利川茶后亲敕诗文及乾隆赠伍家台茶“皇恩宠赐”等实例(1分),具体地说明了施州茗茶的历史悠久、久负盛名(1分)。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17.(3分)时间顺序(1分),本文按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介绍茶叶的生产发展历史,使读者对施州茗香茶的起源、发展有清楚明晰的了解(2分)。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18.(2分)不能去掉(0.5分),“之一”用在这里表示巴蜀地区仅仅是唐宋时期众多茶叶生产中心的一个,去掉后就表示它是当时唯一一个茶叶生产中心,与事实不符,“之一”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5分)。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