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老人》阅读答案

马振华

  ①成长的路上,我们收获了经验,丢失了梦想。

  ②因为一只兔子,老人与孩子吵了起来。

  ③孩子是在草丛里发现那只的。那只灰色的兔子半藏在草丛中,孩子想抓住它的耳朵,却发现它不知被谁下的夹子给夹住了,被夹断了的右腿仅有一丝皮毛连着,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望着孩子,看得出,它已经被夹了好几天了。

  ④孩子想扳开夹子,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实在是太小了。于是,他便向一旁的爷爷求助。爷爷说:“就算放了这只兔子,它也活不下去的。”爷爷的眼扫了扫兔子。

  ⑤孩子急了,说道:“你凭什么说它活不了呢?如果不救,它只有一种结局,但如果我们救了它,它就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⑥“这种可能性很小,”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它在野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如果伤口感染的话,它就必死无疑了。”

  ⑦孩子彻底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为这只兔子辩护了,而是为这个抽象的、幼稚的世界辩护。他涨红了脸说:“怎么能用可能性来衡量一件事呢?没有人能完全地预知未来!”

  ⑧爷爷诧异地望着孩子,一会儿他笑道:“没有什么不对,你现在还小,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会知道的。”

  ⑨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认真在爷爷的面前是多么可笑,在年龄和经验面前,他无力回击。

  ⑩这些有“经验”的人,总是在善意地提醒年轻人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是那个满怀希望的孩子。如今,他们把总结出的经验摆在年轻人、孩子面前,就像教辅书一样,让人们失去了猜测和演算答案的乐趣。

  我们在青春年少时,凭着单纯的意志,见山见水,后来我们掉入红尘的大海,知道:生活不再是那么简单!于是,见山不再是山,见水不再是水。

  做自己吧!回到质朴、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你只在乎自己的纯心。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爷爷终于架不住孩子的请求,将兔子放了。孩子看见兔子一蹦一跳地消失在草丛里不见了。他得意地说道:“谁说它不能活的!”转过头却发现爷爷不耐烦地向家走去了……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第⑩段中对的“经验”的评价,多少带有对成人强加“经验”给孩子的不满。

  B. 文章在对待兔子的处理态度上,老少两代人的看法迥异,碰撞出了火花。

  C. 爷爷最终对孙子妥协,是因为自知理亏。

  D. 最后兔子“一蹦一跳地消失在草丛里”,说明它还有生存的希望。

  15.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

  (1)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2分)

  (2) 如何理解第?段中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2分)

  16. 同样是老人,同样是对待动物,本文和《安恩和奶牛》中的老人态度却大不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两位老人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

  13、面对一只被夹住的'兔子,祖孙俩因为“放”与“不放”发生争执,最终爷爷屈从孙子,放了兔子。(人物、事情、结果,少一点扣一分,共2分)

  14、C (2分)

  15、(1)内容上:写出兔子被夹的惨状,引起孙子的同情,孙子试图挽救却不能。(1分)引出下文祖孙“放”与“不放”兔子的争执。(1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祖孙俩争执做铺垫。(1分)

  (2)这里的“见”是指直觉观察,“山”和“水”代表物质世界的所有万事万物(1分)。借指少年们对世界的认知,必须经过这样一个直观感知世界的阶段(1分)。

  16、文中的“爷爷”:固执,保守,凭着经验,自以为是,缺少对动物的关爱之心(0.5分);但疼爱孙子,重视亲情(0.5分)。如,面对奄奄一息的兔子,认为救了还是死,一直不肯施以援手(0.5分);但禁不起孙子央求,勉强放了(0.5分)。

  安恩:善良、慈爱、淳朴(1分)。如:安恩带奶牛到集市散步却不愿卖掉它,可见安恩将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重视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