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儿子》阅读题及答案

王明刚

  《母亲·儿子》阅读题及答案 篇1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他娘将他唤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

  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洼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那是在抢修线路时,水泥柱突然倒塌,压在满仓身上。据后来查看,那根柱子被汽车撞过。在抬往连队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凑过头来,丝丝缕缕地说道:“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一歪,去了。

  满仓去后不久,连队掀起了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就上过一年。兵们比练庞中华的字帖还要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满仓家里有哪些人,有几亩地,有几头猪,兵们了解的很清楚,一封封信飞向那个小山旮旯里,信首都称娘。

  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的,请人念完后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不能在屋里哭。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已经永远回来了。就在村口的东山坡上,满仓是他们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带回来的,这些只瞒住一个人,满仓娘。

  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过年的气氛很浓了,空气散发着炮仗的火药香味儿,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了一张照片,还有些药品、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

  19、小说的主人公是 。

  20、小说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语言是母亲、儿子各自临死前几乎相同的语言,这是因为 。

  21、满仓去后 满仓连队为何学写满仓字?这一情节连同本节的其他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22、小说中最为奇特但又真实可信的情节应是哪个情节?它为什么奇特又真实可信?

  23、“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表现了人物一种_______的情感。

  24、“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 她那群儿子哭开了”形象地表现出战士们_______的感情。

  25、文中写了两个“谎言”,你认为哪个“谎言”更感人?

  26、若将结尾换成“母亲知道儿子去世,却装作不知,故意让人骗”或者“别人以为老母亲受不了,但事实正相反”之类的情节,你认为换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19.满仓和他的娘

  20.母亲和儿子都为对方着想。

  21.因为他们觉得满仓的精神很伟大。作用是强调主题。

  22.第五段。因为满仓去世了,没有办法回来看他的娘,而他部队的战友却买药品和营养品给他娘,替他尽孝心。

  23.伤心、悲痛

  24.将心比心、伤心、难过

  25.母亲的。因为前文写了儿子的谎言,暗暗埋下伏笔,让后文母亲去世时不知事实所说的话更加令人感动。

  26.不好。因为这样文章的感情就不如原来强烈了。

  《母亲·儿子》阅读题及答案 篇2

  ①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了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就抱过我就哭了起来。当时是我努力地装作大人安慰她,她才抹掉眼泪,说:我以为再也见不你了呢。那一年,我12岁,却开始懂得,原来母亲也不总是那么坚强。

  ②但还是上路了。大部分的包都由我来提,瘦弱的母亲只拎了两个小包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坐上火车后,母亲已经很疲惫,才49岁的她精力明显不济。几年前父亲去世,她原本虚弱的身体因过重的劳累而每况愈下,但她在我面前依然努力第表现着顽强和能干,抢着洗衣做饭,抢着做一切她认为劳累但能体现她的价值的家务。现在,她执意不睡,要看着我们的几个大包,坚持说:有妈在,儿子你放心睡就是,我熬两个晚上都行呢!看着她一脸的疲倦和眼睛里的血丝,我骗她说:开学还要测试英语听力,我再看会儿书,妈,你先睡,我们轮流看着。她这才相信了,头歪到一边去,片刻,便起了轻微的鼾声。

  ③母亲这一觉睡了5个多小时,醒来后看见窗外微明的天,立刻满脸愧疚和不安。她小心翼翼地问我:儿子,妈是不是真的'越老越不中用了?怎么就睡得那么沉呢!我递给她一杯热水,安慰她:晚上记忆就是好呢,学了很多东西,不愁考试了。她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④10个小时后,我们走出了上海火车站,被几个老乡接到学校,终于安顿好了,母亲突然小声地说:咱请人家吃顿饭吧,让这些孩子帮这么多忙,多不好意思啊。

  ⑤这是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有学问的人同桌吃饭。尽管有儿子在身边陪着,她还是局促不安。我们让她多吃菜,她则慌乱地不知夹哪道菜。因为紧张,连筷子都弄掉了。(A)我赶紧取来一双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就像她在走亲访友时为我做的那样。

  ⑥第二天送母亲去车站,我特意打了电话让邻居在那边接站。一直到火车快开了,我才下来。透过车窗,我看见母亲头发蓬乱、灰白,眼睛红红的。车启动了,她别过脸去,不再看我,瘦削的脊背那么孤单。我突然间难过起来,然后疯了似的跑到车厢门口,对着要关门的乘务员大喊:15号车厢靠门口第一个座位上的老人,麻烦您帮忙照顾,她没有出过门的!看见乘务员淡淡地点头,我又拼命地高声喊:我是她儿子

  ⑦话一出口,泪就跟着流下来。

  ⑧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大学里的趣事,她认真地听着,到最后,才突然插话:儿子,妈坐火车去看你吧。(B)我听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可是,儿子,妈真的想你了

  ⑨我才明白,母亲已经完全像个孩子。她知道陪儿子出行,带给他的只是麻烦;她知道坐火车去看儿子,或许让他担忧一路;她也知道儿子已是大人,可以不需要她就能自由地飞翔。可她依然想要给他带去这些烦恼,只是因为,一日日老去的她,对他的依恋是那样深。

  ⑩而这样的依恋,什么时候,岁月就从我手中接过,转交给了母亲?

  小题1:.选文标题有哪两层意思?(4分)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的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去,絮絮叨叨地给她讲大学里的趣事。

  小题3:.第②段画横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指出文中A、B两句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A.我赶紧取来一双新的,放在她的手里,然后在她的碗里高高地堆满她喜欢吃的菜,就像她在走亲访友时为我做的那样。

  B.我听了立刻就批她:那怎么行,你一个人,我怎么放心?

  小题5:.第⑦段画横线句子表达了人物什么感情?(3分)

  小题6:.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诗人的这两句话是否能够完整地诠释本文的主题?说说你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明人物之间的关系(或交代两个主要人物),2分;表达儿子要成为母亲依靠的强烈责任感和决心,2分。(若回答:表达母子间的深情,可给1分。)此题共计4分。

  小题1:恰当,1分;生动形象地再现儿子给母亲打电话时的语言特点(或耐心态度),1分;体现出儿子对母亲的理解(或孝顺、包容、爱心、思念),1分。此题共计3分。

  小题1:交代母亲身体情况和母亲顽强能干的性格特点,以及母亲对儿子的爱,1分;这是母亲坚持送我和我感恩母亲的原因,1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1分;为下文(妈妈送我等)情节发展作铺垫,1分。此题共计4分。

  小题1:A.动作描写,1分;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细心与关爱(或照顾周到),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感恩,1分。共计2分。

  B.语言描写,1分;用批评的语气表达儿子对母亲的担忧,传递爱的情感,体现了儿子的孝顺和体贴,1分。共计2分。

  此题共计4分。

  小题1:对母亲的爱(心疼)和感激,1分;对母亲独自出行的担忧,1分;分离的不舍,1分;不能照顾母亲的无奈、伤感,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此题共计3分。

  小题1:不能。诗歌重点是歌颂母亲,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1分;选文除此之外,侧重表现儿子的有责任感(或孝顺、懂事、勇于担当等)以及母亲对儿子的依恋,1分。此题共计2分。

  略

  《母亲·儿子》阅读题及答案 篇3

  ① “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季节,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老家县城一位老朋友 邀请我下个双休日带上全家到他那儿去做客。我的小家庭都住在市里 ,到这位朋友家途中要经过我的乡下老家,因为自己有车,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②当天晚上,我预先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牵挂我,在电话里问我要不要地菜,我说“有就挖点吧”。她又问要多少,我就随口用家乡话说了一句:“就一半斤吧!”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

  ③地菜,是我最爱吃的天然食品之一。可在滴水成冰的季节,就不易采到了。我要求母亲采一半斤,不过是图个新鲜。

  ④周六说到就到。好久没回老家了,总得给老母亲带点好吃的。妻子提醒我说:“女儿前天过生日,朋友们送了很多奶油蛋糕,提上两大盒就是。”

  ⑤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回到了农村老家,母亲居住的老屋却是锁着的。一位邻居分明是听过母亲的交代,对我们说:“你妈一大早就去后山沟里挖地菜去了,她说今天再挖一点儿,就够十八斤了。”“什么什么,十八斤?可我只说要一半斤呵!”我不由 心里暗暗叫苦;母亲近年来的确耳背了,我当时怎么就忘了把挖地菜的事多重复几遍呢?要知道,在这样的时节,那些寥若星辰的地菜,都是从野草避风的根部和长势最好的麦苗的缝隙中一小朵一小朵 “剔”出来的。山野里的风是那样的寒冷刺骨,我的母亲居然一朵一朵积累了十八斤──这分明是,她在接我电话的一星期里,每天都泡在冬野里东挖西采,紧张忙碌……

  ⑥大约半小时之后,母亲从野外回来了, 头上围着一条旧围巾,不停地咳嗽,满手都是冻裂的口子,浸着鲜血,但见了我和妻子就极开心地笑了起来,掂掂臂弯里的菜篮,说:“总算挖够了……”

  ⑦儿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母亲总会十分郑重地挂在心上。我直觉鼻子猛地一阵发酸,好久没有说出话来。

  ⑧母亲看到我们给她带来的食品,顿时激动得跟什么似的。她把邻居招了来,炫耀地说:“你们都看看,明天是我生日,我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提前给我送蛋糕来了。两个蛋糕都这么大,我哪里吃得完,今天就请你们先尝尝。 ”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我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好。

  ⑨母亲的生日, 每年只有一次,于她的儿子而言,应是一件大事啊!可多少年来,我居住在并不遥远的城市,却几乎常常把母亲的生日忘得干干净净。

  ⑩我为自己的不孝愧疚不已,决定和妻子儿女留在母亲家里,好好地给她老人家过个生日。

  11第二天下午,临走的时候,我掏出自己兜里所有的钱,放到母亲床头。母亲却怎么也不肯收下,临了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在箱子底里摸出一沓钱,与我给她的那些钱加在一起,硬塞进我的兜里,她说:“我好像听你说过,你不是想花两三千元买台跑步机嘛,妈已经给你凑够了,你明天就去买吧,锻炼身体要紧啊!”

  12我连忙把钱塞给母亲,说那些钱是让你添置过冬衣物的,你穿的、盖的也太薄太旧了。母亲笑笑说:“这些事用不着你操心,妈这一辈子都这样过来了,习惯了!”

  13我真的弄不明白了:母亲她挨冻受苦的事小,而儿子买那可有可无的跑步机,竟成了她牢记在心的大事!但不管我怎么坚持,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母亲。

  14车子启动缓缓离去,在反光镜中看着站在村口寒风中仍向我们频频招手的老母亲,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眼泪滚滚而下……

  7.题目中“母亲的事和儿子的事”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

  8.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9.“我为自己的不孝愧疚不已”,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不孝”?(2分)

  10.文中写“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和“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 :‘母亲啊,我的生身

  亲娘!’眼泪滚滚而下……”请简要说说母亲的泪和“我”的泪蕴含的不同感情。(4分)

  参考答案:

  7.(4分)“母亲的事”指母亲的生日;添置过冬衣物。“儿子的事”指要地菜;买跑步机。(各1分)

  8.(4分)神态、语言描写(2分),表现出母亲听到要“十八斤”地菜以后的为难,但疼爱儿子的感情又让她觉得再难也要办到的想法,为后面写我的的后悔和突出母爱的感人埋下了伏笔(作了铺垫)(2分)。(意思对即可)

  9.(2分)忘记了母亲的生日;给母亲的礼物是女儿生日多余的蛋糕;不经常看望母亲 。(两点即可)

  10.(4分)母亲的泪是因为儿子记住了自己的生日,带来了生日礼物,饱含了激动之情;(2分)“我”的泪是因为忘记了母亲的生日而愧疚,因母亲冒着寒风挖地菜、念着给我买跑步机而感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