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下列对文章有关资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是霜花!”这一句单独成段,并用感叹号加以突出强调,照应标题,作者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B.第⑤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摹霜花的万千姿态,想象新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C.第⑦段中“潜”“蘸”“点染”这些动词刻画出“寒流”无孔不入的特点,渲染了寒夜阴郁沉闷的氛围。
D.第⑨段描述随着太阳升高霜雪图渐渐损毁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美的消逝的惋惜之情,照应了第⑥段。
E.本文以“霜花”为线索,写出霜花的秀丽图景,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厌恶与对霜花高洁精神的礼赞。
2、文章第①段主要写什么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评论者认为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请结合文本,从文章主题意蕴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选CE。C项应为“抒写了寒流浪漫而诗意的情怀,在冷酷中给人带来缕缕温情”。E项“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厌恶与对霜花高洁精神的礼赞”这一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述有拔高之嫌,与原文文意不符。(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两项给5分)
2、【解析】概括第①段的段意,主要写大兴安岭春节奇寒却依然处处充满生机的景象。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一般是从结构上思考。
开头一段主要写大兴安岭春节奇寒却依然处处充满生机的景象。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下文写有生命的霜花做衬托或铺垫。(概括段意2分,分析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3、【解析】解答本题,先分析“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这句话的意思,即“冷色调”和“融融的暖意”指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文本挖掘霜花的深层意蕴。最后答出作者借霜花要表达的意图,即本文的主旨。
答案:(1)《寒夜生花》这篇散文虽然写了大兴安岭春节天气奇寒,昼短夜长的特点;但更多地描述了霜花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秀丽图景,展现出酷寒中的缕缕暖意、勃勃生机。(2)作者笔下的霜花是有生命的,是与人的心灵共通,与人的呼吸共融的。它能懂得人的心思,带给人新的憧憬,温柔地回馈人们在冷酷世界中所失去的东西,是佑福人生的爱的天使,是慰藉人心的精神佳侣。(3)作者借“寒夜生花”这一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性温暖的关注,对诗意人生的渴慕。(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寒夜生花原文】
寒夜生花
迟子建
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之间徘徊。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年。
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是霜花!
每一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是否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在那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仿佛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不见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这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这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转成老妪;这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转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但是,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霜花在正午时不见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20xx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是阿,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
【作者介绍】
迟子建,女,山东海阳人,生于黑龙江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校园,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协工作至今。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另有《迟子建文集》(4卷)、《迟子建作品精华》(3卷),已发表文学作品500万字,出版单行本40余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20xx年1月18日,迟子建的作品《群山之巅》入选“《当代》长篇小说论坛”年度最佳。20xx年1月29日,迟子建作品《群山之巅》入选“20xx年度影响力图书”推荐年度文学作品。20xx年12月,迟子建作品《空色林澡屋》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具体比较分析两文写作语言的不同特点。
【甲】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这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这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转成老妪;这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转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节选自迟子建《寒夜生花》
【乙】江南的雪,但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望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节选自鲁迅《雪》
【答案】
甲文的语言温馨、浪漫,极富想象力。该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霜花的多姿多彩,变幻多端,表现了作者在东北极其寒冷的天气下充满诗意充满温暖的情怀。乙文的语言简洁精纯,含义深刻。例如开头仅用“滋润美艳”四字,就将江南雪的特质准确概括出来,而后又同时调动了视觉、听觉描述雪中之景,给读者的印象鲜明、深刻。
【解析】
试题分析:从“这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这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转成老妪;这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能够看出甲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转成了三层四层”这些都能够看出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即使身处寒冷地带,作者依然富有诗意和暖意,这些语言写出了霜花的变化多姿,形态各异。乙文的语言简洁,开头仅用“滋润美艳”四字,就将江南雪的特质准确概括出来。还调动视觉、听觉描述雪中之景。
考点: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赏析。
点评:揣摩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①在整体感知文章资料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②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③关注作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写作个性会有不同的语言特色;④仔细推敲文章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语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寒夜雁阵
王吴军
①少年时期,我们家住在中牟县谢庄镇一个名叫西场的小村子里,那是我的乡下老家。
②每当放学后或假期,我总是要跟着父亲去田野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就是教育。是的,父亲当初教我的本事,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大用了。比如,父亲教我把不肯就范的马套在马车上,父亲教我挤羊奶、锄草、耕耘土地,父亲教我在风很大的日子站在庄稼地里撒肥料等。父亲教我的耩麦子、种玉米、栽红薯、种芝麻这些本事,还有在关键时刻应付母牛的生产,如今也没有什么用了。
③其实,父亲不是只教我怎样去劳动。每年到了春天的时候,父亲还会认真的告诉我回到我们家乡来的鸟叫什么名字。原野里许多花草的名字,花草的药用功效,也是父亲认真教给我的。父亲说的鸟和花草的名字,和我日后在教科书里读到的并不完全一样。父亲说的花草的药用功效往往是乡间流传了许多年的验方,很传统,也有点古老。但是,父亲让我学会了观察,懂得了每一个脚步下面都会有着无穷无尽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父亲使我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神奇奥妙。
⑤在十一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寒意凛冽,四周的灯已经全熄了,大家也都已经上床睡觉,四周一片沉寂,只有寒冷的夜风在“呼呼”地吹拂着。
⑥突然,和我们住在一个屋的父亲跳下了床,他很快穿好了衣服,然后,他急速地冲到了我和哥哥的床前,开口叫我们起床:“你们俩先别睡了,快起床!”
⑦哥哥翻了一下身,问道:“这么晚了,干吗去?”
⑧我也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嘟囔着说:“我已经快睡着了。”
⑨“走,跟我到外面去!”父亲用十分认真的口气对我和哥哥说,“对了,你们俩不用穿衣服了,披着被子就行了。快一点!
⑩见父亲一副不容争辩的样子,我和哥哥只好起身,披着被子跟着父亲出去了。
外面真冷啊!一出门,一股凛冽的寒意扑面而来,院子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寒霜,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我看到哥哥的身子也抖动了一下,我知道,这样的寒夜,刚刚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置身在这寒意袭人的院子里,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寒冷。
我漫不经心地抬头朝夜空望去,只见一轮朦胧的月亮挂在天上,照得到处都在亮晶晶地闪烁着光芒
“你们仔细听!”父亲小声对我和哥哥说。他的声音虽然不大,我却听出了一份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我尽量让自己忍住,不让嘴里的牙齿因为寒冷而发出打战的声音。按照父亲的吩咐,我侧耳倾听,并且抬起头朝着父亲望的方向凝神望去。
不错,我很清晰地听到了。随后,我也很清楚地看到了,只见一行雁阵正在头顶,它们排成了好看的人字形,因为组成雁阵的大雁太多,它们的身影遮住了天上的月亮,翩翩高飞而过。
“总有几百只大雁呢!”父亲提高了声音对我和哥哥说。
我入迷地看着美丽的雁阵,竟然忘记了寒冷。
雁阵很快就飞过去了。
我依然怔怔地站在那里,沉浸在一份难以言说的美妙情境里,直到哥哥喊了我一声,我才回过神来。
父亲带着我和哥哥回屋。上床,继续睡觉。
父亲躺在了床上,对我和哥哥又说了一句:“我想,能够看到这夜晚月下的雁阵,咱们受一点寒冷也是值得的。”
说起来,这样的事情让我觉得很是遗憾。如今,世上有时间有心思做这样父亲的人真的是太少了。说起来也同样很是遗憾,一年一年的时光过去了,好像我再也没有体会过当年那样的乐趣了。
(摘自《视野》20xx年第24期)
20.试分析文章标题“寒夜雁阵”有什么好处。
21.文章第②段内容与题目无关,父亲当初教我的本事“如今也没有什么用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部分内容?
2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和我们住在一个屋的父亲跳下了床,他很快穿好了衣服,然后,他急速地冲到了我和哥哥的床前,开口叫我们起床:“你们俩先别睡了,快起床!”
23.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4.文章结尾作者两次写到“遗憾”包含了哪些情感?
【分析】文章讲述了少年时父亲不仅教我劳动,还让我学会了观察,使我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神奇奥妙。并重点讲述了在十一月一个寒冷的夜晚,父亲让我们起床到院子里观看雁阵,从起初的漫不经心到后来的忘记寒冷,沉浸在一份难以言说的美妙情境里。表达出了对少年时期美好生活的怀念,对成年后再也没有体会到那种乐趣的惋惜。
【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的作用。需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细读文本,“雁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特别是在寒冷的夜晚,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用“寒夜雁阵”用人做标题,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文章重点讲述了在十一月一个寒冷的夜晚,父亲让我们起床到院子里观看雁阵,从起初的漫不经心到后来的忘记寒冷,沉浸在一份难以言说的美妙情境里,因而题目更好的揭示文章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情感。
(2)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第②段写父亲当初教我的本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用了”,为下文写父亲寒夜带我们看月下雁阵做铺垫,更突出寒夜看雁阵对我的影响之深,从而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
(3)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此题已明确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跳”“穿”“冲”等动作描写和“你们俩先别睡了,快起床”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描述了父亲寒夜叫我们起床的急切和兴奋。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细读第②段内容,父亲教我劳动,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能干;第③段父亲告诉我各种鸟、花的名字和花草的药用功效,可以看出父亲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寒夜观看雁阵,可以看出父亲关爱子女、关心子女成长,用心教育子女(教育方式独特)并且热爱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对父亲当年用心教育我们表示庆幸,为现在缺少像父亲那样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感到“遗憾”,希望更多的父母能用心教育孩子;对成年后再也没有体会到那种乐趣,不能再享受如此美好的少年时光感到惋惜。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之间徘徊。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年。
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是霜花!
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20xx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
(选自20xx年2月23日《羊城晚报》)
[注]①迟子建:生于黑龙江漠河。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20xx年丈夫因车祸去世。
题目:
16.作者笔下的霜花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述。(4分)
17.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艺术效果。(5分)
18. 有评论家说,散文家善于将主观“内情”与客观“外物”相融合,在“物”“我”交融中抒发情感,营造意境。请从文中举例,简要阐述这一观点。(6分)
(《寒夜生花》阅读答案,请参考下一页!)
答案:
16.【内容概括】(4分)①具有生命力;②姿态万千;③变化无常;④通人心(解人意);⑤脱俗(清纯)。[4分。答出一点1分,四点4分。意思对即可。]
17.【品味语言】(5分)示例:寒流在静谧的夜晚悄然“潜入”窗户,以明净的玻璃窗为画板,用“月光”和“星光”作画笔,画出种种霜花图。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晚上霜花形成的自然过程写得“浪漫”温馨,纯美自然。
[5分。句意1分,手法2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不答手法而从“炼字”或语言风格(特色)的角度回答也可。句意:晚上霜花形成的过程。手法:想象,拟人,比喻,以虚写实,联想等,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语言:形象生动、细腻典雅等,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效果:通过某种写作手法(技巧)等,使句意表现得更为丰富生动。]
18.【审美评价】(6分)示例:本文将“内情”与“外物”相融,营造了温馨、伤怀的审美意境。例如,作者以北方寻常的景物“霜花”作为情感抒发的触发点,从不断变化的霜花中联想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她觉得亲人没有远离,还“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表达了对亲人悠长的思念。[6分。观点2分;举例分析4分,其中外物2分,内情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
寒夜作
揭傒斯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诗人简介
揭傒斯,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时令当在凉秋。如用“映”“点”“著”等替代,前两句便带上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
2.最精彩的当是末句五字。“一叶落”的声音何等细微,馆中人却能清晰地辨闻,足见夜之静,而一个“时”字,更将漫漫长夜中难眠人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情况,而且传达出诗人愁苦的心绪,可谓神来之笔。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
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句中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描述画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同时要在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化。示例: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能力。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浸染了作者的感情,是诗人用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细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按照题目要求,可知“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①读小学时,因生活贫困,家处偏僻,家里一直没通上电。没有电的夜晚,春夏秋日天长还好过,趁天黑前完成作业就行了。可一到冬天,白天那么短,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就黑了。吃饭可以摸黑吃,作业可不能摸黑写呀!于是母亲就用废墨水瓶做了个煤油灯。母亲的手很巧,在瓶盖上钻孔、用铁皮卷灯芯空管、用棉花捻灯芯……一切准备好,母亲又把废墨水瓶擦干净,往墨水瓶里倒满煤油,让灯芯浸湿煤油,划着一根火柴,点燃,片刻老家的土屋里充满了光亮,喜得我们涨红了脸……
②有煤油灯相伴的夜晚,读书写字,是件多么幸福温馨的事呀!母亲从不让一点光亮浪费。我们兄妹围着煤油灯做作业时,她也丢下能摸黑做的活儿,借着如豆的灯光,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父亲也被她吩咐在一旁或搓绳,或编织渔网,就连家中的老黄狗和大黑猫也在灯光下和平相处玩闹着……
③煤油灯的上熄是由母亲掌管的,因为煤油也是家中的一项开支。为节约开支,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坚决反对我们在灯光下打闹玩笑。她认为灯是为学习而亮的,因而幼小的我们就学会了珍惜灯光。然而当我们上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学会了阅读,母亲却变得很大方,时常倒满煤油,她纳鞋底陪着我阅读至深夜……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第二天一时没发现,上课时,常被人笑话。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中能有一盏玻璃罩子灯,因为那时一般人家都用上了玻璃罩子灯。
④家中用上玻璃罩子灯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但煤油是有计划的,母亲总是托人想多买回些,可一次次总是落空。母亲每天把玻璃罩子擦个晶亮,把灯芯旋到最低,这样既保证了亮度,又节省了煤油……后来,我的一位英语老师知道我有夜读的习惯,她请在乡供销社工作的哥哥为我捎来10公斤煤油,且免费!
⑤读初三,学校要求住校。那时学校早通电用上日光灯,可学校每晚十点半准时熄灯,这可苦了有夜读习惯的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省吃俭用买了个手电,每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
⑥我离家去外市读中专,家里也通上电,母亲信中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当时我就想,放假回家一定买盏台灯夜读至天明……然而中专四年,父亲的病一年重于一年,我的台灯梦想也一拖再拖,直拖到参加工作。
⑦说起那盏陪伴我有12年的台灯,还有一个小故事。那年我刚参加工作,我把工资全给了父亲看病,晚上看书,只能在职工宿舍里就着100瓦的大灯泡下夜读,后来怕影响同事们休息,时常蹲在厕所里夜读。一次被值班的工会主席发现了秘密。那一年,我获得“先进工作者”,看别人获得奖品不是热水瓶就是洗脸盆,唯独我获得一盏精致的小台灯。后来才知道,那是工会主席特意奖给我的,鼓励我夜读更多的书……
⑧台灯梦圆了,我夜读的劲头更足了,也正是那盏台灯的陪伴,我爱上了写作。
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演变,光亮一次比一次照亮我夜读的心灵,也象征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正朝着更光明处前行……
小题1:联系全文来看,“寒夜有灯苦读书”中的`“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本文是如何写“我”伴灯苦读的?请把这样的句子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时段
内容
读小学时读初三参加工作写“我”苦读的句子
小题3:伴“我”读书的“灯”是如何演变的?请在第⑨段的横线上填写这一内容。(2分)
小题4:文中第②自然段一连用了三个“也”字,请你品味它的表达效果。(3分)
她也丢下能摸黑做的活儿,借着如豆的灯光,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父亲也被她吩咐在一旁或搓绳,或编织渔网,就连家中的老黄狗和大黑猫也在灯光下和平相处玩闹着……
小题5:文中对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尤为鲜明,请你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3分)
小题6:从结构和内容上来看,文章第⑨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小题7:唐朝诗人颜真卿的《劝学》中曾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名句,由此看来,自古以来文人学子便有夜读的习惯。你都知道哪些名人“夜读”的故事?请列一例并简述其情节。(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我”家境贫寒,读书的条件不好;“我”读书较为努力、勤奋。
小题2:依次为:“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 “我省吃俭用买了个手电,每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 晚上看书,只能在职工宿舍里就着100瓦的大灯泡下夜读,后来怕影响同事们休息,时常蹲在厕所里夜读。
小题3:煤油灯、玻璃罩子灯、手电到台灯
小题4:写出了全家人对灯光的珍惜,营造了幸福温馨的氛围,烘托了灯光给我们家带来的欢乐。
小题5:示例:心灵手巧,勤劳节俭,教子严格等
小题6:在结构上,总收上文,使全文浑然一体;在内容上,把灯的演变与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成果联系起来,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7:夜读的故事有:匡衡凿壁偷光,王冕僧寺夜读,车胤囊萤夜读等(情节略)。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苦”一方面指文中所说的“生活贫困,家处偏僻,家里一直没通上电”即读书的条件艰苦,最初只能在油灯下读书。另一方面指文中所说的在灯下学习、阅读,并对文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所以“苦”还有勤奋刻苦之意。
小题2: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找,首先是“读小学时”为前四段,可找到“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接着是“读初三”是第五段,可找到“我省吃俭用买了个手电,每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最后是“工作后”可找到“晚上看书,只能在职工宿舍里就着100瓦的大灯泡下夜读,后来怕影响同事们休息,时常蹲在厕所里夜读”。
小题3:试题分析:审题时要注意“灯的演变字眼”,从前向后找,首先是“读小学时”的“油灯”“玻璃罩子灯”,接着是“读初三”时的“手电”,再后来是参加工作后得奖得到的“台灯”。从前向后仔细寻找,不要漏掉。
小题4:试题分析:此语句的前面有“有煤油灯相伴的夜晚,读书写字,是件多么幸福温馨的事呀!母亲从不让一点光亮浪费”这样的语句,可见此句中的三个“也”字写出了母亲、父亲、家里的狗都对来之不易的灯光非常珍惜,在灯下各做各的活计,其乐融融,非常幸福温馨。
小题5:试题分析:“母亲就用废墨水瓶做了个煤油灯。母亲的手很巧,在瓶盖上钻孔、用铁皮卷灯芯空管、用棉花捻灯芯”可见母亲心灵手巧;母亲让一家人在灯下干活,可见她勤劳节俭;母亲很节俭但很支持我们读书,可见其支持孩子学习等。
小题6:试题分析:第九段是文章的结尾段,写出了自己所用的灯的演变过程,并把它与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成果联系起来,既总结了全文,又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7:试题分析:“名人“夜读”的故事”是审题的要点,我们积累的勤奋读书的例子很多,便符合“夜读”这一条件的要仔细想一想,比如晋朝的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苦读,汉代的匡衡凿壁偷光等。
寒夜灯光
司玉笙
车灯很亮,剑一般刺破黑暗,车窗外的树影便飞速地向两边闪开。
坐在后排的他眯着眼问:“快到了吧?”
“已经上了大堤,老板--前面就是蝴蝶庄。”司机小徐目不转睛地盯着灯光尽头。
所谓的大堤,就是黄河故堤。三十多年前他就是沿着这条大堤走出蝴蝶庄到沿海一座城市打工的。而今,他已经拥有两家公司,资产过亿。庄里人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说是买下半个县城还可以剩下个黄金圈。他听了之后,一笑了之。“老板,这条水泥路就是你捐资修建的,还有小学。”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仪表盘五颜六色的光线散射在车内,光线在他脸上波动。
他有两年多没回蝴蝶庄了。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选在夜里回来,是怕给县里的、乡里的头头脑脑找麻烦--只要听说他回来了,片刻工夫小车就会鱼贯而来,不是接他吃饭,就是请他看项目啥的,弄得他不尴不尬的,心里头不那么舒服。
为从老家拔腿,四年前,他将爹娘接到公司所在地,让他们住在海边的一幢小楼里,观海景、吃海鲜。可他们人在这儿,心还是在老家,时不时地嚷着要回蝴蝶庄。他就哄劝,答应到年关送他们回去。不料老爹忽发脑梗死,落下个半身不遂。病榻上,爹还不忘农耕之事,还有那处老宅院。
于是,按爹娘的意思,老宅院交与小学校长匡四管护--匡四是他儿时的玩伴,又是同学,交给他放心。
这匡四是个“老别筋”,只要是认准的道走到底不拐弯。四年前接爹娘时,本打算带他一块走,可怎么劝说他也不去。
“我走了,把孩子扔这儿咋办?”“你想想你一个月才拿多少钱?”
“这不是钱的事,是心里的事。”匡四拍拍胸口。
“多少人想跟我去,我都没点头,专想着你哩一一你的文化水平比我深,帮帮我多好!”
“不中,不中,我得帮帮这些孩子--他们还小。”
每每回想起与匡四的这次对话,他就在心里长叹一声:“唉,这就是匡四啊!”
前天,躺在病床上的爹忽然歪头问道:“你有几年没回老家了?”
“两年了吧!”
“回去看看吧!俺和你娘动不了,你得回去,咱可不能忘了蝴蝶庄,那是咱的根呀!”
说着,还忘不了加一句:“给匡校长多带些年货,他可是个好先生。”
现在,蝴蝶庄近在咫尺了。夜里的蝴蝶庄就像山峦,峰壑皆有,显得有些陌生。他睁大了眼,盯着路径,提醒司机小徐减速慢行。很快,他就看见了那熟悉的宅院--那里灯光明亮。他心里“咯噔”一下:谁这么晚了还开着大灯?车一停稳,他下车直奔院子。推开虚掩的大门,他愣住了:树底下,一堆堆废纸箱、酒瓶子、旧书、废报纸什么的几乎占满了院子,中间只有一条下脚的小道通向堂屋。
有一个人正蹲着捆扎旧书,听到动静,便直起身子来--正是那位小学校长。
“匡四。”
他喊了一声,趋身疾步伸出手去。
匡四定定地瞧了他一眼,戴手套的双手只是在身上蹭,没有握手的意思。
“我手脏,手脏--你咋回来了?”
“快过年了,回来看看。”
“都好着哩,好着哩--就是这院子成了废品收购站。”
“你不是当着校长哩,咋弄起这营生啦?”
“去年退啦,闲着也是闲着,这跑跑颠颠地给孩子弄个书本钱。”
“孩子缺钱说一声,我还能不管吗?”
“不是钱的事,是让孩子知道这东西来之不易--有时好东西也会变成垃圾,垃圾也会变成宝贝!”
他打了个寒战,小时候的那种寒意袭上身来。
“我的匡校长,你不嫌冷吗?”“冷啥,一忙起来啥都忘了。”
小徐糖着大包小包地进来,院门被碰得“咣当咣当”响。第二趟又是圆筒方箱的,来回三次。
“过年了,带些年货,都放你这儿,有四棚叔的、良头家的、三木的……”
“我知道,知道--你不住下?”
“不住,我得连夜赶回去,明天有个联谊会,还有一个合同得签。”
“唉,多少钱算钱?多大官算官?”
“我也是想把垃圾变成宝贝。”
“好,好!”
匡四捋下手套,往一捆旧书上一扔,转身到屋里捧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
“这是我备的干豆角,俺叔俺婶喜欢吃,你捎过去,就说我匡四在蝴蝶庄给他们拜年了!”
“你也替我给咱庄老少爷们、大娘大婶拜个年!”
说着,两人的手就紧紧握在了一起。
车出蝴蝶庄,小徐不由得问了一句:“大冷的天,一个小学校长怎么整起破烂来了?”
他拍了拍腿,斜了小徐一眼:“你不懂他--停车!”
小徐愣了一下,将车停稳,以为老板要小解,可并没有听到那惯常的声音,往车后一看,嘴就张大了--
寒夜中,老板整整衣襟,对着庄里的那片灯光,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简洁的文字插叙了老板走出蝴蝶庄到沿海城市打拼而发家致富的奋斗史,这部分略写为下文故事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B.老板特意选择在腊月二十九夜里回蝴蝶庄,不愿给县、乡领导添麻烦,这表明他对家乡媚富、附势、刻意逢迎的歪风邪气的深恶痛绝。
C.“这不是钱的事,是心里的事。”这句话鲜明地表现了小学校长匡四淡薄金钱,永葆初心,坚守岗位,为乡村教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D.小说写病床上的爹对儿子的“回去看看”“给匡校长多带些年货”等叮咛,这一处看似闲笔,实则起到充实情节、升华主题的作用。
8.请以小说中老板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9.小说以“寒夜灯光”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7.B
8.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通过司机小徐的介绍,表现老板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助力的奉献精神。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人物个性。如通过老板与小学校长匡四的对话,表现老板淳朴、厚道、善良、感恩等品质。用精当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如结尾写老板对寒夜里的灯光鞠躬的细节,表现他对老友前小学校长匡四的感激与钦敬之情。
9.以“寒夜灯光”为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环境氛围;隐喻小说着力刻画的小学校长匡四坚守乡村,为孩子们奉献余热,为乡村教育添光的可贵品质。暗示小说主题意蕴,讴歌心系乡村发展,不忘本,默默奉献的精神。“寒夜灯光”感动鼓舞着老板,令他对匡四油然而生钦敬之情与效仿之意,以之为题,隐喻匡四与老板这两类人本色、朴厚的家乡情,丰富了小说内涵,更给读者以启示与鼓励。
寒夜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阁楼,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大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忙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上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宠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坐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1.张老师的家住在 ( )
A.小区里 B.公路边 C.山腰中 D.平原上
2.哪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张老师非常非常寒冷?
3.“看着这一切”,“这一切”指哪些情况?
4.“他吃惊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这一句末的省略号表示省略了什么内容?
5.文末的梦说明 ( )
A.我给张老师送去了温暖,很高兴:
B.我敬佩张老师不顾寒冷,为我们批改作业:
C.反衬张老师生活太艰苦,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没有。
D.我盼望张老师温暖,愉快、
《寒夜》答案
1.C
2.跺脚,哈着热气
3.“寒风夹着雪花顺着……,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4.省略了把“我”让进屋里后的对话
5.C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摄氏三十七八度之间。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摄氏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⑦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是最黑暗的时节。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⑧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就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⑨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梦似幻。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⑩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20xx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
(选自《文汇报》 20xx年2月11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是霜花!”这一句单独成段,并用感叹号加以突出强调,照应标题,作者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B.第⑤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摹霜花的万千姿态,想象新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C.第⑦段中“潜”“蘸”“点染”这些动词刻画出“寒流”无孔不入的特点,渲染了寒夜阴郁沉闷的氛围。
D.第⑨段描写随着太阳升高霜雪图渐渐损毁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美的消逝的惋惜之情,照应了第⑥段。
E.本文以“霜花”为线索,写出霜花的美丽图景,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厌恶与对霜花高洁精神的礼赞。
2.文章第①段主要写什么?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
3.有评论者认为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请结合文本,从文章主题意蕴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E 。C项应为“抒写了寒流浪漫而诗意的情怀,在冷酷中给人带来缕缕温情”。E项 “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厌恶与对霜花高洁精神的礼赞”这一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述有拔高之嫌,与原文文意不符。(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两项给5分)
2.【解析】概括第①段的段意,主要写大兴安岭春节奇寒却依然处处充满生机的景象。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一般是从结构上考虑。
答案:开头一段主要写大兴安岭春节奇寒却依然处处充满生机的景象。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下文写有生命的霜花做衬托或铺垫。(概括段意2分,分析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3.【解析】解答本题,先分析“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这句话的意思,即“冷色调”和“融融的暖意”指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文本挖掘霜花的深层意蕴。最后答出作者借霜花要表达的意图,即本文的主旨。
答案:(1)《寒夜生花》这篇散文虽然写了大兴安岭春节天气奇寒,昼短夜长的特点;但更多地描写了霜花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景,展现出酷寒中的缕缕暖意、勃勃生机。(2)作者笔下的霜花是有生命的,是与人的心灵共通,与人的呼吸共融的。它能懂得人的心思,带给人新的憧憬,温柔地回馈人们在冷酷世界中所失去的东西,是佑福人生的爱的天使,是慰藉人心的精神佳侣。(3)作者借“寒夜生花”这一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性温暖的关注,对诗意人生的渴慕。(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