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中秋夜》阅读题及答案
《故乡的中秋夜》阅读题及答案
前几天,我那九岁大的女孩就嚷着要买灯笼和蜡烛了。每年中秋我都会挈妇将雏合家到邻近的海心公园赏月观灯。是夜,天宇湛蓝,皓月当空,玉蟾滴露;公园里,人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四处游逛,孩子们在旷地上摆开烛阵,烛光组成各种图案,编织出心中美丽的幻梦。那摇曳的、橘黄的小火焰,映照着孩子们一张张欢愉的笑脸。于是,我的思绪便轻轻地飘扬起来,飞回故乡,飞到那似乎十分遥远的童年……
故乡的中秋夜,月凉如水,撒了满院的银辉。院落里的瓜棚上攀缠垂拂着枝蔓缨络,宛如一缕缕袅袅的绿烟。瓜棚下,铺着竹榻,摆着茶几,擦拭的乌光发亮的漆盘里,盛着花生米、红枣、冬瓜糖,那在平日是难得一见的,今夜,大人们可真是慷慨施与了。我和一群小伙伴围坐在一起,拍着手唱起福州童谣:“月光光,照门户,月姐做媳妇;嫁哪里?嫁下渡①……”
母亲燃起几枝香走到院中,面向南天,揖了几揖,然后把香插在装着米的洋铁②罐里,嘴里还喃喃自语着。我知道,她是在遥祝远在南洋的外公外婆,这是母亲每逢中秋例行的仪式。
“妈,外公外婆听得见吗?”
“听得见的!”母亲虔诚而自信地说,“那年,月缺的时候,他们乘着月亮船走了,你外公说月圆的时候就回来团聚。你看,圆圆的月车正从天边滚来了哩,他们惦着我们。”其实,外公他们去异国几十年,从未回来过,后来音讯也中断了,至今不知是否尚在人间。
“妈,你哭了哩!”
母亲用衣袖拭了拭眼角:“去吧,上别处玩去吧!”她一面拭着泪,一面走向里屋。
少不更事的我们,便像获得赦令,雀儿般飞出了院门,奔向月光下的田野。乡间有个风俗,说是如果把中秋夜摘的南瓜塞进新婚夫妇的被褥里,新人就会“早生贵子”。种瓜的乡亲,明知夜里的南瓜会被偷,也不在前几天就把瓜摘尽,而会特意留几个,让孩子们换两只红蛋、一碗线面,解馋开心哩!于是,我们瞄准了一个搭在池塘上的瓜架,你搡我扶地攀过去,正欲下手,“哗”的一声,瓜棚坍了,伙伴们纷纷落水,大伙一时兴起,干脆在池塘中游了一个够,搅乱了一池的星月。
当我们这群“小五福”③浑身湿漉漉地回到家里,刚才的一个个英雄都变成了丑角——抹着鼻涕擦着眼泪,大家不是头上吃了父母飨以的“炒板栗”,就是屁股吃了“竹炒粉”……
时光荏苒,及至中年,我也做了香江客,但故乡的往事却像金子般留在记忆的长河里,历时愈久,愈熠熠生辉。
夜阑人静,推窗纳月,心中不禁念起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下渡:福州地名。②洋铁:镀锡铁或镀锌铁的旧称。③小五福:一种泥塑的人物形象。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每年中秋我都会挈妇将雏合家到邻近的海心公园赏月观灯。
(挈妇将雏:________)
②少不更事的我们,便像获得赦令,雀儿般飞出了院门,奔向月光下的田野。
(少不更事:________)
③时光荏苒,及至中年……历时愈久,愈熠熠生辉。
(时光荏苒:________)
④夜阑人静,推窗纳月,心中不禁念起李白的'诗句……
(夜阑:________推窗纳月:________)
2.选文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摘抄两句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月夜怎样的特点。
写景句①:________________
写景句②:________________
月夜特点: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童谣”“乡间风俗”这些内容,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以一个四字短语,为文章倒数第四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
6.简析文章结尾部分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领着妻子,带着孩子。 ②原意是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这里指年纪小不懂事。 ③时光不知不觉间渐渐地过去。 ④夜深;夜将尽。打开窗户,放进月光。
2.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由女儿的行为自然地引出“赏月观灯”的内容,并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从而引领出文章的主体,并为全文奠定了惆怅的、甜美中夹着伤感的抒情基调。
3.写景句①:是夜,天宇湛蓝,皓月当空,玉蟾滴漏。写景句②:故乡的中秋夜,月凉如水,撒了满院的银辉。月夜特点:清爽明朗,赏心悦目。(意思对即可)
4.这些内容体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表现了地方的民俗和风情特色。这些内容,使作者在对童年生活的甜美回忆中,增添缕缕思乡的愁绪。
5.开放性题目,能概括出本文段主要内容,即可。 示例 月夜童趣(月下偷瓜)
6.引用李白诗句,点明“思乡”主题;照应文章开头,再次渲染出那浓浓的思乡氛围,突出那惆怅与悠长的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