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穷人》阅读答案

黄飞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是________描写,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来形容西蒙很穷。(2分)

  2、“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西蒙可能想要抓住什么?()(多选)(2分)

  A、抓住生的希望,和孩子幸福生活在一起。

  B、抓住孩子,希望多亲一下孩子,多看一眼孩子。

  C、抓住孩子,带走孩子。

  3、西蒙临死时,最牵挂的是两个幼小的孩子。请用上省略号、问号、感叹号,写一写西蒙临死前的心理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环境 一贫如洗

  2、AB

  3、示例:西蒙奄奄一息,望着身边两个幼小的孩子,心想:我走了以后,谁来照顾你们啊?我苦命的宝贝!……怎么办?宝贝,你们一定要活下去……让妈妈再看你们一眼!

  拓展阅读:

  《穷人》教案

  一、导入

  1.出示卡片:列夫托尔斯泰

  问: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有关他的一些情况?

  2.我还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打开课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请你按照主次说说?(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围绕这三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我想听听你读准这些词了吗?

  出示卡片:溅起浪花(jian起浪花)

  填饱肚子(tian饱肚子)

  抱怨(抱yuan)自作自受(自zuo自受自)

  湿淋淋(湿linlin)

  黎黑(li黑)

  模样(mu样)

  忐忑不安(tante不安)

  3.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地方比较难读,一处是第九小节,还有一处是桑娜和渔夫的对话部分,谁来挑战困难,读给大家听听。

  4.解决了这些词句,请你把预习中最感动你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读的同学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了,听的同学要求:仔细听,如果对方有错误,请及时指出。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读后说说桑娜家的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交流。

  ▲默读1-2自然段,桑娜的家里很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画出有关句子,说说理由。

  ▲交流。(家境贫穷的)桑娜:用的(破帆)

  (补)

  吃的(黑面包、鱼)

  (只有)

  穿的(光着脚)

  (不论)

  请你把这一部分读一读。谁来点评一下,把哪些词重读了,这样读有什么好处?突出了家境贫穷

  2.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感觉到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交流:(勤劳能干的)桑娜:食具(闪闪发亮)

  从早到晚地干活

  3.再读课文,体会桑娜家虽然穷她的勤劳能干能使他们勉强生活。

  四、写话练习

  请你抓住穷、勤劳两个特点来写《桑娜的一天》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才五下,桑娜就早早地起了床___________。

  穷人说课稿

  说教材

  鲁迅先生曾经赞美托尔斯泰说:“天才的心诚然是博大的。”那是因为“他所爱的,所同情的就是这些——贫穷的人们。”而《穷人》这篇作品,就是是要让每一个读者穿越到“穷人”的灵魂深处,去品悟“穷人们”生活的贫瘠和精神的富有,从而触摸这位文学巨匠博爱的心胸。

  说目标和教法学法

  执教本课我以“读进去、想开来”的学法,引导学生体味“穷人不穷”。带领孩子们迈向一个他们从未到达、从未领略的凝重的心灵视野,体味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与人文内涵。

  说流程

  一、设疑——荡起层层波

  高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我在听取预习汇报和学生质疑后直奔主题,我也提出自己的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是你们没有想到的?

  这一反问唤醒和激励了学生的阅读潜力,学生可能会说:没想到穷人桑娜的家里却是温暖而舒适的?没有想到桑娜的丈夫也同意抱养西蒙的两个小孩?没有想到桑娜抱走西蒙的孩子又变得心理及其复杂?……

  (学生是文本的对话者,他们的问题更有利于消除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之间的差距,使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尽快的融合。)

  二、品悟——扬起片片帆

  此刻并不急于去讨论和回答他们的问题,带领他们走进穷人的家、走进穷人的内心世界。这正是本课要重点突破的两个内容——

  (一)走进穷人的家。

  1.让孩子们阅读1~7自然段,走进桑娜和西蒙的家,让他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在孩子们的静心阅读中,他们的感受是深刻的;在圈圈点点中他们的发现是震撼人心的.。归纳起来有两点:

  第一、他们看到了:破帆、冬天的光脚、黑面包、潮湿阴冷的小木屋、稻草铺……这就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穷人的家。整篇文章1737个字,没有一个“穷”字,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无不是贫穷的写照。

  第二、他们看到的又不仅仅是“贫穷”,桑娜家里也有温暖和舒适,西蒙家虽然笼罩着阴冷的死亡,却有鲜活的生命同在,还有穷人最简单的温情和母爱……

  此时,我小结板书,这就是——读进去、想开来。

  2.让我们随着桑娜善良的脚步,走进西蒙的家: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的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坚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显然,母亲在临死之前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在品读细节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一个更强烈的感受:西蒙家比桑娜家更穷、更凄凉;一个穷苦母亲最简单、最本能的追求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暂时不要冻着,能安稳的睡着。

  (选择这段品读的原因是:西蒙家“又潮湿又阴冷”与桑娜家“温暖而舒适”强烈对比,与“孩子睡得又香又甜”产生强烈的反差。既简约的引导了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力量,又让孩子们在文本的视野里经受心灵的震撼,与作者的精神视野自然接轨。)

  3.阅读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我趁机引领他们进入旧俄时期,进入文本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我们不妨去西蒙的邻居家看看,不妨到桑娜的亲戚家走走……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煎熬,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无奈……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但无论走过多少个穷人的家,主题词只有一个:“穷”。

  (学生在“读进去、想开来”的阅读能力训练中,对穷人贫瘠的生活状态已经变成了真实的影像。唤醒、鼓舞和激励学生进入文本,体味语言的生命动力,是阅读教学的本质所在。)

  (二)走进穷人的内心世界

  1.本文的心理活动描写就是最大的写作特色。课文中刻画了桑娜三次细腻的心理活动,使穷人善良、淳朴的心灵跃然纸上,并牵动每一位读者的心。

  第一次:想的是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深夜未归的丈夫,是孩子还健康就没有什么好抱怨。

  第二次:想的是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

  第三次:想是为了7个孩子的生活和丈夫将经受更加痛苦的煎熬。

  (具体教学过程在此就不再作详细的叙述。)

  (品读桑娜“三次”细腻的心理活动,使我们再次触摸到桑娜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在作者的文本视野里彻底的走了一遭,把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真实、朴实进行到底。)

  三、移情——划出道道痕

  当我们从文本里走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对穷人的同情与敬佩在心里充盈着。此刻,我轻柔的问到:“如果是你走进西蒙的家看到两个与死人同在的小孩,你会怎样做?”

  这时,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允许他们的见解与大人的认知世界发生冲突。而我在孩子们回答的同时仅是一个欣赏者、聆听者,这时我出示自己的课件——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放弃贵族生活自己设计了平民庄园。他经常到最穷苦的村子里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为实现平民化的夙愿,他第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此刻,我们感受的不仅是托尔斯泰笔下人物的温情与善良,感受更深的是这位俄国的文学巨匠对穷人博大的爱心,对改变贫民生活的执着追求。

  一场文学之旅即将结束,我还想告诉孩子们你们还没有想到的是:托尔斯泰的坟墓至今还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但是那里却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