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①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②,龙宫③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④。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囂.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⑤。
[注]①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武林山下,始建于东晋时。《淳祐临安志》说,在东晋威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看到这座山,惊叹道:“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筹建了灵隐寺.②岧峣( tiáo 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③龙官: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④浙江潮:钱塘江潮。⑥石桥:指天台山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阅读题目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从大处起笔形容飞来峰的高峻葱郁,接着以一“锁”字突出了灵隐寺的清静。
B.月宫中的桂子从天外飘下,寺庙中的香火从人间飘到天外,想象奇特,构思绝妙。
C.全诗的艺术手法灵活多样,对偶、互文、衬托、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堪为典范。
D.诗歌以游踪为线,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含蓄委婉,诗人情感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16.请赏析诗歌的'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6 分)
参考答案
15.D “语言凝练委婉”,诗歌语言自然清新。
16. (1)巧用对偶。从灵隐寺的楼阁上可以眺望大海日出时的壮景,灵隐寺的寺门有正对着钱塘江汹涌的潮水,对仗工整,气势雄壮。
(2)层次感强。景物描写极具层次感,上句写远景—— 海上日出,下句写近景——澎湃江潮,入胜景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
(3)声色兼备。上句写沧海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钱塘江潮,白浪滔滔,又仿佛能听到钱塘江潮的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