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心胃痛一证,《内经》条目甚多,先辈名公,分为九等,极为详尽。《金鉴》遵之,编为歌诀而莫不有虚实之分,可谓无遗蕴矣。
曾忆邻村有医士姓王名维藩者,余同谱弟丹文茂才之族叔也,故业医.货药饵。邻有妇人病胃痛者请王治之,王用《海上方》中失笑散,服之立效。后凡有患心胃痛者。王辄以失笑散治之,效否各参半。王素食洋烟,一日自觉胃痛,亦自取失笑散服之,痛转甚,至夜半痛欲裂,捣枕椎床,天未明寂然逝矣。
因思失笑散为逐瘀之药,王之邻妇必因瘀血凝滞,故用之立效。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若概以失笑散施治,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王用失笑散不知曾杀几人,故己亦以失笑死,殆冥冥中之报也。业医者,可不多读群书,以求其是乎。——《醉花窗医案》
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金鉴》遵之( ) (2)邻有妇人病胃痛者( )
(3)王辄以失笑散治之( ) (4)殆冥冥中之报也( )
18.“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是___(2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故业医,货药饵。
(2)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20.医士王维藩服用失笑散丧命,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2分)
21.文中王维藩的悲剧不仅在治病用药中发生,在其他方面也不乏这样的事例。请另举一例并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五、17.(1)遵循,遵从(2)得……的病(3)就(4)大概(每个解释1分,共4分。)
18.心胃痛。(2分)
19.(1)原来以行医为业,买卖药材。(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评分要点:故、业、货。)
(2)又不去追究到底是虚症还是实症,这样的(医生)不妨害病人的性命(的情形)是不多的。(3分,译出大意给分,评分要点:求、几何、误。)
20.没有弄清病因,胡乱用药。(2分)
21.例子恰当1分,分析正确2分,共3分。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窗
钱钟书
(1)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2)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3)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4)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
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5)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6)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1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春天和窗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综观全文,窗的作用有哪些?请概括。(4分)
13.本文题为“窗”,但讲窗的时候,总会先说“门”。文中“门”和“窗”构成了哪几层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4.作者借“窗”,从哪几个层面阐发哲理?试探究之。(6分)
阅读答案:
11.开头由赏春而引出下文对窗的意义的阐发;(1分)结尾承接上文所讲关窗的需要,点出关窗的原因之一是春天仍有残冷。(1分)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整一。(2分)
12.在屋内即可享有、驯服自然,(2分,享有、驯服各1分)在关了门情况下也可以生活,(1分)让外面的人也能揣摩屋主的意思。(1分)
13.通过对比,突出窗的独特意义;(2分)通过比较,点明窗在人类生活中的更高阶段;(2分)通过类比,阐述窗对驯服自然的作用。(2分)
14.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的生活历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人私生活保障的需要。(写满三点给6分)
我最喜欢从窗子里看外面的景物。
四岁时,我家住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从窗口往外望去,一派江水,茫茫东去。早上雾很大,看 不到对岸。夜晚,坐在窗口看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倒也十分有趣。沙沙沙,一群鱼儿游过来,水中玉 盘破碎了,一会儿又合拢了。
五岁时,我从武汉坐客轮去重庆。从窗里眺望长江,江面平静得很,像面镜手。大小数百只渔 船,停在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跟煮饺子一样。
六岁时,我同爸爸坐火车到北京,我又选择了靠窗子的座位。窗外是平旷的土地,绿色的原野, 近处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晚上,火车的轮子隆隆地响着,吵得人不能入眠。这时,欣赏窗外的景 色,却别具风味。火车道旁的路灯发出黄色昏暗的光,远处的灯光像一朵朵金花,一颗颗星星,点缀 着大地,真是个神奇的世界。
现在,我从窗口往外一看,就是马路,一辆无轨电车,在马路上奔驰着。
每天我都倚着窗子看风景。祖国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常引起我的遐想。透过窗户,我看到了祖 国前进的步伐。每年我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窗子已成了我的朋友,我们分不开了。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遐想() 平旷() 异常() 清晰()
(2) “大小数百只渔船……跟煮饺子一样”,这句话写出了渔船的什么特点?
(3) “我每年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对“我每年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的理解。
(5) 作者为什么要以“窗”为题?
参考答案:
(1)想象 空旷 异样 清楚
(2)渔船多而密的特点。
(3)我喜欢透过窗口来欣赏景色,并发现春天的到来。
(4)略
(5)示例:因为透过窗户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天地,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
夜,是多么静啊!星星在湛蓝色的天幕上(张、眨、 闪)着眼,弯弯的月儿挂在树梢间,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冬夜。
灯光(通、穿、射、透)过小窗照在我的被子上。怎么?小屋的灯光还没有熄。我抬起头看了看那扇窗户,果然,一个影子还在影影绰绰地晃动。啊,是妈妈正在一针一线地为我织毛衣。今天,她出差刚回来,我怎么能忍心让已经十分疲惫的母亲再为我(织、 熬、编)个通宵呢?想到这儿,我欠起身,轻轻地唤了一声:“妈妈!”“什么事?”随着这亲切的话语,妈妈进了我的屋子。“您该睡了!”“妈妈一会儿就睡,你先睡吧。”说完深情地望了我一眼,又回转身走出去了。
此时,我怎么也睡不着,妈妈那张慈祥的面容和那双熬红的眼睛时时( 浮、展、出、呈)现在我的脑海里。顿时,一股暖流(冲、通、流、 涌)遍了全身,记忆的闸门打开了。
童年时,妈妈就开始教我学拼音、识汉字、学短句;上小学了,妈妈常常帮我复习功课,帮助我改错题;在初中毕业前夕,妈妈也常常陪着我熬到半夜,窗户上常常留下我们母女俩双双攻读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升学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成绩,考上了南开中学。
当!当!时钟响了起来。我再一次注视着小窗上的身影。母亲还在专心致志地织着,一绺头发从她的额前垂了下来。我不由地想起了母亲教我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母亲,她将自己真挚的母爱织进了细细的针脚里。她是我的严师!慈母!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
1、选择括号里最确切的词,在它下面用用圈表示。
2、读划“——”的句子,说说句中的“她”是指:作者的老师,妈妈.文中的她是一位:慈祥伟大的女性,她既是作者的:妈妈 ,又是作者的:老师.
3、写出第4自然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段意:有了妈妈的关爱与辛劳,才有“我”的成长与进步。
窗影
夜,是多么静啊!星星在湛蓝色的天幕上(张、眨、闪)着眼,弯弯的月儿挂在树梢间,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冬夜。
灯光(通、穿、射、透)过小窗照在我的被子上。怎么?小屋的灯光还没有熄。我抬起头看了看那扇窗户,果然,一个影子还在影影绰绰地晃动。啊,是妈妈正在一针一线地为我织毛衣。今天,她出差刚回来,我怎么能忍心让已经十分疲惫的母亲再为我(织、熬、编)个通宵呢?想到这儿,我欠起身,轻轻地唤了一声: 妈妈!什么事?随着这亲切的话语,妈妈进了我的屋子。您该睡了!妈妈一会儿就睡,你先睡吧。说完深情地望了我一眼,又回转身走出去了。
此时,我怎么也睡不着,妈妈那张慈祥的面容和那双熬红的眼睛时时(浮、展、出、呈)现在我的脑海里。顿时,一股暖流(冲、通、流、涌)遍了全身,记忆的闸门打开了。
童年时,妈妈就开始教我学拼音、识汉字、学短句;上小学了,妈妈常常帮我复习功课,帮助我改错题;在初中毕业前夕,妈妈也常常陪着我熬到半夜,窗户上常常留下我们母女俩双双攻读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升学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成绩,考上了南开中学。
当!当!时钟响了起来。我再一次注视着小窗上的身影。母亲还在专心致志地织着,一绺头发从她的额前垂了下来。我不由地想起了母亲教我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母亲,她将自己真挚的母爱织进了细细的针脚里。她是我的严师!慈母!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
1.选择正确选项。
一股暖流( )遍了全身
A.冲
B.通
C.流
D.涌
正确答案:D
2.选择正确选项。
( )现在我的脑海里
A.浮
B.展
C.出
D.呈
正确答案:A
3.选择正确选项。
灯光( )过小窗
A.通
B.穿
C.射
D.透
正确答案:D
4.选择正确选项。
( )着眼
A.张
B.眨
C.闪
正确答案:B
5.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
A.一股暖流遍了全身,记忆的闸门打开了。
B.妈妈那张慈祥的面容和那双熬红的眼睛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C.她是我的严师!慈母!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
D.母亲,她将自己真挚的母爱织进了细细的针脚里。
正确答案:C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心灵百叶窗 刘心武
①你的心灵小木屋,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
②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所谓主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敞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③但是,在生命历程的某些时段,,外界所射入的光,未必都是纯净的阳光。你取得了某些成绩,获得了某些收益,于是,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或许令你顿生烦恼,不能冷静自持。这时,口口你的心灵之窗安装了操纵自如的百叶帘,口口你就可以灵活调整那叶片的开合程度,使那些光线恰到好处地透射进来——你需要适度的鼓励之光,以滋润你那在奋进中也许有些疲惫的心灵;你也应该适度地容纳批评挑剔之光,以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④不过,当下的中国人,因成功发财而受到强光照射的,毕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中间状态的所谓“芸芸众生”,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学业的压力、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
的压力,同学间公开竞争与隐性攀比的压力,都不小;从技校或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求职的压力、求到职后工作任务的压力、特别是人际交往间怎么也磨合不好的压力,都会使心灵里蓄满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开大心灵的窗户,增加进光量,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可,作为第一步措施。但天有阴晴风雨,不能总是企盼外光来疗救自我心灵因焦虑而派生出的幽暗低沉;再说,嘹望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这山望去那山高,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固然有激励自己在这以竞争为发展机制的社会中,胸怀抱负艰苦奋斗,以期能跻身“成功人士,,行列的好的一面,但过多地“外望”,欲望膨胀,把心旌弄得噼啪乱卷,也可能会生发出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浮躁乃至非分乏心。这样,就必须采取第二步措施—一安装窗帘,使自己和窗外的光线与风景,保持以能变化的互动关系。
⑤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不仅卷起百叶帘,而且洞开窗库,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当然是必要的,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
⑥但是,在生命的更多时段,还是以心灵之窗的百叶帘,把内心的光线与氛围调节在对自己最恰切的状态吧。如果外界泻入的光线太强,就把百叶合拢一些,保持一派安谧平静;如果外界一时阴雨绵绵,就点燃你的心灯,把你的心灵小木屋照得和平时一样明亮。
⑦你那心灵小木屋的窗户还没有安装百叶帘么?莫迟疑,快动手,赶紧把它装上!
(1)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心灵百叶窗”的理解。(4分)
(2)联系上下文,填A第③段空格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因为 但是 B即使 那么
C虽然 但是 D.如果 那么
(3)第⑥段中加点的“泻入的光线太强一一时阴雨绵绵”分别指代什么内容?(4分)
泻入的光线太强:___________
一时阴雨绵绵:___________
(4)根据本文表达的基本观点,判断下面两句名言能否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并说明理由。(4分)
名言一:胜不骄,败不馁名言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所谓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敞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这句话的认识。(3分)
4.(1)“百叶窗”可以自如地调整叶片开合程度。“心灵百叶窗”是说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状态,面对外界的是非风雨。
(2)D【解析】此题考查根据句子间的关系选用关联词。阅读上下文,我们不难发现两个句子之间是假设关系,因此只能填“如果”那么”,故选D。A、B、C三项均与整个句意不符。
(3)“泻入的光线太强”指代成功发财(取得成绩、获得收益)的时候;“一时阴雨绵绵”指代人生因不如意而心灵蓄满焦虑时。
(4)示例:
名言一可以作为论据。“胜不骄,败不馁”是说取得成绩的时候不骄傲自满,失败的时候不气馁,可以用来论述本文正确面对外物的得失这一观点。
名言二不可以作为论据。“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思”和“内省”是促进自己提高的方式,与本文论述的观点不符。
(5)略。
①你的心灵小木屋,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
②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所谓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畅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③但是,在生命历程的某些时段,外界所射入的光,未必都是纯净的阳光。你取得了某些成绩,获得了某些收益,于是,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或许令你顿生烦恼、不能冷静自持。这时,□□你的心灵之窗安装了操纵自如的百叶帘,□□,你就可以灵活调整那叶片的开合程度,使那些光线恰到好处地透射进来——你需要适度的鼓励之光,以滋润你那在奋进中也许有些疲惫的心灵;你也应该适度地容纳批评挑剔之光,以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④不过,当下的中国人,因成功发财而受到强光照射的,毕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中间状态的所谓“芸芸众生”,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学业的压力、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间公开竞争与隐性攀比的压力,都不小;从技校或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求职的压力、求到职后工作任务的压力、特别是人际交往间怎么也磨合不好的压力,都会使心灵里蓄满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开大心灵的窗户,增加进光量,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可作为第一步措施。但天有阴晴风雨,不能总是企盼外光来疗救自我心灵因焦虑而派生出的幽暗低沉;再说,瞭望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这山望去那山高,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固然有激励自己在这以竞争为发展机制的社会中,胸怀抱负艰苦奋斗,以期能跻身“成功人士”行列的好的一面,但过多地“外望”,欲望膨胀,把心旌弄得噼啪乱卷,也可能会生发出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浮躁乃至非分之心。这样,就必须采取第二步措施——安装窗帘,使自己和窗外的光线与风景,保持以能变化的互动关系。
⑤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不仅卷起百叶帘,而且洞开窗扉,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当然是必要的,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
⑥但是,在生命的更多时段,还是以心灵之窗的百叶帘,把内心的光线与氛围调节在对自己最恰切的状态吧。如果外界泻入的光线太强,就把百叶合拢一些,保持一派安谧平静;如果外界一时阴雨绵绵,就点燃你的心灯,把你的心灵小木屋照得和平时一样明亮。
⑦你那心灵小木屋的窗户还没有安装百叶帘么?莫迟疑,快动手,赶紧把它装上!
1.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心灵百叶窗”的理解。(4分)
2.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因为但是B.即使那么C.虽然但是D.如果那么
3.第⑥段中加点的“泻入的光线太强”“一时阴雨绵绵”分别指代什么内容?(4分)
泻入的光线太强:
一时阴雨绵绵:
4.根据本文表达的基本观点,判断下面两句名言能否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并说明理由(4分)
名言一:胜不骄、败不馁
名言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所谓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畅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这句话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4分)“百叶窗”可以自如地调整叶片开合程度。“心灵百叶窗”是说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状态,面对外界是非风雨。
2.(3分)D
3.(4分)“泻入的光线太强”指代成功发财(取得成绩、获得收益)的时候;“一时阴雨绵绵”指代人生因不如意而心灵蓄满焦虑时。
4.(4分)判断1分,理由1分。示例:
名言一可以作为论据。(1分)“胜不骄,败不馁”是说取得成绩的时候不骄傲自满,失败的时候不气馁,可以用来论述本文正确面对外物的得失这一观点。
名言二不可以作为论据。“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思”和“内省”是促进自己提高的方式,与本文论述的观点不符。
5.(3分)应围绕“外界对人的积极影响”谈。认识2分,结合实例1分。
窗,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从窗口往外看,欣赏屋外的景物。
五岁的时候,我和家人住在乡村的小屋。白天,站在窗前 可以看到蓝天 白云 青山 绿草 我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
七岁的时候,我们搬到海岛。晚上,我伏在窗前,听着海浪拍岸的声音,数着天上的繁星。远处的灯火,像一朵朵闪闪发光的金花,令人神往。
现在,我又从大厦的窗口往外看。马路上有飞驰的车辆,有往来不绝的行人,还有灿烂耀眼的大小招牌,使我目不暇接。
啊!窗外的景物真是变化无穷,它给我的欢乐是说不完的。
1、给第二自然段缺标点处加上标点。
2、用“____”画出一句比喻句。这句把_____比作_____。
3、填空:这篇文章按时间的变化:“_______” “_______” “_______”,分别写了“_______” “_______” “_______”(地点)三处不同的窗外景色。短文写出了景色的变化,也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段落
同学们,当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倚在窗前,会看到哪些景色?会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请仿照短文写一个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 、 。 , 。
2.远处的灯火,像一朵朵闪闪发光的金花,令人神往。 灯火 金花
3.五岁 七岁 现在 乡村 海岛 大厦 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了
4.示例:休闲时光,捧一杯清茶,倚在窗前,看阳光从窗户的缝隙洒进来,窗外青翠欲滴的枝叶上几只鸟儿在放声歌唱。
窗户,对于老北京人度夏而言,很重要。在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的年代,全靠窗户通风透气,让凉爽能进得屋子。以前的老北京,一般人家,大多不是玻璃窗,而是那种花格纸窗。夏日到来,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人家换成竹帘或湘帘,起码也要换上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纱布,好让凉风透进屋里。过去有竹枝词道:“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各家的窗户上安上新纱帘,即竹枝词里说的“糊冷布”。那时候,我们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
对于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曾给予特别的赞美:“京城屋制之美备甲于四方……因地因时,皆有格局也……夏日,窗以绿色冷布糊之,内施以卷窗,昼卷而夜垂,以通空气。”他说的没错,一般的窗户都会有内外两层。只是,我小时住过的大院房子,和他所说略有不同:窗户外面的一层,是花格窗,糊窗户纸;里面的一层,一平到底,糊冷布。这样的设计是有道理的,可以让风尽可能畅行无阻地吹进屋子里。
那时候,在我们大院里,糊绿色冷布的有,卷窗很少见。外面的一层窗是可以打开的,往上一拉,有个挂钩,挂在窗户旁边的一个铁钩子上,旁边还有一个支架,花格窗就支了起来。如此一来,里面的“冷布”,既可挡住蚊虫,又可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
如果夏夜户外正好有树,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摇曳的绿叶枝条的影子,映在窗户纸和冷布上,朦朦胧胧的,变幻着好多图案,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这是在玻璃窗上绝对看不到的景象。
前些日子,读到邵燕祥先生的一则短文,题目叫《纸窗》。他说的是1951年的事情。那时候,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他去那里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好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事后,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胞,几乎可掏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和心情连带一起,写出一种静暄柔美的意境。
对于北京的这种纸窗,燕祥还这样写他自己的另一番感受:“也许明清以后的人才用纸糊窗,也才领略此中的情趣。月明三五照着花影婆要,这是温馨的;若是霜天冷月,把因风摇晃的枯枝的影子描在窗纸上,可就显得凄厉了。”他说得真好,夏天的夜晚,月光把树和花的影子描在窗户纸上,才是美好的温馨的。而且,老北京多用高粱纸糊纸窗。冬天,薄薄的纸窗,是难敌朔风的扑打的。其实,纸窗再怎么好,也是难抵玻璃窗的。纸窗不过是农业时代的产物而已。
后来,我读《燕京杂记》,其中提到一种特殊的窗户纸:“玻璃纸,俗谓光明纸,用以糊窗,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我没见过这种玻璃纸。在我们大院里,倒是看过有钱人家将花格纸窗换成玻璃窗。我家的窗户没有全换成玻璃的,父亲为了省钱,只是在窗户中间一块对开的杂志那样大的地方换成了玻璃,也算是跟随时代的发展吧。我曾为此很有些阿Q式的自鸣得意。尤其下雨的时候,趴在玻璃前看:雨珠打在玻璃上面,又顺着玻璃一颗颗滑落下来,再一滴滴前仆后继地爬上去。这成了我寂寞童年里难忘的记忆。
后读清人杨静亭的竹枝词:“画堂春坐日迟迟,富贵人家得自宜。不待揭帘知客至,疏窗嵌得是玻璃。”不觉笑话自己当初的自鸣得意。人家早在清朝就已换上玻璃窗了,坐井观天的我还以为换上巴掌大的玻璃窗,就是跟上时代了呢。
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没有了,都换成了大玻璃窗。但是,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虽都已锈迹斑斑,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任其风吹日晒---是那个逝去年代的夏日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我问旁边的年轻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他们一问三不知。
如今,大院早已拆干净了,老北京那种花格窗再也见不到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从窗户之于老北京人度夏的重要作用起笔,再点出以往老北京普通人家大多用花格纸窗的事实,呼应标题,领起下文。
B. 文中援引关于北京纸窗“月明三五”与“霜天冷月”之夜迥异氛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前者那种美好、温馨氛围的喜爱。
C. “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看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之后的喜悦心情。
D. 文章以“花格窗”为线索组织材料,既叙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插入他人的生活体验,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
8. 文中两处引用竹枝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章结尾一段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7. C
8. ①第一处引竹枝词,是为了说明“糊冷布”即安纱窗之俗由来已久;第二处引竹枝词,是为了说明有钱人家(富贵人家)安玻璃窗也由来已久,自嘲当初的自鸣得意。②两处引用竹枝词,都扣合题意,通过相关知识的补充介绍,开阔读者视野,增强散文的可读性;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典雅而富有诗意。
9. 不能删除。理由:①从篇章结构看,结尾一段写的是“如今,大院早已拆干净了”之后花格窗再也见不到的现状,与上文“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花格木窗为玻璃窗替代的情况相呼应,形成时序的递进,呈现了花格窗消失的无奈现实。删除后,文章结尾显得仓促。②从情感内涵看,从上文花格木窗的“早都没有了”到“再也见不到了”,反复咏叹,增强了怀旧的怅惘意味,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发展进程中古典情致日渐消亡的叹惋之情。删除后,缺少一唱三叹,余音袅袅的韵味。
①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
②初听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不太理解。
③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那年月,尽管父母从早到晚辛勤劳作,日子还是过得非常紧巴。我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屋,每天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定首先光顾我的床头,毫不吝啬地将刺眼的阳光洒在我的床上。可那个时候,我一点都没有被阳光沐浴的快感。我一直想离开这个木屋。
④父母生养了我们姐弟三个。为了让我和哥哥能够上学,大姐早早就抛下她心爱的书包,和父母一起种地耕田,可是供我们兄弟二人读书的费用还是无法攒够。我初中毕业时,考取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我回家把喜讯告诉了父亲,原以为他会像我一样兴奋,谁知他却沉下了脸,默不作声。我无法读懂父亲的表情。哥哥刚刚高中毕业,高考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又找不到工作。几年来,我们兄弟已经把家里都榨得干瘪了。
⑤抽完一袋水烟,父亲干咳了一阵,差点喘不过气来。一会儿,他头也不抬地说:“迹是读师范吧,读师范不用交学费。”我感觉得到,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东西哽在他的喉咙里。此前,我曾经跟父亲说过,我要读高中,考大学。当时,父亲只是说,看情况,尽力吧。我以为父亲答应让我读高中了。谁知道,在我尽力考上高中之后,他却说出这样的话。A我不说话,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后。父亲终于稍微把头抬起,可能是想看我是否已经走开。当我的目光与父亲相遇的一刹那,我惊呆了。我分明看到父亲的眼里满是泪水。一个从来不把困难当困难的汉子,竟然在自己儿子面前,流下了如此无助的泪水!B我再也说不出话。
⑥开学的时候,我背着一只破旧的木箱,独自一人走进了师范学校的校门……
⑦四年的师范校园生活,父亲那盈满泪水的眼,始终在我的身后注视着我,促使我更加努力。不敢有一丁点马虎。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了。我充满信o地到县里报到。凭我的能力和成绩,是完全可以被安排在县城学校的。可等到分配方案下来的时候,我却被安置回村里的小学,被告知遵照的是生源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我原来真的是被安排在县城的,可又被别人顶替了,才有了那个堂而皇之的“原则”。
⑧想到大学梦的遥不可及,县城学校的工作又被人顶替,我悲伤至极,可又无可奈何。
⑨父亲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回就回吧,有什么不好呢?”稍顿一下,父亲又说:“该是你的,总是你的。”阳光穿过木屋的木篱缝隙射进来。父亲看着那一束束亮汪汪的阳光,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当时,我并不太在意父亲这句话。
也听不懂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只觉得父亲在自欺欺人。
⑩在村里小学教书,虽然心有不甘,但想想父亲那么多年来勒紧裤带,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怨言,也就释然了。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父亲,对得起含辛茹苦养育我的人。我一心扑在教学上,简直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教学之余,我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梦想。上千个夜晚从未放弃灯下苦读。三年后,我终于通过自考捧回了沉甸甸的大学本科文凭,圆了我的大学梦。此时,父亲开朗的性格又回来了。每次我回到家,他都套有一搭没一搭地说:“找到你该去的地方了吗?”我听出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了,他是警告我、鞭策我,要我更加努力。
?因为工作出色,我被调到县初中任教。斗转星移,寒来暑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圆了他们的青春梦想,也成就了越来越优秀的自己。当我站在“省优秀教师”的领奖台上,台下掌声如潮水般响起……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苦难、挫折都在汗水的浇灌下开成了花朵。
?“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父亲的这句话,我现在觉得很有道理,我终于明白;阳光永远是最公平、最无私的。谁早起谁就早拥有;谁要是不愿睁开眼睛,谁的天就永远不会亮堂。
16.请梳理文章第④段一第?段的情节。(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通过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3分)
18.请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3分)
我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屋,每天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定首先光顾我的床头,毫不吝啬地将刺眼的阳光洒在我的床上。
19.请分析第⑤段中A、B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4分)
A我不说话。
B我再也说不出话。
20.请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几年来,我们兄弟,已经把家里都榨得干瘪了。(2分)
(2)才有了那个堂而皇之的“原则”。(1分)
21.请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
阅读答案:
16.(1)“我”考上了县里重点高中,却只能读师范学校。
(2)“我”以全优成绩毕业,却被安置回村里的小学任教。
(3)“我”被调到县初中教书,成为省优秀教师。
17.贫穷、勤劳、老实本分、开朗(豁达)、坚忍(坚强)、爱孩子、教子有方的父亲。(答出6点即可)
18.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突出了“我”家居住环境的简陋,生活的贫困,烘托出“我”苦闷的心情,为下文“我”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19.A:“我”对父亲让“我”放弃读重点高中而去读师范学校的不满,不理解。
B:“我”理解了父亲,知道了他的痛苦与无助。
20.(1)“我”和哥哥读书花尽了家人竭尽全力挣来的钱。
(2)别人为顶替“我”而找的借口。
21.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开头),深化(升华)主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希望是永远存在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个人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就会取得成功。相反,要是在困境中看不到希望而放弃了努力,就永远不会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分)
心胃痛一证,《内经》条目甚多,先辈名公,分为九等,极为详尽。《金鉴》遵之,编为歌诀而莫不有虚实之分,可谓无遗蕴矣。
曾忆邻村有医士姓王名维藩者,余同谱弟丹文茂才之族叔也,故业医.货药饵。邻有妇人病胃痛者请王治之,王用《海上方》中失笑散,服之立效。后凡有患心胃痛者。王辄以失笑散治之,效否各参半。王素食洋烟,一日自觉胃痛,亦自取失笑散服之,痛转甚,至夜半痛欲裂,捣枕椎床,天未明寂然逝矣。
因思失笑散为逐瘀之药,王之邻妇必因瘀血凝滞,故用之立效。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若概以失笑散施治,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王用失笑散不知曾杀几人,故己亦以失笑死,殆冥冥中之报也。业医者,可不多读群书,以求其是乎。《醉花窗医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金鉴》遵之( ) (2)邻有妇人病胃痛者( )
(3)王辄以失笑散治之( ) (4)殆冥冥中之报也( )
2.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是___(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故业医,货药饵。
(2)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4.医士王维藩服用失笑散丧命,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2分)
5.文中王维藩的悲剧不仅在治病用药中发生,在其他方面也不乏这样的事例。请另举一例并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1)遵循,遵从(2)得的病(3)就(4)大概(每个解释1分,共4分。)
2.心胃痛。(2分)
3.(1)原来以行医为业,买卖药材。(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评分要点:故、业、货。)(2)又不去追究到底是虚症还是实症,这样的(医生)不妨害病人的性命(的情形)是不多的。(3分,译出大意给分,评分要点:求、几何、误。)
4.没有弄清病因,胡乱用药。(2分)
5.例子恰当1分,分析正确2分,共3分。
窗
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1.为加点词注音。
俯瞰( ) 五彩斑斓( )( ) 斗妍( ) 栩栩如生( )
2.为什么同是在一个位置,一位病人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窗外世界,另—位病人看到的只光秃秃的一堵墙?
3.看到窗外世界的病人,为什么要栩栩如生地向同室的病友描述所见?这位病人具有什思想性格特点?
4.靠窗的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课文哪里点明了其死不属意外的原因?(摘出原文语句回答)
5.你认为只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的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kàn bānlán yán xǔ
2、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那“另一位病人”用眼去看,当然只看到墙。而靠窗的病人是用心去“看”,是用?“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3、一方面是借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一方面是借以唤起病友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意识,激励病友顽强地与疾病斗争,生存下去。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关心别人、意志坚强的人。
4、开头点明了“他们的 病情都很严重”。
5、是一个同样热爱生活然而自私的家伙。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正”字计数不仅字形方正简洁,还满足了人们对“执行公正”“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选自《知识窗》 有删改)
16.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
17.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
18.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_____
19.结合全文,谈谈“正”字计数法的高大上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答:______
参考答案:
16.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评分标准:每点1分。
17.列数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正”代表了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评分标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18.不能删掉,“绝大多数”从数量上限制,表明了大部分人生来就有十根手指,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去掉后就表明所有的人生来就有十根手指,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绝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作用1分,结合语句说明含义1分。
19.示例:①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②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④“正”字的计票方法被商家和选举机票所借鉴,广泛应用。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
评分标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27.第1段表现出小的时候"我们"的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28."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结合句意,分别说说加点的两个"长"的含义。3分
答: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
答: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1."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用用一两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天真、充满幻想、好奇等。(答对1个即可给分)
28、长①:生长;长②:长短的长;高。
29、"天天往园地里跑"表现了"我们"盼望种子快快发芽的急切心情。"高兴地大呼小叫"表现了"我们"看到新苗破土而出的兴奋心情。
30、陡峭的路;漫长的路。(符合文意,句子通顺即可给分)
31、示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贡献。
32、点明中心(或:揭示主旨;点明写作目的;深化主题,等等)。
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楼上有一窗子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谐调,显得格外的刺眼。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窗不但没得到及时的维修,反而又增加了几个带烂玻璃的窗子……
这一发现使她的心中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这就是凯琳著名的“破窗理论”。
换句话说,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异常优雅整洁、地面非常干净的环境中的时候,环境的优美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的提示:这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手乱丢纸屑皮壳;但是,如果有人丢了废纸,且没有人来及时清扫掉的话,对于其他人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暗示:原来这里是可以丢废纸的,丢的愈多对后来者来说就愈有一种纵容感。
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很快这里就会成为一个大垃圾箱。
凯琳是研究犯罪心理的,虽然她说的是外在的恶劣环境也是导致一个犯错或犯罪的诱因,但是,我觉得这个原理也适用于人内在的心灵。
其实,人的心灵就如这样的一座整洁美丽的大楼,如果当初有了一扇窗子的玻璃破了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那么,久而久之,这座大楼就有可能变得千疮百孔……
由“破窗理论”,我想到了另一个心理学家威尔逊所讲到的“护花原理”。
原来在威尔逊生活的那个城市里有一座公共花园,每当春天繁花盛开的时候,当然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来此驻足欣赏。
然而,让人可恼的是,游客中总是会有一些不自觉的摘花者,甚至许多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她的美丽,就被折了下来。
这些花朵有些被游客带走了,有些就被抛在了花园里,好不让人心疼。
尽管公园的管理者在公园里写了许多的牌子,如:“摘花可耻”、“禁止折花”、“摘了花朵,丢了修养”等等,然而,人们似乎对这样的牌子视若无睹,照折不误。
后来,公园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学家威尔逊,向他诉说了苦衷。
威尔逊说:“你何不转换一个角度来提醒人们呢?”于是,他亲手为公园写了一些警示语,如:“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上帝是花之美的缔造者,你是花之美的保护者”等。
于是,公园的管理者就用这些诗一样优美动人的警示语换下了以前的牌子;从此,这个公园里的情况发生了骤变,折花的人也骤然减少。
后来威尔逊这样解释说:“花园的美丽,需要人们用心灵的美丽来护持,你欣赏了他人品格的美丽与高贵,他自然就会付之以等价的行为来回报你的欣赏。”他的话,就被人们称之为“护花原理”。
“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育人,“护花原理”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育人,但是,这两者的共同点都强调:外在的和谐必须与内在的和谐相统一。
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不管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还是一个学校里的教师或者一个家长,你若想得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就不能忽视环境育人的破窗理论和心灵育人的护花原理。
1.请你结合社会生活的某种现象,用通俗易懂的话对“破窗理论”或“护花原理”加以解释。
(解释一个词语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中的原句回答“破窗理论”和“护花原理”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划线句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中关于公园前后使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警示语,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读了本文,请你结合你校校园环境的实际情况,向学校领导提出一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结合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现象谈,符合“破窗理论”或“护花原理”的内涵即可。
2.“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育人,“护花原理”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育人,但是,这两者的共同点都强调:外在的和谐必须与内在的和谐相统一。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生答 “承上启下”或“过渡”也可)
4.前者语言生硬,令人反感;后者引人向善,语言委婉,更易让人接受。
所以,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艺术。
(从其它角度谈,言之成理也可)
5.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文章内容,从合适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①人的生活目标,往往决定他对风景的看法。
②然而人人看法有异。就如朋友说,山海只是属于假期的,是一种遥远的风景。
③还有些朋友,当看到某些挂历上的遥远之处,就会向往住在那里的人们,说他们幸福,能世世代代拥有好空气、天然的水、无污染的宽阔土地,还有真实又自然的食物。但假如那时真有一位神能给予法力让他眨一下眼就梦境成真,我打赌他眼睫毛都不敢动一下。并非风景遥远,而是,向往只不过是都市人一种用来松弛身心的精神瑜珈,尤其在冷气房里,在场面撑得十分疲倦的会议之后,在周末下着狂风暴雨的窗外,心里有点毫无着落的感觉涌来,那种都市人常有的习惯性风景幻想就会变成虚拟场面。
④我想,对于风景我是绝对执著的。风景的虚实其实都在于个人的感受。有些人不满15岁就向自己放下承诺,非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干出一番事业闪烁峥嵘不可。这么美好的理想也真叫人动容,只可惜35岁之后再去找回这些人,就知道周而复始的不过是黄梁影子。
⑤也有人,或许很早就向往另端无边的宽阔,这有时也许会让我们看到一些早熟的诗人或灵气浪漫的画家。可惜预告片虽多,真正上演的机会甚少;有也是快上快下,大浪冲几回,社会出入口处只有整齐的队形。
⑥现实就是如此。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该重新衡量环境的选择时,身边的种种现实,早已架构成层层阻碍。况且,人一出世就有许多等着接收的附赠品,宗室籍贯、文化背景,以及许多不能脱身的责任与承诺,通常都是在人还没有能力为自己编剧之前就纷纷而至的。戏演下来,就给自己无法离场的借口,除非大限突至。就算年轻人向往翅膀,年幼少小也无可奈何,只得渐渐投入现实,不久也就同而化之。什么当年看法,什么第三种角度,统统置于脑海底层,要它重浮见光,恐怕真要等到老去,偶尔站在窗旁还要有颗流星经过的晚上才有机会了。
⑦其实也没有谁是不能离场的。世界不会因谁的离开把头扭转一下。我们从小就向往的风景,也一直都处在它们该在的地方,关键只是“可有勇气接近它”。我想人人都该清楚这个事实:“我活着的价值就只有我自己最清楚,甚至不是我的神。”就凭这点,谁都可以重新编剧并设换场景,这片不行,只要还有勇气,当然,还要有条件,就该速换速决了。就如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说的:“取道于迟疑徘徊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存在之室。”
⑧真要一窗适合自己的山海,除了你自己,真的,没人能给你。
(1)文中的“风景”具有双重含义,请给予解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说,对风景的看法“人人看法有异”。文章是如何展开阐述的?请梳理层次,分4点陈述每一层次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⑥段中说:“戏演下来,就给自己无法离场的借口……”在第⑦段中又说:“其实也没有谁是不能离场的。”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以“一窗山海”的风景作比喻,贴切、形象。第①段开门见山,提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最后一段作者用自己的认识印证了这一观点。
B.“在场面撑得十分疲倦的会议之后,在周末下着狂风暴雨的窗外,心里有点毫无着落的感觉涌来”,表现的是现代都市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烦燥不安的心理。
C.没能觅得“一窗适合自己的山海”是不幸的,“等到老去,偶尔站在窗旁还要有颗流星经过的晚上”回想起来,就难免有“少小无成老大悲”的况味。
D.“取道于迟疑徘徊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存在之室。”作者给塞万提斯这句话赋予了深刻的哲理含义,表明了缺乏勇气就永远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的道理。
E.文章采取了随笔的形式,语言生动,文思敏捷,具有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表现了对人生之“风景”的思索与追求,读之妙趣横生而又含义隽永。
答案:
(1)“风景”既指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指人生的美好理想和目标。
(2)①有的人向往的风景,仅是一种虚拟的幻想。②(和虚拟的幻想相似),有的人很早就抱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但终究没能实现。③目标和理想夭折的原因,在于被现实环境和自身文化背景同化。④目标和理想的实现主要靠自己,要有勇气,能及时调节。
(3)不矛盾。①前者是说,人们常借口现实束缚而无法摆脱(结果往往是被现实所同化)。②后者是说,(只要有勇气,能及时调节),人们还是能从现实的束缚中摆脱的。
(4)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