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印记》阅读原文:
①中秋的月又圆了,一片寂寥的心空,却飘过朵朵思乡的云。原因无它,来美多载,虽然月圆月缺与故国的无异,然而,中秋那特有的味道却又不尽相同。还好,在华人集聚的旧金山,每年中秋节,总有不少有关中秋节的活动,慰藉了中华儿女节日的乡愁。譬如在中国城,少不了的摆街集市,这是一年之中过节的重头戏。每逢中秋佳节,人们扶老携幼早早来到了唐人街。此时,几条街道早已人声鼎沸,五花八门的商铺,有吃的,用的,穿的,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秋神话故事在舞台上轮番上演。此时,那引人注目的舞狮,揭开了中秋佳节的序幕。几只活色生香的狮子,身披五彩麟毛,伴随着时紧时舒的锣鼓,腾挪跳跃,翻滚卧伏,生龙活虎的身段,灵巧盎然的节奏,将密密麻麻的观众牵进中华文化浓浓的氛围之中,一起来共庆中秋佳节的欢乐。当然,没忘了到中国城的店家,从那琳琅满目的月饼中买下一盒,精挑细选出其中的一块,咬下一口,细细品着,说不上来感觉,总找不回一种难言的表达。当然,若论那月饼的质量,没说的。甜而不腻,油而不肥,再咬一口,仍是一腔欲说还休的无言。
②夜深了,遥望中天明月,思绪又飞到了几次回国过中秋的印记。
③那年,中秋时节刚好回到故乡,适逢台湾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回到福建永春县桃城镇上村寻根谒祖。月圆时节,有关单位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海峡中秋诗会》,我也参加了。当夜色缥渺,华灯初上,会场里早已人山人海。我惊讶于还有这么多人钟情于诗,钟情于诗的中秋。当然,以乡愁诗人而风靡了海峡两岸的余光中,在诗会上不能不朗诵他那首家喻户晓的《乡愁》。当空中荡起“……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时,我的乡愁早已不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是早被淹没在两岸日益强劲的交流的汪洋大海之中了。那年的中秋,我尝着诗一样的月饼,沐着诗一样的月光,度过,度过了。
④记得又一年的中秋,真没想到竟在长城的八达岭上过。中秋之夜,我们一伙被招待在那儿欣赏中秋晚会。长城逶迤在夜色之中,若隐若现,显得更加神秘伟岸;秋风瑟瑟,让彩灯摇曳着寒意,倍增了游子心中的惆怅。演出节目精彩之极,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丰富可口。美酒良辰,大家在朦胧的月影下,频频举杯,为了今日的友情,也为了明朝的祝福。那晚,虽然圆月只露了一下脸,便宵遁而去,然而,一轮明月的亲切,却圆圆满满在异乡归客的心中。
⑤今年,中秋的月又圆了。屈指一数,这是我来美后的第二十五个中秋。翻过一页又一页中秋的书卷,整整四分之一的世纪!不管在何处过中秋,佳节的美好,团圆的泪花,都已成为生命中一页无法抹去的印记。此时,自己写的诗句又恍然浮出:“旧居的徘徊有许多身影/很整齐很参差着/中秋的月光/那是岁月那是印记/童稚了青春美丽了往事……”
《中秋印记》阅读题目:
1、文眼是揭示文章主旨,涵盖全文内容的关键句子,请指出本文的文眼。
——————————————————————————————————————
2、本文题为“中秋印记”来选材,作者是怎样将这些内容组织成篇的?
——————————————————————————————————————
3、第③段末句说“那年的'中秋,我尝着诗一样的月饼,沐着诗一样的月光,度过,度过了。”为什么说是“诗一样的月饼”“诗一样的月光”?
——————————————————————————————————————
4、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晚,虽然圆月只露了一下脸,便宵遁而去,然而,一轮明月的亲切,却圆圆满满在异乡归客的心中。
——————————————————————————————————————
《中秋印记》阅读答案:
1、不管在何处过中秋,佳节的美好,团圆的泪花,都已成为生命中一页无法抹去的情形。
2、一是旧金山每年中秋的活动,二是两次回国过中秋的情形。
3、作者按照“眼前”→“回忆”→“眼前”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每部分都有明显的标志词:开头用“中秋的月又圆了……”领起,中间用夜深了,遥望中天明月,思绪又飞回到了以前几次回国过中秋的情形“展开回忆,篇末由”今年,中秋的月又圆了“回到眼前。
4、月饼、月光是中秋最为典型的景物,那年中秋,”我“参加了盛大的”中秋诗会“,”诗一样的“突出了中秋诗会留在作者心中的美好印象。
5、内容上:全句借用圆月书写了“我”能回国过中秋的喜悦心情。
形式上:“只露了一下脸,便宵遁而去”用拟人手法,把圆月写的亲切可爱:“圆月满满”的叠用、活用,强调了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