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灿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日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记录。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灿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关人”。
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行家”的成就在“名家”之上,“行家”指的就是本色派,“名家”指的就是文采派。
B、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语言材料,创造出一种质朴、自然、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戏剧语言。
C、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注重戏剧语言的设色加工,词藻富丽,文采斑斓,充满诗情画意,又不乏生活气息。
D、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元杂剧,与唐诗、宋词、明清传奇一样,都体现了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2、根据文意分别简要概括本色派与文采派的关系、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以及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上文对“本色派”或“文采派”的论述,从下面三段曲词中任选一段,分析其所体现的流派特点。(200字左右)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长亭送别”)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韫湿做重重叠叠的泪。……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悃悃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①关系:文采派是在本色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当行;
②价值:共同使元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或共同代表了元杂剧的艺术成就)。(意对即可)
3、“滚绣球”一段是慷慨激昂的本色派的.代表。其字句犀利,直抒胸臆,毫不拐弯抹角地怒斥着“天地”,直接地表达着心中强烈的情感,给人以全身心的冲击与震撼。其行文齐整,直呼“天地”,营造出极大的气势,而这种气势正是窦娥心中满腔的怨恨冤情的哭诉。“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呼喊直白而凄厉,“怕硬欺软”“顺水推船”的指斥锋利而悲愤,为剧情的跌宕和窦娥凄惨的身世服务,塑造出生动而富于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其文字字字珠玑,句句曲尽人情,令听者无不动容,情不自禁地为主人公的命运而叹息和不甘。这便是当行派直抒胸臆最大的特色…一直白而富感染力,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
王实甫《两厢记》——文采派——文采灿然,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一结合“端正好”具体分析:
“端正好”一段体现了“文采派”文采灿然的艺术特色。该段是《两厢记》“长亭送别”开头的景物描绘与离伤氛围的渲染。“碧云天,黄花地”明显化用范仲淹词“碧云天,黄叶地”而熔铸成流畅的曲词;“西风”“北雁”“霜林”都是唐诗宋词中烘托离别情绪常见的意象,铺叙委婉,华丽秀美,突出体现了“文采派”的语言特色。“总是离人泪”不仅嵌入诗词情绪,更将其点化成唱段中和谐清丽的重要部分,为主人公抒发依依惜别、痛彻心扉的情感服务,体现了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文采派”注重语言文学加工,将诗词与生活语言融为流畅和谐的唱段、长于抒情的诗意特色在此段中彰显无疑。
王实甫在《两厢记》的“端正好”中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文采派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变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中的“叶”为“花”,通过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莺莺痛苦压抑的心情。满地堆积的黄花,凄紧的西风,南飞的大雁,不正为后文的抒情渲染出一种断肠的凄美吗?而“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秀丽典雅,含蓄悠长的语言更是在流畅的曲词中尽显了“文采派”如“花间美人”般唯美灿然的特点。
“叨叨令”属于文采派作品。初读下来便可觉得其生活气息之浓厚,尤其是儿化音的使用,充分体现出文采派也是以本色为基础的特点。细细品味,便可见其句式之工整,说明作者在将这些极其生活化的语言人戏时也是下足了一番功夫,才点化成为如此清丽谐美的唱段。“熬熬煎煎”“恓恓惶惶”等叠音词的使用,不仅使其唱词极富韵律感,读之上口易被观众接众,更是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将二人在长亭依依惜别时的留恋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将文采派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之特点表现了出来,令人常心悦目。(分析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