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阅读答案

刘莉莉

“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沉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一种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一种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都能弹奏古琴。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物质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1.C

  2.B

  3.B

“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论及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的理由时,总离不开对它的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当然也不例外。由于人是非物质文化创造及发展中能动的主体,因而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取向又总是由人的`动机及目的所决定的。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不同的思维特点则形成不同的行为理念。因此在非物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就特别地体现了人的物质目的与精神需求相共生的行为理念和原则。这使非物质文化的价值体现,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实用与审美,正是非物质文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价值体现的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的民族性和民间性就表明了它不属于现代文化,而属于传统文化。大众文化是现代文化的突出代表。大众文化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在特定时间内在大众媒体和广大人群中普遍流行的文化。但大众文化缺乏深层性、持久性和稳定性,人们接受一种大众文化更是出于从众和外在的冲击力,而不是内在的、深层次的文化需求。非物质文化的民族性和民间性决定了它不会像大众文化一样在大范围内很快流行起来,它缺乏大众文化流传的普遍性、快速性、时尚性和强大性。但非物质文化深深根植于民间和人民的心灵深处,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传统,是特定民族在同自然、社会和人的长期交往中所凝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及理想信念。

  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不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上说的,而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是否依赖于物质形态而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指文化存在的本质形态。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就是物质文化,如文物、古建筑等;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则是精神文化,如思想、知识等。而非物质文化不是物质形态文化的否定式,而是指无须以物质形式为表现和传承的文化。精神文化虽然不是物质形态文化,但也不等于非物质文化,大部分精神文化是通过物质媒体进行表现和传承的,只有部分精神文化才是非物质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不可能存在;任何一种文化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传承,否则就会消失。物质文化是外化并凝结在物质材料上的,并通过物质材料来表现、传播和传承,因而,物质文化是静态文化、固化文化。而非物质文化无须外化和凝结在物质材料上,也无须通过物质材料来表现和传承,而是通过口头讲述及亲身行为等来直接表现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的表现和传承的动态性或活态性虽然不具有物质文化的表现和传播那样大的规模与范围,但却具有物质文化表现和传播所不具有的优点。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单靠音像资料的保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使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实际上,正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使人类的文明如此绚丽,非物质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朵盛开的奇葩。要真正有效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在于使那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保存和传承下来,而且更在于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交流,扩大其影响。非物质文化一旦被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和认同,非物质文化的民族性意义和作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就是非物质文化在其民族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世界性的含义,对世界其他民族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的目的。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节)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这一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在物质层面的价值体现为实用,在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为审美。

  B.非物质文化遗产单靠音像资料的保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使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

  C.非物质文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D.非物质文化一般属于民族文化,存在于民间,是特定民族在同自然、社会和人的长期交往中所凝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及理想信念。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是物质文化,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不是物质形态文化,也不是非物质文化。

  C.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材料来表现和传承,非物质文化无须通过物质材料来表现和传承。

  D.只有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交流,扩大其影响,才是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

  7.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从“超级女声”开始,各地电视台争先恐后推出选秀节目形成的选秀文化,具有大众文化的普遍性、快速性、时尚性和强大性的特点。

  B.百事孝为先,孝道文化是通过《孝经》等物质媒体进行表现和传承的精神文化。

  C.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是以茶的形态存在的,所以它属于物质文化。

  D.口技、说书、京剧、庙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根植于民间和人民心灵深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传统。

  阅读答案:

  5.B(叙述的对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非物质文化) []

  6.C (A项,原文说非物质文化不是物质形态文化的否定式;B项,原文说只有部分精神文化才是非物质文化;D项,只有……才关系不当,另外“原文非物质文化一旦被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和认同……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的目的。)

  7.C(不能以茶的形态决定它属于物质文化,茶文化也有属于非物质文明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