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阅读答案

莉落

宋史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言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选自《宋史 许将列传》)有改动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点的字::

  会治太学虞蕃讼 会: 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举:

  及至北境 及: 以将知审官西院 知:

  【小题2】.翻译下列文字:

  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小题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许将的才干?请简要回答。

  答案

  【小题1】赞赏;全;等到;掌管

  【小题1】(如果)不能用言辞使(契丹)折服,这将会毁坏我大宋的名声。

  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掌管蕲州。

  【小题1】文才卓越:从欧阳修欣赏她的文辞,宰相宰相善其志可以看出。

  有勇有谋:从他出使契丹前精心准备,出使后同契丹使者比武可以看出。

宋史阅读答案2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答案】

  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宋史阅读答案3

  宋史梁鼎传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徒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人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文中加点的词语迁徙拜分别表示升职、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书体。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他得到皇帝不一样的赏赐。

  B.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被朝廷派去核查拖欠赋税的情况,免除了很多赋税。、

  C.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朝廷下令照办,后来朝廷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D.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5分)

  (2)鼎奏运成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5分)

  参考答案:

  10. D(原文标点: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11. B(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错,应为一般有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几种体例)

  12. C(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错,舆论的意见与梁鼎相反,且舆论的发出是在朝廷同意梁鼎的意见后)

  13.(1)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不听从他的安排。(得分点:既、移文、乖当、规画,各1分,句意1分)

  (2)梁鼎上奏请求运咸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薪粮。(得分点:实边、与、俟、易,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任吉州知州,百姓有个叫萧甲的,横行奸诈,成为百姓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流放到偏远地区。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写在《食货志》中。调往陕西。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犯事而被降三级官职。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真宗登基,恢复原来官职。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一个月后,授任右谏议大夫。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触犯禁令买卖池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不听从他的安排。

  梁鼎上奏请求运成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曾写《隐书》三 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宋史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9分,每小题3分)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10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参考答案:

  7.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

  8.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康保裔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D

  9.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站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故选D

  10.(10分)

  (1)(5分)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2)(5分)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

  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译文: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打李筠,又死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不久又作代州,又做深州刺史,还做过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诏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拿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裔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面临大难不能苟且偷生。”于是就决战。打了两天,杀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来,所以战死了。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震惊难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奉旨谢恩说:“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给我们,我们就感到侥幸了,我们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说完就流泪哭得爬不起来了。皇帝悲伤地说:“你爹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重。”然后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战死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

  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却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到契丹兵交战,康保裔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个将领都损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回到军屯,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宋史阅读答案5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繇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因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

  钦宗立,吴敏用事,以昌猛厉径行为可助己,自散地授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道拜兵部侍郎,进户部尚书,领开封府。昌遇事奋然不顾,敢诛杀。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

  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阙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

  昌再尹京,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而纵博弈不之问,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

  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须大臣报聘。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傥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行次永安,与金将黏罕遇,其从者称閤门舍人,止昌彻伞,令用榜子赞名引见,昌不可,争辨移时,卒以客礼见。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删改)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B.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C.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D.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在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自此之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显谟阁直学士”,宋官名,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崇;是一种实衔,更是一种荣誉称号。

  D.“谥”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

  B.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因被王黼看重,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后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C.李纲被罢免后,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府尹王时雍没能力赶走人群。

  D.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于是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最后被士兵杀死,并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5分)

  (2)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5分)

  【答案】

  4.B根据有关的标记就可以断出来,“恶少年、官民家、金帛”这几个名词不是作主语就是作宾语,根据前后语境,“昼为盗”应该放一起,排除A、C;“且”句首一个标志词,前面段,所以选B。

  5.C结合语境“自散地授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可知,显谟阁直学士是“一种虚衔”的意思,而非“实衔”,故选C项。

  6.B“因被王黼看重”错,不是“看重”,而是“中伤”。

  7.(1)吴敏料想聂昌不为自己所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只不用聂昌。

  (2)有人认为这是官府应禁止的,聂昌说:“姑且随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

  参考译文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因为蔡攸的推荐,被授命为秘书郎,提升为右司员外郎。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以直龙图阁身份任湖南转运使,回到京师任太府卿、户部侍郎,改任开封尹,又重任户部侍郎。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衡州。

  钦宗即位后,吴敏执政,认为聂昌行事猛厉有助于自己,在他闲居时任命他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在上任途中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兼任知开封府。聂昌遇事奋然不顾,敢于诛杀。吴敏料想聂昌不为自己所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只不用聂昌。

  李纲被罢免,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遇到内侍就杀死,府尹王时雍赶不走人群。皇帝让聂昌出宫去宣谕旨意,人们相继听命。王时雍打算把陈东等人关进牢狱,聂昌极力坚持不同意,才停止此议。

  聂昌再次出任京尹,有些坏少年作乱,白天做强盗,进入官吏百姓家抢金帛,离开时,把两三个自己同党绑起来,声称捉贼,手持兵器穿街过巷,于是解绑,把掠来的财物分光离去。人民不得安居乐业。聂昌把他们全部正法,却放纵赌博不问,有人认为这是官府应禁止的,聂昌说:“且随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聂昌原名叫作“聂山”,到这时,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于是命名他为“昌”。

  遇到金人再次议和,割让两河,必须由大臣出使报聘。诏令让耿南仲及聂昌前往,聂昌说:“两河民众忠义勇劲,万一不服从,一定被他们捉拿不放,我是死不瞑目啊。如果和议不成,我就分遣属官,督促勤王之师入京护卫。”皇帝同意了。走到永安时,与金将粘罕相遇,他的随从自称閤门舍人,阻止聂昌相见,命令用牍子赞名相见,聂昌不同意,争辩多时,最终以客礼相见。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绛州兵马钤辖赵子清指挥士兵杀害聂昌,并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终年四十九岁。建炎四年(1130),才追赠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号为忠愍。

宋史阅读答案6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j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降诏奖谕,寻令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一》,有删节。)

  4.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招抚司克日进兵 克:约定 B.诸军乃可安行无虞 虞:忧患 C.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 致仕:退休 D.遇郭、李兵裹创旋 旋:立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毕再遇智勇的一组是 ( )

  ①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 ②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 ③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 ④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 ⑤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 ⑥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

  A ① ③ ④ B ② ④ ⑤ C ① ② ⑥ D ③ ⑤ 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毕再遇的父亲经多次提拔,最后官至武义大夫。毕再遇则是靠父亲的恩荫做的官,他武艺出众,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B.毕再遇用声东击西、分化瓦解等策略,很快攻下泗州的东西两城。当上级奖赏他时,他却表现出一种以国事为先、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和气度。

  C.攻打宿州的郭、李部队出师不利,毕再遇听说后立即率部驰援,与陈孝庆部会合,一起截击追击而至的金军,杀敌众多,大败金军并安全撤离。

  D.宋金两国议和后,毕再遇屡次上疏,表达告老还乡的愿望,但皇帝对他仍是极力挽留,不仅表彰奖励,还多次为其加官晋爵。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4分)

  (2)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3分)

  (3)累疏乞归田里(3分)

  参考答案:

  4.D(旋:回来。)

  5.C(③和⑤都与毕再遇无关)

  6.C(与陈孝庆部会合,一起截击追击而至的金军与原文不符。)

  7.(10分)

  (1)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精神激励他们,(然后)进军逼近泗州城。(4分)

  (飨薄译对各给1分,激以忠义介词结构后置句译对给1分,句子通顺1分)

  (2)毕再遇督促士兵急速前进,到灵壁驻扎(3分)

  (疾趋、次 译对各给1分。)

  (3)多次上疏请求退休还乡 (3分)

  (累、疏、田里 译对各给1分。)

  附:参考译文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父亲毕进,积累官阶做到武义大义。毕再遇靠父亲恩荫补授官职,隶属侍卫司马,武艺超人。孝宗召见他,十分高兴,赏赐他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皇上下诏进行北伐,派殿帅郭倪招抚(收复)山东、京东,派遣毕再遇与统制陈孝庆攻取泗州。毕再遇请求挑选新刺字的敢死军作前锋,郭倪将八十七人交给他。招抚司限定日期进军,金国人听到消息,关闭榷场、堵塞城门加以防备。毕再遇说:敌人已经知道我方出师的日期,打仗要出奇制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其不意。陈孝庆听从他的建议。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精神激励他们,(然后)进军逼近泗州城。泗州有东西两座城,毕再遇命令将兵器旗帜船只在石屯下排开,像是要攻打西城,自己却带领手下士兵从陟山抄近道到达东城南角,率先登城,杀敌数百人,金国人大败溃散,守城的人打开北门逃跑。西城还在坚守,毕再遇树起大将旗帜,喊到:大宋毕将军在这里,你们是中原的遗民,应该赶快投降。很快就有淮平知县用绳子吊下城墙请求投降,于是东西两城都被攻占。郭倪来犒赏士兵,拿出加盖皇上印玺的刺史牙牌授给毕再遇,毕再遇推辞说:国家在黄河以南有八十一个州,如今攻下泗州两座城就得到一个刺史的职位,在这以后拿什么来奖赏?况且招抚能从朝廷得到几个牙牌来?坚决推辞不接受。不久授任环卫官。

  郭倪调遣李汝翼、郭倬攻取宿州,又派遣陈孝庆等增援他们。命令毕再遇带领四百八十名骑兵做先锋攻取徐州,到达虹地时,遇到郭倬、李汝翼的士兵裹着伤口回来,询问他们,回答说:宿州城下大水漫延,我军失利,统制田俊迈已被敌人捉住。毕再遇督促士兵急速前进,到灵壁驻扎,遇到陈孝庆带兵驻留在凤凰山,正准备撤回,毕再遇说:宿州虽然没攻下来,但兵家胜败并不一定,怎么能马上就自认失败!我奉招抚的命令攻取徐州,从这里经过,宁愿死在灵壁的北门外面,也不愿死在南门外。恰好郭倪有信送达陈孝庆,命令撤退,毕再遇说:郭倬、李汝翼的部队溃败,敌人必定追击,我应当自带部下阻击他们。金军果然派五千多骑兵分两路追来,毕再遇命令二十名敢死士兵守卫灵壁北门,自己带领士兵冲入敌阵中。金国人见到他的大旗,喊道毕将军来了。于是逃遁。毕再遇手中挥舞双刀,渡水追击,杀死敌人特别多,铠甲衣裳都染成了红色,将败军追杀了三十里。各路军离开灵壁,只有毕再遇留下不动,估计大军走出二十多里,就放火烧了灵壁。将领们问:夜里不烧,今天白天烧,为什么?毕再遇说:夜间火光会照见我军虚实,白天时浓烟尘埃弥漫什么都看不见,敌人已经溃败不敢靠近,各路军马才可以安全行军不用担忧。你们哪知道进军容易撤退却难呢?

  嘉定元年,授任左骁卫上将军。和议达成以后,多次上疏请求退休还乡,皇上赐诏书不允许,授任保康军承宣使,下诏奖励表扬,随即命令他兼领职务奏论政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从武信军节度使职位上退休。去世时,享年七十岁。赠官太尉,累积赠官为太师,谥号忠毅。

宋史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砦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钞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成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敕,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州有大狱 狱:案件

  B.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 知:掌管

  C.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邀:迎候

  D.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 趋:赶赴、前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命以自随/收其利以资军用

  B.王师衄于君子馆/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C.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为田重进划谋

  D.夜二鼓,率兵而南/即掩击而尽擒之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3分)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 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人攻磁、相州 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 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竞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3分)。

  ②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3分)

宋史阅读答案8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宋史王曾传》)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寇准奇之 奇:认为奇异

  B.出知应天府 知:主持、掌管

  C.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 班:排列、位次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解:解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 而君幸于赵王

  B.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余不敢以戏也 皆以美于徐公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①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②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③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④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⑤仲淹服其言

  ⑥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在个人感情上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⑵ 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⑶ 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参考答案]

  9.D(此处意为开脱)

  10.B (B顺接连词,就;A介词,到、向/介词,被;C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这;D连词,相当于而/动词,认为)

  11.B(①③⑥属于直接描写,分别写了他的行为、语言、神情,表现王曾的威严)

  12.A(慨叹是大臣王亿发出的)

  13.(1) 因为早些时候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

  (2)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间的传言罢了,不值得忧虑。

  (3)老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

宋史阅读答案9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力学,家贫,尝从人借书以读。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辄刺问虏中事,上疏请饬边备,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澶渊,真宗识其名,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阳县。

  入权三司盐铁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东南有泉涌出,为筑祥源观,男女徒跣奔走瞻拜。布论之曰: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遂忤宰相意。又与徐奭、麻温其试开封府进士,而奭潜发封卷视之。降监邓州税,徙知宿州。

  时越州守阙,寇准曰:越州有职分田,岁入且厚,今争者颇众,非廉士莫可予。乃徙布越州。有祖讼其孙者醉酒詈我,已而悔,日哭于庭曰:我老无子,赖此孙以为命也。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寇准贬,布亦徙建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岁余,出为梓州路转运使。富顺监盐井,岁久卤薄而课存,主者至破产,或鬻子孙不能偿。布奏除之。迁祠部郎中,擢江、淮置制发运使。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

  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还,拜右谏议大夫、知真定府。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筑甬道属滹沱河,跨绝泥潦。未几,为龙图阁直学士,徙澶州。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布力言平非降贼者。复徙真定,未至,召为枢密副使。

  布纯约自守,及秉政,无所建明。子逊尝上书,诋大臣及布皆为不才,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布不才,其子能知之。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议者以周询引逊语逐其父,为不知体。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

  始,布归洛中,作五知堂,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卒,赠太子太傅,谥恭惠。

  (选自《宋史·任布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请饬边备 饬:整顿,整治。

  B.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 奉:奉命。

  C.或欲省河北兵 省:减少。

  D.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 收:收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尝从人借书以读 ②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①乃徙布越州 ②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C.①岁久卤薄而课存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任布爱民的一组是

  ①辄刺问虏中事 ②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

  ③布闻之,贷其死 ④布奏除之

  ⑤布力言平非降贼者 ⑥布归洛中,作五知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布密切关注国家的边境防御,他曾上书陈述河北的战略利害关系并请求保持戒备,后来契丹果然发兵澶渊,他也因此受到真宗关注。

  B.任布认为京城东南有泉水涌出并非吉兆,反对朝廷以此愚弄百姓的错误做法,从而忤逆了宰相的意图,又受考试作弊牵累而被降职。

  C.任布曾经在富顺监管盐井,当时井盐产量降低,课税却没有减少,有的甚至卖子卖孙也无法交足税款,他上奏废除了盐税。

  D.鱼周询借任布的儿子诋毁大臣及任布都是庸才的机会,请求皇帝降了任布的职,人们认为鱼周询的做法有失妥当。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2)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

  (3)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4分)(1)任布听说了这件事,宽免了他的死罪,并上书朝廷自我弹劾,朝廷也没有责罚他。(句子大意1分,加点要点各1分。)

  (2)(3分)以前的使者多聚集山海珍异之物馈赠权贵和政要人物,任布到任后将这一切都废除了。(句子大意1分,加点要点各1分。)

  (3)(3分)便从尚书工部侍郎任上被罢官做了河阳知府。(句子大意1分,加点要点各1分。)

  分析:

  1.收:逮捕,查抄。

  2.副词,于是,就。A①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②介词,凭的身份。C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D①介词,趁着;②介词,经由,通过。

  3.①说的是任布刺探敌情;⑤是说任布敢于主持正义;⑥说的是任布修建五知堂,与爱民无关。

  4.原文并未说明任布是否认为泉水涌出是吉兆。

宋史阅读答案10

  杨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他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藉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②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常用其策,称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

  ③珙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人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宗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掞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事亟矣,掞请行 ( )(2)掞念置身行伍间 ( )

  (3)公乃顾此区区 ( ) (4)如掞副之 ( )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2)逾时,士璧守峡州,病不果行而卒。

  19.画浪线的句子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大 将 立 功 庭 参 纳 拜 信 兜 鍪 不 如 毛 锥 子 也。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 尝用其策为“小子房”

  B.公乃顾此区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乘生马以跃 寻以战功升三官。

  D.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 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21.杜杲评价杨掞“风神(风采神韵)如许”,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并简析其“风神”。(3分)

  杨掞传宋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17.(4分)(1)急,紧急(2)军队(3)少少的,一点点的(钱)(4)做副职、帮助、辅佐

  18.(5分)(1)斩了他确实对,但是现在正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2)过了一段时间,向士璧驻守峡州,招他前去,杨掞生病没有去成而去世。

  19.(2分)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

  20.(2分)B

  21.(3分)①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杨掞主动要求前去,用奇策解围;“事亟矣,掞请行。”杨掞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②豪迈不羁、大度:掞以本领钱数万费,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③上进:练习骑射,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研究进士学业,考中进士;④知人、有远见:

  “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王景宗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

  杨掞字纯父,是抚州临川县人。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去。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杨掞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从此政治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掞咨询。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掞激动地说:“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杨掞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晚上他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接着跳过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 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曾采用他的计策,称他为“小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孟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杨掞把自己掌管的财务钱几万耗用了,总管财务的贾似道核实数目责令偿还,孟珙把六百两银子给杨掞让他偿还,杨掞又把这些钱分给了宾客,饮酒欢歌不顾念偿还钱财之事。贾似道想要杀他,杨掞说:“汉高祖把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不过问钱的出入,您竟顾念这一点点的钱财,却不用这钱财结交豪杰的心吗?”贾似道这才赦免了他。

  孟珙曾宴请宾客,有个手下军官出言不逊,孟珙命令斩他,杨掞从容地说:“斩了他确实对,但是现在正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孟珙很信服他的话。不久,有个大将立了功,孟珙坐着接受那个大将拜见,杨掞为此脸色有了变化,于是感叹道:“大将立了功,却要到官长庭前低头行拜见之礼,实在是头盔(指代军人)不如毛笔(指代文官)啊。”于是他谢绝了宾客,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向士璧驻守黄州,用公文召他入幕府,不久他因战功升为三品官员。赵葵做京湖制置使,杨掞与他一起前去,王登在沙市迎接,杨掞和王登畅谈到半夜,杨掞回来说:“王景宗(王登,字景宗)浑身是胆,可惜不够沉稳细致,如果我帮助他,什么事情不能办成呢?只是恐怕他因勇敢而失败。”后来王登死了,人们认为杨掞的话是知人之言。过了一段时间,向士璧驻守峡州,招他前去,杨掞生病没有去成而去世。

宋史阅读答案11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好学,颇通古今。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太宗诏问之,上五策,曰:“明赏罚;抚士众;持重示弱,待利而举;帅府许自辟士;而将帅得专制境外。”帝异之,改将作监丞,未几,为御史台推勘官。

  时御试进士,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士皆习浮华,尚敏速。靖请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淳化四年,使高丽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太常博士。

  太宗务兴农事,诏有司议均田法,靖议曰:“法未易遽行也,宜先命州县检责荒地及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责州县劝课①,给印纸书之。凡县管垦田,视殿最②行赏罚。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太宗谓吕端曰:“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乃召见,赐食遣之。

  他日,帝又语端。曰:“靖说虽是,第③田未必垦,课未必入,请下三司杂议。”于是诏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靖议,以靖为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副之。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既而靖欲假缗钱二万试行之,陈恕等言:“钱一出,后不能偿,则民受害矣。”帝以群议终不同,始罢之。出靖知婺州,再迁尚书刑部员外郎。

  真宗即位,复列前所论劝农事,又言:“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余万。”复诏靖条上之,靖请刺史行春,县令劝耕,孝悌力田者赐爵,置五保以检察奸盗,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议,未果,皆不行。

  初,靖与丁谓善,谓贬,党人皆逐去。

  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言靖老疾,不宜久为乡里官,于是以秘书监致仕,卒。

  (取材于《宋史·陈靖传》,有删改)

  注:①课:赋税。 ②殿最:泛指等级高下、优劣。 ③第:但,只是。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 擢:选拔

  B.法未易遽行也 遽:仓促

  C.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 顾:只,不过

  D.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 籍:践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持重示弱,待利而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乃召见,赐食遣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帝以群议终不同 以吾一日长乎尔

  D.不宜久为乡里官 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

  陈靖派侄子上书朝廷,请求入朝禀奏他的谋略

  B.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

  等数年以后,全部罢除官府屯田,全部分给民众收取田赋

  C.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

  皇甫选等说这个功劳难以取得,宋太宗犹豫了一下说不对

  D.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

  国家在西北防御戎敌,而军粮依靠于东南的供给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契丹进犯边境,陈靖向宋太宗上奏五条策略,太宗对他另眼相看,不久让他担任了御史台推勘官。

  B.陈靖在殿试进士时请求把考生答卷交付考官来决定甲、乙等级,此建议使知名之士能够荣登上科。

  C.宋太宗致力于兴办农事,陈靖关于推行均田法的奏策正好合乎太宗心意,于是得到了太宗的赏赐。

  D.丁谓被贬后,王耿趁机对陈靖进行报复,奏言陈靖年老患病,使陈靖最终在秘书监任上辞官去世。

  答案:

  1.D(籍:登记)

  2.C(C因为。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表承接,于是;表转折,却,竟然。D动词,做,担任;表被动。)

  3.C (“宋太宗犹豫了一下说不对”有误,应为“宋太宗还是说不会这样”)

  4.D (“王耿趁机对陈靖进行报复”有误,属无中生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县人。好学习,精通古今,契丹进犯边境,北宋政府的军队多次处于不利地位,陈靖派侄子上书朝廷,请求入朝禀奏他的谋略。太宗诏令询问此事,陈靖上奏五策,说:“明令赏罚;安抚士众;持重示弱,等待机会举兵;允许帅府自找谋士幕僚;将帅能够在境外有自主权。”宋太宗对他感到惊异,改任为将作监丞,不久,担任御史台推勘官。

  当时,殿试进士,多选择文章先完成的人为高等第,士大走都因习浮华,崇尚敏捷快速。陈靖请求把答卷交付考官来决定甲、乙等级,等到唱名时,有的果然是知名之士,即置于上科。淳化四年,陈靖出使高丽回来,提点在京的百司,改任太常博士。

  宋太宗致力于兴办农事,诏令有司商议推行均田法,陈靖议论说:“法规不能即刻变更推行;应该先让州县检查荒地及逃亡百姓的田产,登记在册,招募百姓耕作,责令州县地方官鼓励百姓耕作上交赋税,发给印纸记在上面。凡县管垦田,看其高低等级予以赏罚。等数年以后,全部罢除官府屯田,全部分给民众收取田赋,然后按照人口授给土地,丈量土地,平均赋税,大致按井田之制,以此为授田原则,颁行四方。”宋太宗对吕端说:“我想恢复井田,只是担心怕不行,陈靖的这个奏策正合乎我的心意。”于是召见陈靖,赏赐饭食,遣他回去。

  又有一天,宋太宗又告诉吕端说:“陈靖说的虽然对,但府田不一定能开垦,租税不一定能收进,请令三司讨论。”于是,诏令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陈靖议论,任命陈靖担任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为副职。皇甫选等说这个功劳难以取得,宋太宗还说不会这样。此后,陈靖想借缗钱二万来试行这件事,陈恕等说:“钱一拿出,以后不能偿还,那么民众就会受害了。”太宗皇帝因为各人的议论终不相同,才作罢没有施行。诏令陈靖出任婺州知州,又迁升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真宗即位以后,陈靖又陈列从前所论的劝农之事,又说:“国家在西北防御戎敌,而仰食于东南的供给,东南供给不足,就会延误国家的大计。请在京东、京西及河北各州大力推行劝农妁办法,以此来评价州县官吏的好坏等级,每年可节省江浙、两淮的漕粮百余万石。”又诏令陈靖条列奏上,陈靖请刺史行春耕之礼,要求县令劝勉耕种,讲求孝悌,努力耕作的人赏赐爵禄,置设五保以检举、蓝察盗贼,登记游惰的民众以供给劳役、耕作。真宗皇帝又下令三司议论,没有结果,最后都没有施行。

  起初,陈靖与丁谓友善,丁谓被贬,他的同党都被逐去。

  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奏言陈靖年老患病,不适宜长期担任地方官吏,于是陈靖以秘书监身份辞官,最后去世。

宋史阅读答案12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2)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答案:

  4.(3分)D

  5.(3分)C

  6.(3分)A(就能称霸中原理解有误)

  7.(10分)(1)适逢荒年,(程大昌)拿出十多万钱,代交吉州、赣州、临江、南安等地折合为丝织品的夏税。(大意2分,歉输折帛各1分)

  (2)现在各方面审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信守法令,皇上审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大意2分,谳狱拟贷各1分)

宋史阅读答案13

  宋史·赵雄传

  赵雄字温叔,贵州人。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 入相,荐于朝。乾道五年,召见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诏除正字。

  范成大使金,将行,雄当登对,允文招与之语。既进见,雄极论恢复。孝宗大 喜曰:“功名与卿共之。”即除右史,两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贺会庆节,雄馆伴。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逻者以闻。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对,上喜。金使入辞,故事当用乐,雄奏:“卜郊有日,天子方斋,乐不可用。”

  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

  ”上大喜。雄请复置恢复局,日夜讲磨,条具合上意,除中书舍人

  文言文阅读

  答案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自选人入馆至此,未满岁也。

  时金将起河南之役,议尽以诸陵梓宫归于我。上命雄出使贺生辰,仍止奉迁陵寝及正受书仪。雄既见金主,争辨数四。其臣屡喝起,雄辞益力,卒得请乃已,金 人谓之“龙斗”。尝上疏论恢复计,大略谓:“莫若由蜀以取陕西,得陕西以临中原,是秦制六国之势也。”八年,以母忧去。

  朱熹累召不出,雄请处以外郡,命知南康军。

  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会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

  自雄独相,蜀人在朝者仅十数。及眷衰,有言其私里党者,上疑之。已而陈岘 为四川制置,王渥为茶马,命从中出。雄求去,诏勉留,曰:“丞相任事不避怨,选才无乡旧。”盖有所激也。祖宗时蜀人未尝除蜀帅,雄请外,除观文殿大学士、 四川制置使。

  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

  。上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

  绍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赠少师。嘉定二年,谥文定。

  (选自《宋史·赵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B.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C.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D.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斋,斋戒。主要用于祭祀、典礼等庄重严肃的场合,斋戒者事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戒除游乐,以示虔诚庄重。

  B.绍熙四年,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文中的“绍熙四年”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陵寝,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通常规模宏大,花费巨大,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D.薨,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把有爵位高官的死以及皇帝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皇子、公主的死也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雄主张恢复中原,多有献策。晋见孝宗时,赵雄力论恢复国土,深得孝宗赏识;曾经与孝宗日夜探讨恢复之计,恳请设置恢复局。

  B.赵雄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皇帝令他出使金国,围绕迁陵寝与接受国书仪式,赵雄与金主和他的朝臣据理力争,最终完成使命。

  C.赵雄私袒乡党,失去信任。赵雄任相后,蜀地人士在朝廷中任职的有十几个人,皇帝听到传言起疑心,不再让他在京城为官。

  D.赵雄机智应付,保护儒生。朱熹因极论时事惹怒皇帝,赵雄巧妙应对,再加上周必大的规劝,从而避免朱熹受处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难之,遣中使 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5分)

  (2)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5分)

  答案:

  1.A

  2.C

  3.D

  4.(1)孝宗对此感到为难,派遣宦官晓谕赵雄,赵雄上奏:“金使一定不敢不顺从,若有其他变故,我能带他与他一起回到驿馆。”

  (2)王蔺担任御史,认为按旧例不可以,上书论谏此事。赵雄请求免官,改任泸南安抚使。

宋史阅读答案14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同判定州。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北门外。”端曰:“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太宗称善,遂用其策。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B、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C、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D、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押班”指朝会领班,起于唐;宋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B、“纳款”指向敌人投降归顺;纳款请命,意为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

  C、“起居”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后唐,宋沿袭之。

  D、“晏”,指迟。“宫车晏驾”,宫车迟出之意,旧为帝 王 死 亡的讳辞。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端为政清正简要,颇得民心。他在蔡州担任知州时,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希望吕端能留任。

  B、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

  C、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太宗本想杀死继迁的母亲,吕端知晓后,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D、吕端行事果断,大事审慎。太宗驾崩,吕端感觉不对,当即关押继恩;真宗垂帘接见大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才率众跪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

  (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

  10、D

  11、C

  12、C

  13、(1)皇上不顾风雨辛苦奔波,慰问百姓,讨伐罪人,可是大王您处在皇上亲人和贤臣的地位,应当上表奏请随从护驾。(5分)

  (2)做大事的人是不会顾及他的亲属的,何况李继迁这种叛逆的人呢?陛下今日杀掉她,明天可以抓到李继迁吗?如果事情不是这样,白白地让他坚定反叛之心罢了。(5分)

宋史阅读答案15

  ①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

  ②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①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③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

  ④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释】①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不肯苟.简涉猎( ) ⑵士而耻.此( )

  ⑶是固.男子之事也 ( ) ⑷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

  1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②士而.耻此 整襟正卧而.卒

  A.①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相同。

  B.①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不同。

  C.①中的“以”用法意义不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相同。

  D.①中的“以”用法意义不同,②中的“而”用法意义不相同。

  19.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2分)

  旧 有 义 社 以 备 寇 郡 从 众 请 以 九 龄 主之/门 人 多 不 悦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

  ⑵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

  21.第④段体现了陆九龄怎样的教育理念。(3分)

  答案:

  17. (4分) ⑴苟且,随意⑵以……为耻辱⑶本来⑷放松,放纵

  18.(2分)B)

  19.旧 有 义 社 以 备 寇/郡 从 众请/以 九 龄 主 之/门 人 多 不 悦

  20.⑴(陆九龄)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得分点:会,剽,省略句)

  ⑵人有难以用话语争辩的疑惑,言词激烈,恰好加固他们的想法。(得分点:定语后置,适,固)

  21.教育讲究方法,不强以为师;学习需要主动提问,同时讲求自悟,不固执己见。

  【参考译文】

  陆九龄,字子寿。陆九龄年幼时聪颖持重,十岁时母亲去世,他像成人一样为母亲哀哭伤悲。陆九龄思考问题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苟且简单地涉猎。

  在乾道五年中了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旧时有义社来防备盗寇,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陆九龄主持义社,他的门人学生大多不乐意。陆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致的。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一乡之长,就是军营的表率。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防御都有章法,盗寇虽然没有到,但郡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练习射箭,他说:“这本来就是男子的事情。”年岁不好时,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

  等到了兴国,兴国地临大江,这里的风俗节俭吝啬,很少有人知道学习的。陆九龄不因为是闲职而自我放松,规矩更严格了,他时时将衣服帽子穿戴整齐,好像要面对很多人一样,劝勉安抚百姓引导辅助人们求学,于是士人逐渐增多。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就得病了。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聊天,仍旧把天下的学术人才作为惦记的事情。到了晚上,整理好衣襟正面躺着就去世了。去世时四十九岁。

  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法。全家上百口人,男女按照次序分工各司其职,家里的礼节像朝廷里一样严格。陆九龄和弟弟陆九渊互相做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号称“二陆”。有求学的人来咨询,九龄从容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获取的。有的人没有什么和他交谈,他就不阐说。陆九龄曾经说:“人总有难以用语言说得清楚的糊涂的地方,言词激烈,恰好强化他们的想法。过一段时间,未必不自己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