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诲女知之乎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说明什么道理?(2分)
【小题5】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1)生气,发怒 (2)迷茫,迷惑 (3)通“汝”,你 (4)通“智”,聪明,智慧
【小题1】(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小题1】任重道远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比如:(3)“女”为“通假字”,同“汝”;(4)“知”为“通假字”,同“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知是了解的意思,而表转折”,有时还要注意句中的.一些省略成分等。翻译(2)句时,注意“齐是看齐的意思,省是反省的意思”,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围绕句子的翻译意思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写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意思为“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为什么?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原因的能力。
点评: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在读懂此句意思的基础上,联系前后文,分析出原因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为“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借松柏之后凋说明的道理:让我们想到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道理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懂得的道理,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懂得的道理。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然后再谈我们懂得的道理。
【小题1】试题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自私地对待别人,学会奉献、学会像雷锋叔叔一样为别人着想多一点,培养自己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学会多多献出爱心,为别人多考虑,对自己少私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启示。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然后再谈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