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有什么讲究
1、想御寒,要先进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2、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3、睡懒觉,利阳气生发
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晨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4、多运动,强身健体
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但不要穿着过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立冬节气代表什么
立冬代表什么:有寒潮、降温等冷空气活动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等冷空气活动。
立冬代表什么:降水稀少农作物越冬期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立冬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饮食养生
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能为主,提高人体抵抗力。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食物,防冷御寒,增强身体免疫力。如:牛羊肉、鸡蛋、鱼类、核桃、牛奶等,蔬菜水果如梨、萝卜、大白菜、柑橘等,切忌食用辛辣、油腻和寒湿类的食物。
起居养生
起居应“早睡晚起”,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热量,规避严寒,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晚起可养人体阴气,躲避严寒。由于室内外温差大,易消耗人体阳气,引发疾病。所以,要养成早睡晚起的习惯,注意防寒保暖,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此外,穿衣要适度,不要过少过薄或过多过厚。
运动养生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运动养生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进行打球、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但运动要适当,不要过度或大汗淋漓,使人体受寒引发感冒等疾病。
情志养生
立冬调养主要是“藏”,要保持精神安静,状态良好,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首先要控制自身情绪,避免情绪紧张、易怒、抑郁等;其次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健身操等文体活动。
暖脚养生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脚部一旦受寒,可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疾病。所以,健身先健脚,每晚睡前用热水(40℃左右)泡脚30分钟,有助于睡眠,消除疲劳,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宜用热水泡脚,以免诱发原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