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语文上册考试复习资料

孙小飞

初三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雨说》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郑愁予,台湾人,被称为“浪子诗人”。本文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

②重难字词:

田圃 喧嚷 洗礼 襁褓 禁锢 喑哑(嘶哑) 蓑衣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③重点句段:1.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这句话写出了春雨知时而降、春雨的珍贵以及春雨的爱心形象——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爱的使者。2.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把白云比作襁褓,既生动形象,又符合儿童心理,突出了无忧无虑、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3.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是诗人最殷切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够勇敢快乐地面对生活,快乐地成长。4.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新意:诗人把具体可感的“苹果”“嘴里的那份甜”贴切的变为“我祝福的心意”,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让人回味无穷。

④中心思想:这首诗借助春雨的形象,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爱与对祖国前景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温柔亲切的爱意,并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

初三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我看》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文章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生命的春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的欢乐、忧戚之情。

探究: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明确:交流点拨: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3.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敬业与乐业

文章分析: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①(2~5段)有业之必要。②(6~7段)敬业之重要。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

奋斗中感知乐;

竞争中体味乐;

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分析感知: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1.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4、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6、文章的观点如: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先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与人生最为重要,又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字音字形:

旁骛(pángwù)

亵渎(xièdú)

敬业乐群(jìngyèlèqún)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

不二法门(bùèrfǎmén)

言行相顾(yánxíngxiānggù)

强聒不舍(qiǎngguōbùshě)

佝偻(gōulóu)

蜩翼(tiáoyì)

骈进(piánjìn)

生词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骛,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征引:1.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2.指推荐选拔人才

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

理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初三语文的期末复习资料

《朝花夕拾》

主要内容

1、文集概况:《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2、作者概况: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

3、主要内容:记叙了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主要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

4、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5、艺术特色:撷取一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写人物性格,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夹叙夹议等。

6、精彩句子:①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悔改,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二十四孝图》

②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藤野先生》

考题练习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3.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