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王明刚

《活板》教案

教学目的

一、 学习本文按照工作程序依次说明事物的方法;二 、 掌握课文中一些文言词语的近义语。

三 、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

教学设想

一、 本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和掌握说明事物的顺序,采用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提示”充分自读及讨论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 事前准备毕昇的人物图象、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放录相片,也可以与当地印刷厂联系,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增强教学效果;

三、参观附近的工厂,写一篇参观记。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利用周会班会等时间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介绍毕昇的生平及活字印刷;可以带着问题先行参观附近的印刷厂。

二、 课堂实施:

1. 借助注释运用“阅读提示”自读课文,组织讨论;

2. 讲解要求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和”:huò “从”:zòng

“今”: 使 “自”:另自,另外。

“具”: 准备好。

3. 引导讨论:(1) 讨论第一段,重点了解活版印刷是从木制印刷发展而来的。它将木刻印刷术直接刻在木板上的方法改进为用胶泥制成活字,在铁板上排版。这样,它就不需要像木制印刷那样每字必刻,既耗费时间又耗费钱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因而可以做到“瞬息可就”、“瞬息可成”。

小结:第一段交代活版印刷的前身——木制印刷术及其发展。

(2) 讨论第二段重点了解活版印刷出现的年代及其发明者的姓名、身份。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活版印刷技术;

①制字印、排版技术,即活版制作技术,先介绍制字印,再介绍排版。

②指出活版印刷之所以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一是用两块铁板交互使用,这样便可以连续排版;二是采用了“按音韵的贮字印”的科学检字法,用排字代替了刻字;

③说明字印不用木制而用燔土的原因。

在说明活板制作技术时,采用了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制作字印(制字印:胶泥刻字→火烧)→排成活版(放置铁板→蒙上松脂、蜡纸灰→放置铁框→火烤→压平字印)

(3) 讨论第三段时着重领会这一段交代了活字的下落。,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技术的珍爱之情。

4. 讨论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1) 围绕“活”字说明,作者从制作字印、排版、印刷技术等方面作了重点说明;而对与“活”的特点无关或关系不甚密切的内容则一字未写。

(2) 按工作程序依次说明,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三 练习:

1.完成书后练习一、二;特别是填好练习二的表。

2.完成书后练习三。

3.参观附近的工厂,学习用“按工作程序依次说明”的写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参观记。

(练习三参考答案: 印①,动词;印②③,名词。火①名词;火②,动词,用火。以①,动词;用;以②,连词,来。就①,动词,成为;就②,动词。为①,做;为②,成为;为③,为④,是。)

《活板》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9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则第二板已具/百废具兴

B. 有奇字素无备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 不以木为之者/醒能述以文者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隶而从者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3分)

不 若 燔 土 用 讫 再 火 令 药 熔 以 手 拂 之 其 印 自 落

11.活版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2分)

答案:

9.C

10.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11.①刻字方便 ②不易变形 ③便于取用

《活板》原文和译文

原 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 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