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例文

黄飞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例文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体会“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二、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

四、本课学法的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五、本课的教学设想

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

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道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3.读诗,理清诗的思路.

学生自己概括,小组展示

第1节:伫立林间岔道口

第2节:我择幽寂路上走

第3节:路径绵长难折返

第4节:人生之路不回头

4.读诗,说说“路”的含义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的选择。

5.读诗,体会诗的内涵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6.读诗,感受语言特点

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读诗,了解诗的方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8.读诗,练习一下迁移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提示:汪国真的《生活》一诗告诉我们:生活让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在得失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

2.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例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音韵美。

2.能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能慎重选择人生之路,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难点:

“路”的含义,“选择”与“未选”的不同感受。

教学准备:

课文图画PPT。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出示任务,并反馈指导:字词积累

瞬息(shùn)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jì)幽静寂寞。

延绵(yán)延续不断。

萋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yōu)愁闷。

伫立(zhù)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shè)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xiàng)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尴尬(gāngà)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二、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

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三、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朗读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shùn)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五、问题研讨

出示任务: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反馈指导: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出示任务:2.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反馈指导:“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的事情。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出示任务: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反馈指导:这两句诗道出了普遍的人生体验。诗人是说受了欺骗,只要镇静,向往着未来,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式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出示任务:4.“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句,语气上有什么特点?

反馈指导:委婉、含蓄的劝说。

出示任务:5.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反馈指导: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六、拓展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二、朗读诗歌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三、整体把握

出示任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反馈指导: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四、问题研讨

出示任务:1.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反馈指导: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出示任务:2.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反馈指导: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六、素养提升

出示任务:比较两首诗的写作特点

反馈指导:《未选择的路》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得含蓄。

象征自然之路,人生之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诗没有意象,只是在纯粹说理,但却没有说教意味,语气亲切自然,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给人以启示。

七、青春寄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重选择现在的路,就是为明天的成就作了铺垫。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

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逆境也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哲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1.请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背诵诗歌。

2.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面对挫折勿悲伤:劝告

永远向往美好未来:希望正确面对挫折

坚信未来光明

第2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之路的意义。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3.比较两首诗歌,感受两首诗歌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研讨诗义

1.背景资料。

1912年弗罗斯特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要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要么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这首诗就是有感于人生选择而作。

2.全诗共四小节,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伫立、思索)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决定、选择)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请同学们谈谈最令自己感动的诗句或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目标导学二:分析学习象征手法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但却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目标导学三:对比分析,获得启发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三、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伫立——决定——怅惘——回顾、叹息

(思索)(选择)(选择之后)(多年之后)

可取之处1.能紧扣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体会诗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分节朗读、对比分析等形式,理解诗歌的主旨及写法,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不足之处1.诗歌语句的分析方面,对学生不同的理解没有及时肯定,挫伤了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

2.新知识的介绍及了解方面,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拓展空间,由于时间关系,象征这个手法没有拓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例文4

一、教学目的

1、自读文章,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

4、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重点目标: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自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了解自读学情: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你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有所感悟即可,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感受中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难点。

(二)关注课文旁批,理解自读要求: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处是提问的?你自己能解决问题吗?

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①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②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③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④“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⑤“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

五处旁批,后三处提问,教学中利用这三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作者情感以及相关主旨。

(三)五个旁批当中哪个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的?

即第二处: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第四段中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描写,品味语言,感受深意。第四段教师做出指导示范,再放手学生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语句,重在感受品味,课堂上不做细致的研读品析。

(四)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理解小桃树中的深刻含义,理解本文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

(五)最后一处旁批引领思考,即文章第一个旁批“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理解散文阅读重在悟情。《一棵小桃树》的第一段文字研读:“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常常”一词尤见感恩怀念之深。

问:常常想要给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如果作者只能写一个字,来写他的小桃树,你觉得,他会写哪个字?以此问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打开学生阅读思维的大门,进一步理解本文复杂深沉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例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2、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品味主要句子的含义。

3、明确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小桃树顽强的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领悟小桃树顽强的精神,并且学习这种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二)牛刀小试:

词语:孱头猥琐魂魄矜持忏悔破绽

注释:伫立孱头矜持垂垂暮老忏悔猥琐赤裸

(三)文题解说:

(四)读一读:读出桃树心声。

1、圈点勾画,回答:这是一棵怎样的的小桃树。

2、学生交流。

(五)说一说:说出自我感受。

1、本文写的主要物是什么?主要的人是谁?另外还写何物何人?有什么作用?

2、本文多次写梦,请找出来,并且说说自己的感悟。

(六)品一品:品出桃树深意。

“我”从小桃树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七)知人论世,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磨难,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联系作者经历,说说课文留给我们的启迪,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八)课文小结:

小桃树的经历就是作者人生的经历,追求理想追求幸福是我们的坚定目标,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小桃树抗争的精神,昭示我们:不屈不挠的奋斗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多一点正能量,朝自己的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九)作业布置:

小桃树的经历让我们印象深刻,请以贾平凹的名义给小桃树写一封信,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一颗小桃树》

贾平凹

小桃树---------哆嗦慌乱容颜褪尽柔弱

瘦瘦黄黄艰难

我----------坚持梦想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