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模板五篇

黄飞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习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 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表格,了解学习目标 。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3——5自然段。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板书设计:

立志行医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写药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习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设计【2】

《出塞》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

课时:一

课前游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古诗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

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从军行》是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出示资料: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

师:是啊,”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

指导读这两句诗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指导读

想一想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人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亲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③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

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每个征人盼回家,每个征人的亲人盼征人回家.诗人写出这样的诗句该有何等的悲天悯民的情怀啊.板书:思亲盼归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 陈陶《陇西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北朝民歌《木兰辞》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写话。指名读读自己写的话.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学生读诗。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尺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体读全诗。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音。

学生齐诵全诗。

三、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资料一: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资料二:

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王翰)

黄河远上白云间,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片孤城万仞山.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 醉卧沙场君莫笑,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

孤城遥望玉门关。 战罢沙场月色寒。

黄沙百战穿金甲, 城头铁鼓声犹震,

不破楼兰终不还。 匣里金刀血未干。

资料三:

出塞曲

台湾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资料四: 《雄关赋》节选 峻青

啊!雄关!

这固若金汤的雄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在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在那些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的岁月里,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上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们的神圣的国土再一次遭受到异族入侵的话,那位手执大刀的青年小伙子,还有我们的现代花木兰,以及所有登临这雄关的公民,全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杀敌卫国的战场!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复习生字词。

租界 模范 中华不振 帝国主义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 喝彩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回忆课文内容,思考: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

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

二、课外内结合,理解“中华不振”

(一)品词析句,体会“中华不振”。

1.默读7、8自然段(第二件事),思考:少年恩来来到租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画出感受深的语句,把体会写在书上。

2.汇报交流:

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为、神态的词语,体会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

预设2:学生对“中华不振”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采取的策略:

(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

(2)引发思考:妇女“原指望”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只能劝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体会当时的情境,完整朗读这个典型事例。

(二)资料拓展,理解“中华不振”。

1.第一次交流资料(社会背景):从收集的资料中,筛选出反应帝国侵占我国领土,欺侮我们同胞的资料进行交流。(资料:略)

2.教师补充典型资料:(视频+介绍)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3.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中华不振”。

(三)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

1.回读伯父说的话。

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七、八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发生在租界地的典型事例,深入读书,点拨学生细细咀嚼语言文字,在读读、品品、议议中,一步步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构建身临其境的情感场。课内外结合,了解旧中国的现状,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为突破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三、读写悟情,感受志向远大

(一)读懂内容,理解“崛起”含义。

1.自由读9—17自然段(第三件事),思考: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是怎么说的?

2.运用换词语填空的方式,理解“崛起”的含义:

“为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3.继续运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志向与同学们的不同。

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

(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

1.练习朗读少年恩来说的话:你想怎么读?为什么?(抓住“清晰”“坚定”“!”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依据学生体会的情况,相机引导,层层展开,深入体会。

(1)读议中深入体会什么是“清晰”的?

层一:周恩来说的话是清晰的。

层二: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是清晰的。

(2)读议中深体什么是“坚定”的?

层一:周恩来说话的语气是坚定的。

层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是坚定的。

2.自由练读这句话: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读写结合,探究立志原因。

1.回顾全文,思考:少年恩来为什么会有这样与众不同的回答呢?从租界地回来后,他到底沉思了什么呢?把想到的写在书上。

2.生生交流。

预设: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受人欺辱?用什么方法让中国人不再受欺凌?

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外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么蛮横无理?为什么我们的同胞受外国人的欺侮,却无处申冤、无法报仇?

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国家的执法人员不但不为民做主,反而在同胞面前耀武扬威,助纣为虐?

学生会写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国家落后就被人欺负,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本领,让国家强大起来,让祖国不再受人欺侮,让同胞能在外国人面前挺起胸膛……

(四)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

1.引读:

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坚定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有感情地朗读9—17自然段。

设计意图

文章中的情感都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只有理解、品味了文章的语言,感知了人物的形象,对情感的体验才有了基础。在各种形式的读书中,逐步领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及其表达出的人物情感。抓住文中空白,联系全文深入思考,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与文中人物融为一体,层层深入地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恩来志向之远大,产生敬佩之情。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第二次交流资料(总理生平):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关总理生平的资料,生生交流。

预设1:周恩来青少年去国外求学的事。

(当学生交流这方面资料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后“资料袋”中的诗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2:周恩来在战争时代的事。

周恩来在建国后为国操劳的事。

……

2.总结: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促进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

这次资料的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周总理,小时候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此以后,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青少年时代,为了中华之崛起,他远渡重洋,刻苦求学!

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不怕牺牲,浴血奋战!

建国以后,为了祖国的富强,他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这样的交流,让周总理光辉的形象树立在学生的心中;让我们的子孙万代都记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设计【4】

【教案】

(课前玩游戏)

师:老师想给你们说几句悄悄话,请每组第一个孩子帮着我向后传。

生:(传话)

师:传好了就站起来,表示你已经收到老师给你的信号了。怎么样,传好了。咱们的悄悄话特神秘,要一个一个传,大胆地向下传。

生:……

师:你们传得是什么?

生:我很棒

生:我真的很棒!

生:我真的真的很棒!

生: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师:来,跟着老师一起说:我棒极了,我真的确棒极了,我真的真的棒极了!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一份自信走入课堂。

生:齐说!

师:上课

(师生问好)

师:孩子们,你们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大群可爱的动物。一天,狮子大王将动物召集在一起,它们做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现”书空

生:(书空)

师:《从现在开始》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自己读读课文吗?

生:想!

师:这篇课文就5个自然段。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通畅。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生字或是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呀,老师不要求大家齐读,自由地读。

(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特别认真!可老师发现有一个字大家读得还不太准。相机板“得”děide

生跟读

师:除了这个字,还有哪些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

生:“郑”,应该是后鼻音。

师:好的,大家一起读──“郑重”。

生:“命令”也是后鼻音

师: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个词。这个字不仅容易读错,而且还易写错。谁来说说怎么记住它?

生:“令”加点,“今”不加点。

师:怎么才能写好这个字呢?“令”上面的人字头要舒展开,最后别忘记给它加上一个小点。好,同学们打开铅笔盒与书本,写一个。

(生描红)

师:身子要坐直,眼睛要一尺一寸。

(相机拿一生投影指点)

师:请你们在你写的的一个字下打上圆圈。

(生按要求活动)

师:谁能给这个“令”找个好朋友?

生:命令

师:课文中都是谁在给谁下命令?

生:袋鼠与猫头鹰,还有小猴子给动物下命令。

师:也就是给动物下命令

(相机在黑板上贴头像)

生:还有狮子呢!

师:狮子给谁下命令?到书上找一找。

生:“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每人一星期。谁做得好,谁就是新首领。”

师:你读得真好!你是万兽。你在下命令,你会怎么样的气势?怎么个威风?再来一遍!

(生有气势地读了一遍)

师:大家一起来!

(全体威风地读)

师:这回老师好像看见了一群万兽。

师:咱们读课文既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味!

师:那么猴子它们是怎么给其他小动物下命令的?同学们好好读读第一到三自然段。要好好地读,把动物们读活。

(生自由练读)

师:刚才谁读了第二自然段?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个别读)

师:他读得有味吗?把猫头鹰读活了吗?

生:猫头鹰是累的……

师:你再看看,它在给动物们下命令。是什么样?

生:威风!

师:用课文中的词说

生:“神气极了!”

(师板书)

师:你在生活中有过“神气极了”的时候?

生:爸爸妈妈领我去饭店吃饭时候,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时,我感到神气极了。

师:来,带着这份神气,咱们一起读!

生:“猫头鹰……白天睡觉,夜里做事。”

师:再来一遍,还不够神气极了!

生:(再读)

师:这回,你们把猫头鹰的神气劲儿全读出来了,这就叫有味!

师: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们赞同吗?

(生自由议论)

师:你们刚才各说各的,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生:齐说“议论纷纷”

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不愿意也得这样。

(教师引读相应段落,生跟读)

师:你们觉得如何?

生:头晕

师:这就叫做叫苦连天!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文。

生:(齐读)

师:你们把叫苦连天的动物都读活了。

师:谁能把袋鼠读活?要想把它读活,就得注意哪一个词

生:“激动”

师:谁来?

生:“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

师:还有比它更激动吗?

生:……

师:老师也想来读,如果说我是一只内向的袋鼠,我会(有点口吃地读)如果我是一个自信的袋鼠,我会这样读──(教师读)

每个人不一样,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读)

师:我们来写一个“直”。

生:(描红)

师:打开书读一读。动物们跳得怎么样?

生:难受

生:很累

师:袋鼠与猫头鹰当大王时,大家吃尽了苦头,所以小猴子要当大王时,大家都很担心!担心什么?读一读

(齐读)

师:他读书时有自己的表情,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

(齐读)

师:你们“荡来荡去”读得很不错,还有什么去?

生:背来背去。

生:走来走去。

生:跳来跳去

生:游来游去

师: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

生: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师:动物们都有什么习惯?

生:猫头鹰喜欢白天睡觉。

生:小鱼喜欢住在水里。

师:这就叫各有各的习惯方式。所以,它一颁布,动物们就──

生:欢呼起来!

师:来,我们一起读出动物们的表现。

生:(全体齐读)

师:所以狮子见了,它会怎么说?捧起书来!

生:(全体齐读)

师:狮子让猴子做万兽,猫头鹰他们不服气呀!你们说说呢?

生:他们只为自己着想。

师:他们不知道尊重别人。

生:如果请你劝劝他们,你会怎么说?

生:如果你不尊重别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师:用这个道理,如果请你夸夸小猴子,你会怎么夸?

生:你真棒!

师:因为什么?

生:因为它尊重别人,所以动物们尊重它。

师:如果用这个道理,请你夸夸生活中的人,你会怎么夸?

生:我尊重爸爸,爸爸也会尊重我。

师: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相机课件出示中心句: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师: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一起读出这个道理。

生:(全体齐读)

师:好。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来感悟《从现在开始》的情与理。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节课,咱就上到这儿,回家后你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说不定他们听到这个故事,也会有所收获!下课!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设计【5】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播放有关柳树的画面,目的让学生感受柳树是春的使者,带来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满生机)

师:看完了这段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交流,谈感受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师在想什么吗?此时此刻,老师就想把唐朝诗人贺之章写的《咏柳》推荐给大家。

(边出示诗句,边朗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自由练习,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换气、轻声、重音)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你自己认为那里读得。(老师可以帮助点评)

师:你认为谁读得,让我们象他那样去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看谁读得最美。

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再听一遍古诗,请同学们将眼睛轻轻闭上。

师: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不会的就看书朗读。

默写,同桌对改,订正,集体反馈:错在哪儿?

课外延伸:

春风多好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背给大家听。其实,还有不少的散文、对联、童谣、歌曲也是描写春天的,你知道吗?(展示读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