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1
《荒芜的花园》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5个生字“忌、茵、仆、允、勿、毒”,重点理解并积累词语:“毫无顾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却步”、“杂草丛生”、“荒芜”。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花园前后的变化的原因,根据课文内容想像说话,了解贝尔太太不同的心情。
3、获得“分享是快乐”的真切感受,体会与别人分享快乐,将会得到更多快乐。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入课题
1、(板书:花园)(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副美丽的图片,这是贝尔太太的一座花园,我请小朋友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这座花园。(学生说)
2、教师小结:是啊,花园是个吸引人的地方,那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是休息放松的好场所。可是有这样一个花园,却一片荒芜,(补充板书:荒芜)读题。
看图,解释荒芜。
3、读题释题:文中是怎样描述这“荒芜的花园”的。自由读课文。找句子。划线。
出示句子:几年后,有人再往这所花园去,却发现那里因为园子太大,走动的人太少而真的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块来读读句子,感受这花园荒凉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究竟这花园为何会变成这番情景?请大家分节来读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通课文。齐读词语。
2、师:谁时花园的主人?(贝尔太太)课文中还提到了谁呢?(年轻人、小孩子、老人……我们统称为游客),(板书:贝尔太太游客),他们与这座花园之间发生了什么关系?读一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尔太太、游客及花园的词语。解释词语。
贝尔太太:生气孤独寂寞
游客:毫无顾忌忘乎所以贪玩望而却步
花园:又大又美杂草丛生毒蛇横?行荒芜
三、细读文章,体会佳句
1、贝尔太太的花园原本是如此美丽,以致于吸引了许多游客,让我们从书上看看他们的表现,先自己轻声读1-2节,再说一说。(出示填空)。
出示:贝尔太太的花园又大又美,以致于吸引了许多游客,他们毫无顾忌地跑到贝尔太太的花园里来玩了。年轻人______,顽皮的小孩子______,悠闲的老人______,还有一些非常浪漫的人______。然而,贝尔太太却______。
师;他们丝毫没有考虑到贝尔太太的感受。
师:因为花园的美丽,人们毫无顾忌,以至于人们忘记了一切!然而这却使贝尔太太却觉得人们真是有点——忘乎所以
2、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花园后来都变得杂草丛生,它荒芜了,这里面有一个原因,请大家自己轻声地把课文当中描写荒芜的原因的段落轻声、快速读一遍,开始!
师:读完之后,谁能够给我介绍一下原因?(读完一篇文章再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么这篇文章里的话就变成自己的话了。当你积累下越来越多这样的话,那你就会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了。)
生:贝尔太太写了块牌子: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
生:贝尔太太让仆人换了一块新牌子:欢迎你们来此游玩,为了安全起见,本园的主人特别提醒大家,花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采取紧急措施,否则性命难保。最后告诉大家,离此地最近的一家医院在威尔镇,驱车大约50分钟即到。
第一块牌子毫无效果,就如同在很多花园里都会写:保护绿化人人有责。很多人都毫无顾忌。后来,贝尔太太用这种方法威胁大家,大家相信了贝尔太太的话,就对这所花园望而却步了,于是再也没有人光临这所花园了,所以荒芜了。
3、几年前,看看自己美丽的大花园和快乐的忘乎所以的游客,贝尔太太心里会怎么想呢?几年后,面对荒芜的花园,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完成练习:
贝尔太太看着花园内忘乎所以的游客,想:。
生:他们总是来玩,把我的花园都踩得不知道像什么了。(贝尔太太多自私阿,她只知道自己拥有美丽的花园,却不允许其他人来玩。)(真是一位想象丰富的小朋友)(你的想象真丰富,大家需要向他学习)
面对杂草丛生、毒蛇横行的花园,贝尔太太常常自言自语的说:
生:如果当初我允许他们进来玩,那该多好啊。(恩,他知道后悔了。)
生:如果我也能够把美丽的花园分他们一点,那花园就不会荒芜了。(是啊,如果贝尔太太当初能这么想就好了。)
4、几年后,偶尔有人再往那所昔日充满快乐的花园去时,却发现——,一所快乐的花园变成了——荒芜的花园。“荒芜”的仅仅是贝尔太太的花园吗?
师小结,再读课题:孤独、寂寞的贝尔太太——她的内心空荡荡的,犹如一座——荒芜的花园。
5、同学们,如果我把每个人的心灵比作一座花园,当你的心灵充满了自私这种不好的品性的时候,你的心灵,这心灵的花园就会变得杂草丛生,是不是?所以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需要什么来滋润它?
6、一起来看课文中的句子: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同时也让这份快乐滋润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远不会荒芜。
如果我们的心灵充满了分享,充满了感恩,充满了友爱,充满了大方,充满了善良,这些好的品质,那么我们就一定很快乐,带着这样的体会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一小节,预备,齐!
7、学习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话要跟贝尔太太说吗?
四、总结:和大家一起分享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那么一份快乐就会变成千千万万份快乐,那么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年级语文教案2
《美丽的鹿角》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有目的地展开阅读,从而使阅读更加有效。】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你虽然(),但是()。”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三年级语文教案3
《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思考。
(2)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话的理解,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譬如:“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话作为重点来理解,可从蔺相如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入手。)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2、在小组内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解决。
3、教师适当组织全班讨论。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用一二个词语评价蔺相如,并简单说说理由。
七、指导完成《词句活动室1》。
(1)补充完整。
(2)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词语中所填入的字词的意思。
(3)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八、作业:
课外阅读《渑池会》、《将相和》。
三年级语文教案4
《蝙蝠和雷达》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软件、鹏博士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三年级语文教案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回顾导入
1、师生一起回顾那迷人的风景。
2、检查新词:郁郁葱葱、湛蓝深远。
3、问题导入: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深入理解,体会内涵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
2、集体交流: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体会拎:你想怎么读?(师评读。)
③把体会读出来。
(2)村民们这样的行为使得小村庄出现了什么变化?看图,体会读。
(3)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①都来读一读,你知道什么了?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
③可是,这样做小村庄又出现怎样的变化?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体会反义词的用法。
②交流资料。
③展开想象。
④带着这体会完整读第三自然段。
(4)但是,作者却说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再次提到了那锋利的斧头。
就让我们看看靠着斧头,这里的人们得到了什么,能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吗?
(5)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变化了?解决书中黄泡泡的问题。
(6)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呢?体会着读一读。
(三)表达感受,总结升华
1、表达感受:
我对这小村庄的人们说……
我想对还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
我想对我们全人类说……
2、重温单元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