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莉落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讲解鲁迅的《藤野先生》时,涉及到有关文体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对本文的文体理解更加透彻,下列不适合选入的是( )。

A.《父亲的病》 B.《狗·猫·鼠》

C.《坟》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答案】C。解析:《藤野先生》属于散文。ABD项在文体上均为散文。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里共收录十篇散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坟》属于杂文集。故本题选C项。

2.教师要求学生挑选一篇文章,主题与“父爱”有关,下列适合的是( )。

A.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B.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C.史铁生《我与地坛》 D.朱自清《背影》

2.【答案】D。解析:A项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这是他回忆其保姆的故事;B项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讲的是对母亲的回忆,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C项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中主要描写的是自己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描写,并通过母亲对待自己的态度,也深深理解了母爱的伟大;D项朱自清的《背影》讲的是深沉的父爱,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场景是“望父买橘”,所以符合“父爱”主题。故本题选择D项。

3.学完《威尼斯商人》,教师组织学生回顾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

A.《第十二夜》 B.《仲夏夜之梦》 C.《皆大欢喜》 D.《罗密欧与朱丽叶》

3.【答案】D。解析: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包括《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属于正剧(悲喜剧)。故本题选择D项。

4.教学《出师表》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痛”“恨”的意义,下列适合的是( )。

A.痛:痛心,恨:憎恨。

B.痛:十分,恨:遗憾。

C.痛:痛心,恨:遗憾。

D.痛:十分,恨:憎恨。

4.【答案】C。解析:例句中“痛”和“恨”都属于古今异义。“痛”古义为痛心,今义为十分;“恨”古义为遗憾,今义为憎恨。故本题选择C项。

二、教学设计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探究与练习】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写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单元介绍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文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伤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19.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第二小题。(作者到底都在“乐”写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19.【参考答案】

教学活动:学生自由朗读,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先组内分享,然后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一、教师引导语:文中共出现了十个“乐”字,有山林之乐,有宾客之乐,有游人之乐,而作者(醉翁)到底在“乐”些什么?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展开讨论,讨论过后,派代表班级内交流。

三、教师总结:一个简单的“乐”字贯穿全文,但其中却包含着较复杂的内容,体现在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原文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即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足以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0.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个人生平,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作文时的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的情感。

确立依据:

(1)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义务教务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立,并完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2)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他们有一定的文言常用语法知识的积累,但是对于文言知识的把握不够准确,并且这篇文章字数相对来说较多,解读起来是有一定的复杂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本的能力。在分析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于文中蕴含的情感要进行解读,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情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文言知识的讲解上。因此,知识与能力目标设定为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设定为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作文时的心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定为理解作者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的情感。

21.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1.【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作文时的心境。

【教学流程】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欧阳修的写作背景,小组内讨论并展示。

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与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2.寻踪探迹,感受心境

在原文中,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要点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简单来说,道德认识即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有道德的。例如,我们知道乱扔垃圾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便是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情感强调的是内心体验,例如你看到别人乱扔垃圾,内心感到厌恶和恶心。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意志强调的是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只有克服困难的行动才叫意志行动。例如,我们我们手上拿着很重且很臭的垃圾,垃圾桶又很远,这时候要克服这些困难去远处扔,便是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是道德的最终表现,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道德行为是我们真真正正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比如,我们真真正正地到远处去扔垃圾。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

(1)要注意全面性;

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犯错不知错”,是缺乏道德意识。例如,小明在超市里拿起话梅没有付钱就吃,老师问他为什么,小明说他在家里也是拿起话梅就吃的。在这个案例中,小明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因此,缺乏的是道德认识。而有些学生“忍不住”,明明知道是不对的行为,却没有办法克制自己去完成良好的行为。例如,小明在冬天的时候知道应该起床上学了,但是就是没办法离开温暖的被窝。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缺乏道德意志。

(2)要注意多端性;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但是,在德育中有例外的情况。例如,小明缺乏道德意志,但是已经有了道德认识,那么我们就着重培养他的道德意志。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内容、形式

面试时间:2022年1月8日-1月9日(考生人数较多的考区,时间顺延,面试结束为止);

(一)面试内容

面试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二)面试形式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等环节进行。

(三)面试程序

1.候考。考生持纸质面试准考证、身份证件,按时到达指定的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照考点安排和抽签顺序,考生持准考证进入抽题室,登录面试测评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经本人确认后,打印试题清单。

3.备课(活动设计)。考生持准考证、试题清单、备课纸,由监考教师引导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准备时间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生持准考证、试题清单、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由监考教师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面试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陈述)。面试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陈述)。时间5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