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阶段教学方法范文

马振华

小学语文的阶段教学方法1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语文教材中对阅读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如朗读、默读、精读和浏览等很多形式,教师应该根据规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技巧和能力。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追求所谓的效率,对需要朗读的课文挑选出其中的一段或者是几段进行朗读,其实这样的做法无法实现语法的感悟和培养,反而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消极的影响。学生只有通过精心的默读,用心去感悟文章、揣摩作者的思想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把握作者思想的过程,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章和作者之间心灵的交流和对话,学生在阅读中会丰富自身情感,实现思维的解放,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

一、合作对话式反思

自我反思可以通过合作得到提升。我们可以邀请不同年级的教研组,可以是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教研组,甚至是外校的教师观摩彼此的教学过程,然后把他们的所听、所思、所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共同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共同分享分析心得和经验。

二、通过与学生或者听课教师交流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扮演者主角,更是教学的受众群体,因此对教师教学内容和课堂表现最具发言权的就是听课的学生。教师课后想要得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可以向学生征询意见,从而进行教学反思。小学生性情直白,会把自身的真实感受告诉给老师。再或者,如果有教师跟着课程听课,下课后也可以向听课的老师征询听课意见和想法。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借助教学录像、录音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思想处于集中状态,很难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有的时候发现了问题但并不能及时解决,此时教师可以借用录音和录像对教学进行录制,课后对视频和录音进行重放,找寻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录像还可以让教师观察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情绪,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

四、教师要多反思

遇到的问题教学反思实质上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班级里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班级成绩好的学生在全校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但是班级里名词靠后的学生分数少的可怜。在进行教学反思后,我们发现出现这样的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的讲课方式导致的,教师的课堂语言速度过快,大部分学生都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成绩靠前的学生虽然能够跟上但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教学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反思能够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改善教学现状。

五、教师应以诚相待,耐心答疑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颖事物总是会问东问西。对待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该做到“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大度,对自己的过世应该敢于承认,做到实事求是,开诚布公地对待学生。但从教师自身要求来说,应该做到“师必贤于弟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大大小小的影响,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的重要性,语文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学科,学生只有把小学语文的基础打好,才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得心应手。首先,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把汉字,本本分分做人,简简单单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提高学习能力,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教师的自身发展和教学需要可持续性,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途径,更是教师综合素质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反思对师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通过反思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实践产生理论,理论引导实践,反思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只有具备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满足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应确立终身努力的目标,探究最佳的教学模式,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小学语文的阶段教学方法2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爱动,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富有好奇心;而语文学科涉猎内容广泛,知识、技能种类繁多。学生和学科两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式”,抓住了二者的契合点,就能较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体现在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启迪智慧、塑造性格、培养习惯等多方面效果的达成,小学语文课堂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需精心设计、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式。

一、感想式教学

什么是“感想式”教学?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亲身感受,多让学生思考,用谈感想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知识传授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感想式”教学,是符合认知规律的顺畅通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课,可让学生先谈谈对课题和课文内容的想法,以找到教学的针对性和切入点。在学完一课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谈自己的感想,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拓展,又能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丰富和延伸语文课的内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发表独特见解,甚至提出和老师相左的意见;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复述学过的知识内容。如学习《成全一棵树》,学生谈感想,有的对“母亲”加以分析;有的对“孩子”加以分析,认为孩子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了她自己。通过“感想式”教学,不仅巩固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滋润了学生的心灵。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二、质疑式教学

质疑式教学是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统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首先不是教师交待课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而是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问题。通过自由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穷人》一课,全班学生积极发表意见,提出了几十个问题,有思想内容方面的,有写作技巧方面的,还有的是细小的字词、标点方面的。学生一旦质疑,就进入了主动求知、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问、分析、讨论、争论、释疑,步步深入,口语训练和阅读教学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讨论式教学

用讨论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关键是教师需在讨论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理顺学生思考的路子,把控讨论的重点,防止漫无边际的讨论,也要避免学生不知从何说起,造成冷场。

讨论式教学的有效开展,一般应掌握两类内容:一类是从简单知识介入讨论,打开局面,比如某些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这类知识可以采取学生互问互答形式进行。同时也要注意抓住关键,争取用较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穷人》这课,有的学生提出了“自作自受”的“作”发什么音?课文中几处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另一类是语文课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互相交流,在步步深入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一课,学生提出了“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坐船的规矩”?为什么要有上下桥的规矩?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上下桥的规矩体现了水乡孩子的独有成长经历,懂得了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规矩。讨论式教学,使思、读、说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表演式教学

这种教学活动方式一般设计在学习了课文之后,进入深层理解和巩固提高阶段时进行的教学活动。表演式教学是对课文的再创作。其过程是:钻研理解课文――编写课文小话剧――进行表演。

表演式教学由于学生亲身参与性,因而课堂形式更具趣味性,但也有局限性,如只有具备人物、情节且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才适合编制成课本剧来表演。当然,课文内容是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的也可以采用模拟方式表演。

表演式教学,有的是直接再现课文,例如《将相和》、《七个铜板》;有的是在保持课文中心和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性改编,如《跳水续》,表演不只是让学生演示一下课文内容,对课文阅读理解也有很好的促进。为了很好的改编和表演,学生对把握课本的中心内容,扮演人物、理解台词需进行合理想象、重新构思,对课文再创作都需要认真阅读原文。这种阅读行为,是在表演牵动下自觉主动进行的。所以阅读效果比平时阅读要高出好几倍。表演式教学不仅在教学形式上学生乐于参与,而且在综合性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竞赛式教学

竞赛式语文教学是以认真阅读自学课文为前提,以课堂上抢答问题为主要教学活动,最后由教师点评课文内容和竞赛情况的教学方式。

实施竞赛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一是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编制好抢答题目;二是辅导学生参照题目阅读课文;三是要在竞赛时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参与机会。

竞赛式教学注意的事项是,题目编制需由浅入深,突出重点,涵盖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以及字、词、句语文基础知识。竞赛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目的。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活动,目的不在竞赛的胜负。竞赛的结果要使全体学生受到鼓励,树立学习自信心,享受成就感,获得参与竞赛的快乐,达到比其他教学方式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教学内容决定,并为教学内容服务。要防止一味追求变换教学形式,耍花架子的弊病。不同教材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正是本文探讨多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教学方式千万种,关键在“有效”二字。

小学语文的阶段教学方法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启蒙教育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和影响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作用。汉语是历史悠久、内涵深刻的语种。但现在多数国人的母语达不到要求,语文高考成绩不理想,关键是从小就没打好基础,这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研究语文教学的特点,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发展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升成人语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把握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语言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把握“三性”。

一、语言的准确性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其一言一行都可以效法。故教师语言必须具有准确性、规范性。才具有正面示范的效应。越是面对小学生,语言越要规范。小学中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处在很强的语言模仿阶段。语文教师的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教师要规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有的老师把“政治”读成“诊治”、“这个”念成“里格”、“棘手”读成“刺手”、“数学”说成“兽合”等等。有的教师对语言的科学含义把握不准,如把名词“落花生”理解成动宾词组“种花生”,把“分薯秧”(栽薯秧)理解成“分配薯秧”等等。

防止教学语言不准确现象,一要认真备课。对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或词的含义,要事先查字典或参考资料;二要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教师必须按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来教学,不用方言讲课,这样既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教师不会用普通话教学,那么他的语言即使妙语连珠也是不规范的。

二、语言的浅显性

小学语文教学口语应贴近儿童生活,能被儿童理解和掌握,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具体的表现手法来看,多用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多用儿童习惯的、熟悉的方法手段。如,小学生习惯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速缓慢、语句短小、语法浅显简易、表达生动有趣等,同时要有意识地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江西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宪娥老师长期致力于情境教学的探索实践,请看她对四年级《桂林山水》的教学导入设计:

我们家乡有水塘,有饶河,有鄱阳湖。不管是水塘的水,饶河的水,还是鄱阳湖的水,都是普通的水,浑浊的'水,没有什么特别景色的水。然而有一种水,缺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被誉为“甲天下”的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学生很快想到桂林山水,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

桂林山水为什么会被誉为“天下第一”呢?它又是什么特点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桂林山水》。

受经验限制,学生可能都没有见过桂林山水,教师首先利用彩色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美景,从而导入课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漓江的水有什么不同?桂林的上有什么特色?这两个问题未必真是学生想到的,而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思维活动超前一步进行导向。这段导入语既考虑了儿童的可接受性,对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为进入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语言的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中低年级语言教学的语言更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

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的作品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让学生在意境中切身感受体会,解其惑。尤其是讲到典型人物、生动事例、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化具体,深奥变浅显,枯燥成风趣。生动的语言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怎样使课堂语言生动形象?要练就三个基本功。

1、讲课要有趣味。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中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出发,在恰当的场合和时机,巧妙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使整个教学妙趣横生。有的特级教师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每堂课都要有学生的笑声”。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笑声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感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充实。如有位老师在讲《人类的老师》,问学生:“人与动物谁更聪明?”学生自然会回答“人聪明”,接着老师言归正传:“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你们就会知道蠢猪也有比人聪明的时候。”学生会发出会心的笑声。这种幽默语言使学生入题轻松,又调节了课堂气氛。

2、讲课要动真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这就是教学语言的生命、灵魂。”面对一篇篇感怀抒情的文学作品,处处流动着丰富的情感。这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蕴含的思想感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声发于情、理融于情,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把课文的喜怒哀乐传达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他们的情思、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

例如,我在公开教学中讲《永生的眼睛》时,把自己融合在主人公琳达的感情中,数次泪水夺眶而出,学生也大多热泪盈眶。这节课我是用泪水倾诉的。正因有此深情感召,才进入到一种师生心心相印的境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人格,获得一种心灵的震撼。

小学语文的阶段教学方法4

一、实现学生的快乐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让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平衡课本、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关系非常关键。语文教师应该秉承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精神,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不可以将自己的位置摆在学生之上,相反的,应该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感受到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喜欢学习语文知识、乐于学习语文知识。由于课改的要求非常全面,不管是课本内容、教学模式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这么多的改革同步进行,难免会使部分教师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他们彻底摒弃了过去沿用的教学模式,告别了过去使用的教学媒体,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全新的,就像是没有任何抵御外界风险能力的婴儿一样。很多人觉得,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改革,但其实有些教师的新尝试让人感到非常无语。我们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课堂应该一张一弛,需要平心静气的时候就要安安静静的教学,不要盲目的觉得一片欢腾的课堂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真正快乐。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以去做那些只会让学生单纯觉得“好玩”的事情,学生如果将太多精力投入在偏离教学重点的方面,就会抹煞了小学语文课堂快乐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实现课堂的快乐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安排都已经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心理特点、情感因素等。实际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该一手抓阅读,一手抓表达;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面提升他们的智慧,这样小学生才可以感受到语文课堂是一个能产生很多快乐的地方。假如教师只是安排学生枯燥、机械的按照教材做这做那,那么虽然学生也能够学到一些知识,可是却并不是快乐的学到了知识,也无法促进他们以后喜欢学习语文知识。作者认为,真正的快乐教学是要让学生以后都以快乐的心态来学习语文。因此,教学的过程中,作者非常重视为学生创造可以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语文课本里面有些课文能够构建出意境深远的画面,作者让学生以课文呈现的画面为基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另外,还借助这些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与表达,从而大幅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乐趣。平时的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表达,教师可以采取续写的方式,创设具有延伸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尽情说出心里的想法。例如:作者进行《生命的壮歌》的教学时,最后做了这样的延续:“猎人哥哥震惊得放下x枪的时候,你认为他想到了什么呢?”通过学生富于想象力和个性的回答,作者从侧面了解到了孩子的天真本性和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这样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进行课本延伸和充实的做法,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乐趣,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快乐学习。

三、引导学生自己挖掘快乐

每个人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因为对文章进行理解的时候,会融入很多个人的性格以及情感元素。我们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班级里的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我们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挖掘语文学习中的“个性”。这里我们所说的个性,其实就是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对故事进行的描述,由于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整理才能够进行上面的描述,所以学生都觉得很有意思,对这样的方式很喜欢。不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有些学生描述出来的故事,根本已经不是之前告诉他们的那个了,而是一个相似但却存在很多不同的故事。这并不重要,我们需要认识到,虽然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对文本产生自己的独特看法,不过有时候他们的看法经常前后矛盾、口径不一,但这都是正常的现象。换句话说,正是这些看起来矛盾又混淆的看法,才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探讨、争论等,从而借助他们集体的智慧得出真正准确的故事描述。例如,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总是会有些古诗,教师也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课外的古诗。作者记得有位高级教师曾经说过,能够唤起古诗教学生机和魅力的,绝不是诗句的字面解释,而是那些隐藏在诗句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品格。语文教师要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发现那些隐藏的情感和品格呢?作者常用的方法是: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作者带领学生按照诗句的字面意思展开大胆的联想,逐步引出其蕴含的思想深意;课堂上每讲解一首古诗,作者就让学生阅读一首课外的古诗,学生借助阅读、理解这一系列自学过程,能够逐渐感受到古诗中蕴涵的思想深意,从而收获学习古诗的快乐。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绝对不可以由于有人对快乐教学的质疑就中断对其的研究和探索,也不可以盲目幻想将自己的每堂课都打造成快乐教学的榜样。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透彻研究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快乐元素,尝试进行快乐教学的新模式,力争为学生打造一个可以让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快乐学习的良好环境,让他们快乐的学习语文,快乐的掌握知识,快乐的茁壮成长。

小学语文的阶段教学方法5

【摘要】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是系统的学科方法论,主要是对语文教育研究中对方和方法关系适宜性问题的探讨。在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必须受到重视,加强对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育 研究 方法论

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育理论不断的更新,向着方法论的方向演变,也可以说语文新课程推进过程,就是语文教育理论向方法论转化的过程。本文首先对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探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具体任务,并提出研究方法论的意义所在。

一、语文教育方法论概述

顾名思义,方法论就是人们采用何种方式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是人们感知并改造世界的根本所在。教育方法论是在教育理念基础上形成的,解决在教育中如何具体实施的问题。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主要是对语文教育理论实践运用问题的研究,探讨如何将语文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方法。不仅需要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同时应该知道如何进行具体的培养。总之,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主要是对教育理论的总结,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方法观点等。

二、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任务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目的在于提升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为语文教育提供充足的研究依据。具体来说,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任务:

1.历史研究

从语文教育理论演变过程,分析语文教育研究中方法和对象之间关系。沿着语言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过程,对历史发展与演变中,几个阶段中的特点、矛盾进行分析,对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形成的原因、发展意义等进行探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历史研究侧重于对其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通过历史过程揭示方法论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同时将研究方法论放在科学发展的观点下,找出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历史研究过程中,可以从语文学科独立开始,并对语文教育中的教材、代表性文献、专著等进行研究,深入的探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演变过程。

2.结构研究

通过对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构建体系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探讨语文教育方法论构建问题。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入手,对方法论进行深入的`剖析,探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与各学科之间、和各个教育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横向上,一般是对语言教育研究方法论与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等学科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研究语文教育理论在这些学科中的运用,并探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中人文性特点。也可以说横向研究是对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本体构成的分析。从纵向上,主要研究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人文科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并对学科群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这些研究理论能够为语言教育研究方法论提供充足的动力,对促进我国语文教育方法论走向成熟具有特殊的作用。

3.理论核心研究

在研究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过程中,可以对其核心、结构、特点、理论基础等进行逐一研究,并形成一种研究体系。包括文艺学方法论重点在于批评、鉴赏;而语言学方法论主要是语用学基础等。以这些理论为研究的基础,对现阶段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相关研究方法、发展动力、方法和对象之间矛盾等进行研究,揭示语文教育研究的必然性,为语文教育发展提供动力与依据。

历史研究、结构研究以及理论核心研究三个部分的内容,共同构成了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内容。其中,历史研究为方法论提供事实依据,通过对发展历史的思考,促进对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认识,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转化问题以及结构关系;理论核心研究集合了前两个部分的基础,对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尽管这三项任务不是并列的,但其相对集中,相互渗透,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为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三、研究语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关于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课题,在教育界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研究的方向不够集中,很多研究都是停留在表面,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化的研究体系。其中,董菊初老师对论方法和方法论进行区分,并在其著作中申明了其研究属于论方法范畴。随后,陈菊先等学者,相继对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语文学科发展过程中,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必须跟上学科发展的速度,通过方法论研究,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并探讨出有效的实践方法,帮助语文教育学突破发展瓶颈,消化研究对象和方法之间的矛盾,保证研究方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对象需求。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语文教育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十足的进不,也尽力了多个发展时期,加强对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水平,促进语文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必须能够分清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主要结构,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加以研究,逐渐形成现代化的语文教育理论,为我国教育研究工作打下基础。